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安徽省郎溪縣,一種新的郎溪模式,賦予了現代食品監管全新的內涵。郎溪通過“標本兼治、突出重點、整體推進”,一舉將“中國綠茶之鄉”打造成首批國家級食品安全示范縣,為全省矚目。
日前,在郎溪縣委書記岳憲生的力薦之下,本刊記者采訪了郎溪縣食品藥品監管局局長熊本才。在當地,熊本才以謙遜平和、思維敏捷,以及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著稱,深得縣委書記岳憲生的好評。郎溪縣食品藥品監管局還有著光榮驕人的歷史,曾連續榮獲安徽省食品藥品管理先進單位、2008年又獲郎溪縣“五好”基層黨組織、蟬聯郎溪縣先進基層黨組織、四次蟬聯郎溪縣目標考核綜合管理先進單位、榮獲郎溪縣八屆文明單位等。從2007年開始,郎溪縣被確定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縣。
構造食品安全四道防線
熊本才告訴記者,在2007年郎溪縣被確認為首批國家級食品安全示范縣后,及時成立了“建設國家級食品安全示范縣工作領導組”,積極構建縣、鄉、村、組四級食品安全綜合監管網絡,構筑起四道食品安全防線。
第一,種植養殖環節。172家農資經營網點全部建立進銷臺帳,基本杜絕了違規生產、銷售和使用甲胺磷等5種高毒農藥行為,鮮活農產品抽檢合格率達到95%以上。12個鄉鎮全部建立起農產品標準化示范基地,先后創立8個省級名牌產品,19個農產品通過無公害、綠色及有機食品認證,15萬畝油菜基地被農業部確認為“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
第二,生產加工環節。63家食品加工企業100%獲得食品生產許可證,160家食品小作坊有90家符合建擋要求,100%建立進貨和銷售臺帳制度。這一連串的數字,是食品生產加工取得的卓越成績。此外,還制訂了禽蛋、悶醬、飲用天然礦水等60項企業標準,建立了4000平方米的宣城市首家新型自動化屠宰場,生豬定點屠宰率和檢疫率均達到100%,全縣農產品生產企業標準覆蓋率達100%,初步建立起以國家標準為主導,行業、地方和企業標準為補充的農產品加工標準體系。
第三,市場流通環節。為全縣1297家食品經營戶建立了“經濟戶口”,縣城以上食品批發市場、超市100%建立進貨索證索票制度,鄉鎮、街道和社區食雜店100%建立食品進貨臺帳制度。在全縣90%的行政村建立“食品安全示范店”和“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農家連鎖店,食品統一配送率達到80%。
第四,餐飲消費環節。重點對學校和建筑工地食堂、農村和校園周邊餐飲店進行了集中清理整頓,327家餐飲單位基本建立食品采購和驗收制度,其中19所中小學校食堂和12家較大規模餐飲單位實施了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
形成食品監管長效機制
食品監管,須有長效機制。為此,郎溪縣一直認真強化農村家宴監管。熊本才強調,在建設國家級食品安全示范縣工作中,對農民飲食安全和農產品質量安全進行全面開拓創新,形成了“以農村食品責任、監督、供應網絡建設為保障,以登記備案、衛生指導、廚師管理、應急救援等四項制度為基礎”的農村家宴食品安全綜合監管模式,填補了這一領域的監管空白。2007年,全縣共登記農村自辦家宴686戶次,其中90%得到了及時有效的衛生指導。
除了建立這種長效機制以外,郎溪縣還注重打造相關聯動品牌,充分利用本地優勢。根據本地特色,郎溪全力打造出了“中國綠茶之鄉”新形象。通過全面強化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加強茶園管理、生產加工、質量檢測等環節的安全質量控制,探索出了綠茶產業又好又快發展新路子。
無論是在茶區建立病蟲害監測網點,還是通過設立名牌農產品獎勵基金,扶持重點制茶企業,抑或是培育茶葉科技示范戶,郎溪縣都做得有聲有色。此外,郎溪縣還指導企業開展QS及各類質量體系認證,協助企業建立和完善檢驗、檢測條件。
兩年來,通過信用等級評定的8家企業已建立綠色、無公害及有機茶基地2.47萬畝,注冊綠茶商標8個,成就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