長期以來,固定資產投資一直是拉動我國經濟快速增長的主要動力。2008年上半年,我國固定資產投資仍然保持了較高的增幅,下半年,盡管世界經濟環境風云變幻、不確定性因素比較多,國內企業在成本壓力加大的情況下,利潤率增速水平也出現了下降,加之從緊的貨幣政策影響,對固定資產投資擴張會產生影響,不過鑒于目前我國的發展階段,在促進經濟發展、緩解就業壓力的驅動下地方投資熱情不會明顯減弱,以及災后重建會產生一定的帶動作用,固定資產投資名義增長水平仍會保持較高水平。
當前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的特點
2008年以來,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的特點如下:
1、投資增長保持平穩態勢
綜觀2008年以來各月固定資產投資增長情況,可以看出,各月之間的投資增幅基本保持了一個平穩的態勢,相互之間變化不大,詳見表1。
2、制造業和房地產業仍是城鎮投資增長的主要力量
目前看,城鎮投資增長主要由制造業和房地產業投資帶動的格局并未改變。1-5月,制造業投資增長30.5%,房地產業投資增長34%,分別比城鎮投資增長高4.9和8.4個百分點,占城鎮投資的比重分別達到32.5%和26.7%,合計占到59.2%。制造業投資增長對城鎮投資增長的貢獻率為37.3%,房地產業投資增長的貢獻率為33.2%,二者合計達到70.5%。
3、資金來源中國家預算內資金和自籌資金增幅較高
從資金來源看,作為占比最大的自籌資金(60%左右)增幅比較高,同時國家預算內資金今年也一改往年占比不斷下滑的局面,增幅是各資金來源中最高的,其他方面的資金增幅均低于平均增幅,詳見下圖。
4、行業投資結構有所改善
1-5月全國完成城鎮固定資產投資40264億增長25.6%,其中,第一、二、三產業投資分別為509億元、17846億元和2190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6.1%、25.6%和25.0%。與此同時,高耗能行業投資平穩增長,部分行業投資增幅回落。其中,電力、熱力的生產與供應業投資2471億元,增長4.4%;黑色金屬礦采選、冶煉及壓延加工業投資1114億元,增長24.5%;有色金屬礦采選、冶煉及壓延加工業投資658億元,增長41.5%。具體詳細見表2。


5、中部和東北地區投資領先增長
2008年以來,各地區投資增長有一定差別,1—5月,增幅最高的是寧夏,增長57.4%,增幅超過40%的還有安徽、江西、海南,增幅最低的上海市,僅增長1.7%,是唯一一個增幅為個位數的地區。分區域看,中部地區和東北地區增速比較快,投資比重上升,西部地區與全國水平相當,而東部地區特別是經濟發達的江浙滬地區增幅較低,比重下降。
下半年投資增長趨勢
目前看,促進下半年投資增長的因素有:
1、短期慣性仍存
盡管截止到5月底,新開工項目84368個,同比增加9667個;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27212億元,同比下降2.5%。但從施工項目情況看,截止到5月底,城鎮50萬元以上施工項目累計168508個,同比增加17369個,施工項目計劃總投資206150億元,同比增長17.6%。特別是2007年新開工項目增加比較多、計劃總投資增幅較高,起碼為2008年下半年投資增長保持較高水平提供了基礎。

2、促進投資增長的基本因素依然存在
一是我國正處于工業化、城市化和國際化快速發展階段,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西部開發建設穩步推進,產業升級和產業地區間轉移不斷加快,這些促進投資增長的因素2008年下半年繼續存在。
二是保持較高投資的理念在許多人特別是地方政府方面仍占據主導作用。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增長一直以“高投資、高增長”為特征,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總體上居于40%以上。同時,為保證中西部地區、農村地區的較快發展并縮小地區差距和城鄉差距,保持較高的投資率和投資增長率是必不可少的條件。特別是地方政府在面對經濟增長、居民生活改善、財政收入增加等壓力下,固定資產投資熱情一直不減,投資欲望和信心依然較強。
3、節能減排項目受到政策支持
從國家調控政策方面來看,為了淘汰落后產能,加快產業結構技術升級和節能減排,需要加大對先進產能和節能減排設施的投資。2007年,財政部安排了70億元資金支持節能技術改造項目,發改委也安排節能技術改造資金,支持了800個節能減排項目。2008年,國家在經濟政策上會加大力度支持節能減排項目,包括信貸、稅收等。
4、采掘業投資動力充足
長期看,能源、礦產需求,特別是中國需求在短期內還難以明顯降低,而在高油價下背景下,上游資源類行業,如煤炭、鐵礦石、非金屬礦產、石油等采掘業的投資前景普遍為大家所看好,起投資動能比較強。
5、農業投資受惠政策支持可望繼續高增長
按照中央要求,今年發展改革委繼續加大支農投入力度:全年初步安排中央預算內固定資產投資1521億元,比2007年預算增加217億元,其中用于農業農村的投資近740億元,占全部安排的49%,比上年增加93億元。在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中央初步安排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中央投資70億元;安排農村沼氣中央投資30億元;安排農村公路中央投資203億元;安排中央投資29億元,重點用于無電地區電力建設、中西部地區農網改善和農村小水電(含代燃料試點)建設等。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下半年農業投資可望繼續高增長。
6、重大投資項目的帶動作用
2008年,諸多關系民生的重大項目陸續開工建設,比如京滬高鐵、西氣東輸二線工程以及第三代核電站等。重大項目的建設將帶動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
此外,災后重建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一定程度上也會對固定資產投資形成一定的拉動作用。
抑制投資增長的因素有:
1、外貿出口增速下滑對中小企業投資將起抑制作用
2008年以來,受世界經濟環境變化、能源、原材料價格上升以及人民幣升值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出口增速開始下降,由于目前我國許多產品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程度較高,出口的下降將會明顯地影響到企業的銷售和盈利狀況,沿海地區一些中小企業已經步履維艱。企業利潤增長的下降甚至由盈轉虧,將對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投資產生抑制作用。

2、股市低迷不振,對企業資金來源產生一定影響
2008年以來,我國股票市場震蕩向下,跌幅巨大,目前尚未看到真正向好的跡象,在這樣的背景下,IPO明顯放緩,企業發行股票融資的規模縮減。同樣,由于股市環境、理念的變化,以前被視為利好的增發,目前卻一味地被理解為利空,增發面臨困局。這樣,作為固定資產投資資金來源最重要的企業自籌資金增長就會遇到一定的難度。
3、資源價格上漲對下游產業投資有所抑制
2008年,在投機資金的炒作下,國際石油價格加速上漲,不斷創出新高,高油價時代已橫在人們的面前。考慮到各類能源之間的比價關系,國際石油價格的上漲,已對國內煤、電、油、天然氣價格產生了影響。前不久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提高國內成品油價格和電價,就是為了應對國際石油價格上漲的影響、促進產業升級。同時,大家熱議多時的資源稅改革方案已經醞釀多時,一旦出臺,將會對企業特別是中下游企業的投資成本產生影響。此外,為了減輕經濟增長對資源和環境的壓力,國家提高了許多行業的技術標準,這些技術標準的實施,短期內將會加大企業的投資和生產成本,抑制企業的投資。由于目前一些投資項目之所以在經濟上可行,是基于較低的資源價格進行評估的,隨著上述幾方面因素影響的顯現,一些投資項目的經濟可行性就會出現問題,有可能在經濟上變得不可行,從而對投資產生抑制作用。
4、房地產投資能否持續高增長面臨一定的難度
當前的房地產開發投資是在房地產價格徘徊,開發投資資金緊張及房地產銷售面積不斷下滑的環境中進行,這意味著房地產市場已出現了很大的變化,房地產企業的投資收益可能會下滑,而資金鏈比較緊。盡管目前關于房地產價格走勢還有分歧,但如果房地產銷售跟不上,房地產投資快速增長的趨勢就將很難維持。
此外,從緊的貨幣政策如果沒有變化的話,也會對投資增長產生一定的抑制作用
綜合考慮,2008年下半年我國固定資產投資仍將保持較高增幅,不會出現增幅大幅下滑的局面。我們預計,2008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名義增長25%左右,與2007年增幅基本相當,但由于價格因素,實際增幅會有一定的下降。
實現投資持續穩定增長的政策建議
1、建立貨幣政策、產業政策和財政政策協調機制
這三大政策的協調配合對投資和信貸總量與結構的影響至關重要。一是政策制定層面上的協調配合。各級政府宏觀調控部門要在經濟和社會總體發展規劃的基礎上,科學合理制定宏觀調控政策,加強政策交流,避免政策制定和政策自身的矛盾和不協調。二是政策實施層面的協調配合。各級政府部門要盡量減少對宏觀調控政策的行政干預,努力創造良好的市場運行機制,各宏觀政策調控主體要加強政策實施情況的交流和反饋,適時進行微調。三是政策監督層面的協調配合,政策監督的目的在于提高各項宏觀政策在執行中的權威性和實施效果。
2、轉變觀念,確立管理就是服務的政府理念
傳統政府是一種管制型的政府,其主要表現為行政權力的無限性、行政權力行使的隨意性、低效率和責任豁免,即權力型政府;現代政府有限政府、有效政府、法治政府、責任政府,即服務型政府。要實現傳統向現代的轉變,首先要實現觀念更新,確立管理就是服務的政府理念。
3、注重政府與市場的結合
投資體制中政府與市場結合,要充分運用競爭機制的兩個重要方式,就是政府采購招標與政府項目特許經營權招標。兩種引入市場主體的投資方式有如下共同特點:一是程序的公開性。整個采購或招標程序都在公開的情況下進行,招標信息的公開、評標標準的公開、開標和中標結果的公布等。二是競爭的公平性。政府采購招標與政府項目特許經營權招標,作為一種規范的、有約束的競爭,有一套嚴格的運作程序和實施方法,可以最大程度地吸引和擴大投標人的競爭,同時所有參與競爭的產品和服務供應商地位一律平等,保證了競爭的公平性。三是效率的最優化。開放的公共產品市場和規范的招投標程序,可吸引優秀的產品和服務供應商來參與投標競爭,從而可使政府以更優惠的價格采購到所需的產品或服務,更充分地獲得市場利益。
4、動態修訂核準目錄
2004年國務院發布的關于投資體制改革的決定,經過三年多的努力,改革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但在實際工作中,核準制和備案制還存在一些不盡完善的地方。
對企業投資項目進行核準制和備案制兩種制度,實行核準制的范圍就是由核準目錄來規定。核準目錄涵蓋企業投資項目的范圍不到20%,也就是說80%的項目是實行備案管理。從調控角度講,制定這個目錄的初衷,就是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核準目錄已經實施三年半了,需要視情況進行適時修訂和調整。根據目前的實際情況和可持續發展要求,應把“兩高一資”,就是高污染、高排放和資源消耗大、問題比較突出的項目納入到核準目錄范圍。
5、更多地關注投資效率
目前看,投資效率低下,已對我國經濟發展產生了極大或潛在的不利影響,因此,在我們關注投資速度、投資率的情況下,應把更多的目光瞄準投資效率。因為如果投資效率能夠切實提高,即使投資速度略快一點,問題也不會很大,而如果投資效率沒有提高甚至繼續惡化,那么投資速度偏快就將產生許多問題。
6、健全投融資機制
投資結構的合理和投資效益提高的關鍵是讓投資者自己承擔責任。為了有效地保障投資結構的合理化、保障投資效益的實現,就要采取讓投資者自己承擔損失的融資機制,讓投資者切實認識到投資就是拿自己的財產搏未來的收益。國家在機制上不能鼓勵投資者拿別人的資金搏自己的希望,投資成功了是自己的利益,投資失敗了是銀行的損失或者是全社會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