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平行志愿作為一種志愿填報、投檔、錄取方式,無疑給考生減輕了在志愿填報方面的壓力,為高校更好地選擇優(yōu)秀生源提供了制度保障,本文闡述了平行志愿及其投檔、錄取的方法,分析了平行志愿的利弊,指出了規(guī)避志愿填報風險的方法。
[關鍵詞]高考 志愿填報 平行志愿
高考承載著千萬個家庭的希望,高考志愿的填報方式始終是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在高考志愿填報過程中,任何志愿填報及投檔錄取方式,都將對社會、家庭、考生個人產生極其重要的影響。平行志愿作為一種志愿填報、投檔、錄取方式,無疑給考生減輕了在志愿填報方面的壓力,為高校更好地選擇優(yōu)秀生源提供了制度保障,更多地惠及了考生、惠及了高校。但這種填報方式也同樣伴隨著潛在風險和負面效應。認真分析平行志愿的利弊,有效地預防平行志愿填報潛在的風險,才能更好地維護考生的權益,確保高校招生的公平公正,確保高考志愿填報改革的順利發(fā)展。
一、平行自愿及其投檔、錄取方式
所謂的“平行志愿”,是相對于傳統“排序志愿”而言的,指在每個錄取批次設置的學校志愿中,考生可填報若干個平行的院校。考生可以在本科各批次(一至三批)中分別填報A、B、C 3個平行院校志愿,各平行院校志愿之間沒有分數級差。每所院校均設有6個專業(yè)志愿及專業(yè)服從志愿。
平行志愿的投檔以“分數優(yōu)先,遵循志愿”為原則。具體地說,就是在對某個錄取批次的院校投檔時,計算機投檔系統嚴格按照考生的5門課程的高考總分從高到低順序逐個檢索、投檔。當考生總分相同時,則按單科順序及分數的高低排序。文科類按語文、文科綜合、數學、外語排列;理科類按數學、理科綜合、語文、外語排列。當計算機投檔系統檢索到某個考生時,再依次檢索該考生所填報的A、B、C 3個院校志愿。
二、平行志愿的利弊分析
1.增加了考生的選擇和錄取機會
用分數優(yōu)先代替志愿優(yōu)先,避免了因填報失誤遺憾終生是平行志愿的最大的好處。長期以來,傳統的排序志愿填報方式,在每個錄取批次中,設第一志愿、第二志愿、第三志愿等幾個志愿,錄取投檔時,省招辦按考生所報院校排隊,當考生成績無法上第一院校志愿時,就看第二院校志愿的高校的第一志愿的報考情況,如果不足,則投第二院校志愿,依次類推,排序志愿強調的是志愿優(yōu)先的原則。
2.減少高分考生落榜或復讀的現象
對傳統的排序志愿來說,志愿填報不好,高分考生也不可避免出現高分落榜或高分低就現象。成績好的學生不一定能上好學校,因而高考錄取后“復讀”現象十分普遍。平行志愿的相對公平,使每個考生都可以報幾所自己理想的院校,從而避免了高分考生落榜。根據湖南考試院提供的數據,實行平行志愿的頭兩年,高分考生落榜明顯減少,2005年本科一批投檔結束后,理科4500多名考分超過600分的考生,只有14人沒有出檔。而06、07年,高分落榜者則更少。而僅僅實行平行志愿一年的浙江,以文科為例,07年第一批征求志愿前上線未錄取的考生中,文科超一本線40分以上考生僅兩名,超一本線30分以上考生僅36名,而在06年第一批補報志愿前上線未錄取考生中,文科超一本線40分以上考生有21名,超一本線30分以上考生有99名。實行排序志愿不但高分落榜的考生多,就是錄取的考生也有可能因為錄取的院校、專業(yè)不理想而選擇了復讀,產生了掉頭現象。而實行平行志愿,同一個批次可以填報若干個志愿,有效地減少了填報中志愿中的失誤,考生即使沒有進入到理想的院校,但也不會像以往那樣存在太大的落差。復讀現象的減少,為國家節(jié)省了人力、物力和財力,也為社會、家庭和考生減輕了壓力。
3.有利于高校的發(fā)展和人才的培養(yǎng)
由于平行志愿遵循“分數優(yōu)先,遵循志愿”的錄取原則,不可避免地出現高分考生集中填報重點名牌大學的現象,為優(yōu)秀的考生進入頂級的高校提供了保證。平行志愿實行后,除重點院校外,一般高校所錄取的考生,其分數將趨向“扁平化”。對于同一批次中的一些中、下等級的院校來說,很難吸收到高分考生。這也對一些較差的院校是起到一個促進作用,從而促使他們努力向上,辦出自己院校的特色,來吸引好的生源。
4.提高了錄取工作的公平、公正
平行志愿最大限度改變了“運氣優(yōu)先”的局面,“分數優(yōu)先”使招生錄取工作更加公平、公正。傳統的排序志愿,因志愿填報的偶然性,高校招生的大小年現象,以及熱門高校或專業(yè)填報的過于集中等,使許多高分考生遺憾的落到下一個批次甚至落榜。相反少數考分一般的考生卻因為許多偶然因素進入了好的大學,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考得好不如填得好”。傳統的排序志愿填報方式和錄取方式讓考生在貌似擁有選擇權時,失掉了選擇權,而高校也是面對眾多的優(yōu)秀生源,貌似可以選擇實則無所選擇。將填報志愿當成一次賭博,賭志愿的結果,只有極少數的贏家。而平行志愿在同一個批次中可以填報若干個志愿,有效地減少了志愿填報中賭的成分,考生即使沒有進入最理想的院校,但也不會像以往那樣存在太大的落差。
5.平行志愿的潛在風險
(1)考生面臨退檔的風險。傳統排序志愿的投檔比例為1∶1.2,平行志愿各批次招生院校在錄取時的投檔比例為1∶1.05,比傳統的排序志愿減少了15%。但招生院校調檔比例畢竟大于其計劃招生數,還是會有一定比例數量的考生自然“落榜”。只要院校調檔比例大于其計劃招生數,考生就面臨著退檔的風險。一旦提檔后再遇到退檔,考生所填報的其他院校招生又都已經滿額時,考生所面臨的潛在退檔風險,就成為了落榜現實。
(2)無梯度志愿落榜的風險。平行志愿雖然能夠擴大考生對招生院校的選擇,提高被錄取的幾率。若填報的志愿沒有梯度,也仍然存在高分“落榜”的風險。如果考生填報的志愿之間未拉開一定的梯度,其高考成績則可能同時達不達到這一梯度志愿招生院校的最低錄取分數線,增加了考生落榜的可能性。
(3)專業(yè)調劑風險。由于平行志愿投檔按分數優(yōu)先的原則,每所院校收到的考生成績相差不大,最高分和最低分之間的差距縮小,院校在安排專業(yè)時選擇的余地就很小。考生在填報志愿時,若在各校專業(yè)的填報上不服從調劑,考生分數的排序結果雖然達到投檔線,但由于考生填報的6個專業(yè)都比較熱門,最低錄取分數均高于考生的考分,而考生又不服從調劑,這樣也將面臨退檔。另外,在填報志愿時,若在各校專業(yè)的填報上服從調劑,就有部分考生會被調劑到自己不愿意就讀的專業(yè)。
6.“一考定終身”的負面效應
平行志愿強化了對高考成績的排序作用,對平時成績不好,而高考發(fā)揮很好的考生,增加了其進入好學校的機會;而對平時成績較好的考生,平行志愿并不一定能幫助他們進入更好的學校。這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高考\"一考定終身\"的負面效應。高考錄取完全實行\(zhòng)"分數第一\"、\"分分計較\",勢必導致學校、家庭及考生個人對應試教育的更加重視,而忽視對學生動手能力、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這有違素質教育的理念。
三、規(guī)避風險,合理填報
考生填報志愿時,要正確評估自己的綜合實力,合理搭配平行志愿,注意規(guī)避風險。填報同一院校的考生過多,該院校的投檔分數線也自然會抬高,從而導致考生落選。填報志愿要拉開梯度,一是同一批次的院校之間的梯度,二是同一院校專業(yè)之間的梯度,處理好“熱門”與“冷門”專業(yè)的關系。因此,對考生和家長來說,要將注意力從大城市、家門口的院校和熱門專業(yè)轉向中、西部院校,不為眾人所熟知的院校和專業(yè)。做到既要敢于填報“熱門”專業(yè),但也不能“一熱到底”,要適當填報“冷門”專業(yè),“冷”“熱”結合,不去扎堆,被錄取的幾率就會大大增加。
參考文獻:
[1]高考平行志愿能否讓更多考生如愿[EB/OL]. 2008-04-13.
[2]浙江省07年高校招生第一批錄取結束[EB/OL].2007-07-20.
[3]聚焦高考平行志愿:平行志愿保護考生利益[EB/OL].
[4]為教育部推行“平行志愿”錄取方式叫好[EB/OL].
(作者單位:吉林省吉林市招生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