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業十年,彈指一揮間。但就是在短短的十年里,江蘇常熟市育新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吳妙金經歷了創業的艱辛、企業的成長以及收獲的喜悅。從一個普通農民的女兒到女企業家,其中蘊含了吳妙金夢想與現實,機遇與挑戰的人生縮影。
非同常人的魄力
提到育新化工,必然會提到吳妙金,提到吳妙金,就會聯想到“當代阿慶嫂”。現年60歲的吳妙金曾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村老大姐,干過30多年的生產隊長、會計、赤腳醫生、婦女主任。50歲創辦企業,連連遭遇不幸卻咬緊牙關在負重中勇往直前。2005年10月,被江蘇省常熟市評為“當代阿慶嫂”。
10年前,吳妙金從婦女主任的工作崗位上退了下來,在黨和政府發展個體私營經濟政策的影響下,產生了辦廠創業的念頭,此時她已經是50歲的人了。創業的風險誰都明白,可吳妙金卻覺得,清靜的生活不適合自己的性格,人生要干一番事業才活得有價值。經過一番慎重考慮,她義無反顧地踏上了坎坷而又充滿希望的創業道路。
一切從零開始,沒有資金,她就多方籌措;沒有技術,就拜師學藝,聘請專業人員;沒有市場,就自己去闖。吳妙金憑著信譽和人際關系,籌集10萬多元資金,向村里租了二間矮的養雞棚,改造成簡陋的廠房,買來了反應鍋、鍋爐等必需的生產設備,聘請一名化工技術員,招用8名職工辦起了自己的小化工廠。經過研制、試產,2噸“對甲基磺酸”順利出爐,經過技術質量鑒定符合要求,這無疑使她信心倍增。
為了打開銷路,吳妙金親自拿著樣品四處尋找要貨單位,終于以執著和勇氣打動了昆山市醫化原料廠,并簽下了訂貨合同。為了在市場上爭得一席之地,她又一刻不停地開拓其他市場,憑著真誠、熱情和鍥而不舍的精神,贏得了一個又一個客戶,并與多家單位達成長期合作意向。
創業之路不是一帆風順的。第一年,由于缺乏辦廠經驗、周轉資金少,非但沒賺到一分錢,還虧損38萬元。但吳妙金并沒有因此失望消沉,而是認真總結經驗。第二年,在設備整修過程中,由于以操作不當,引發了一場火災,造成傷亡事故,經濟損失達40多萬元。面對一堆廢墟和沉重的經濟壓力,吳妙金還是堅信辦法總比困難多,重新籌措了50多萬元資金,開始了第二次創業。功夫不負有心人,企業逐漸開始出現轉機,并在當年就實現了銷售收入550萬元。2004年,在國家宏觀調控異常嚴峻的形勢下,仍實現了銷售3800萬元。隨著公司產品發展速度推進,對江蘇大豐產業基礎投入達到了年產4000萬噸,從根本上緩解了市場與客戶需求的矛盾。目前,公司與上海、江蘇、浙江、四川、湖北等省市的多家企業建立了長期友好的合作關系,還成為一些單位的獨家供貨商。2007年,公司產品呈現出供不應求的良好勢頭,銷售收入突破5000萬元。2008年1-6月份銷售收入已達4000萬元,預計今年銷售收入可望實現7000萬元目標。
十年發展真情回饋
無論事業取得多大成功,吳妙金從來沒有忘記自己是一位農民的女兒,始終用一顆愛心去面對社會。
一方面,她按時繳納稅費,10年來累計繳納各項稅費1000萬元左右,并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盡可能多吸納本地富余勞動力。另一方面,她熱心老齡事業,關心下一代健康成長。大河小學擴建,她出資2萬多元捐贈“成長”雕塑一座;冶塘中心小學新幼兒園啟用,她捐資1萬元,用于添置教學設備。為市、鎮募集慈善基金,她一次捐助3萬元,還領養了一名孤兒。她還為社區衛生事業等慷慨解囊。10年來,累計捐款捐物120多萬元。
吳妙金的一片真情奉獻,得到了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她先后被評為蘇州市十佳“雙富”女標兵,常熟市第二屆“十佳”個體私營女業主、優秀企業家、當代“阿慶嫂”、“光彩之星”、“常熟市十佳巾幗創業標兵”等,并光榮當選為常熟市人大代表,同時獲得2004-2005年度“常熟慈善獎”,榮獲常熟市勞動模范光榮稱號,2007年常熟市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嘉獎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