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化融合是高校合并的頂層目標,是推進合并高校實質性融合的關鍵。本文主要從高校合并的過程分析入手,針對文化融合的難點,探討合并高校應從重構學校文化價值觀念、堅持繼承與創新相結合、推進學校文化精品工程建設、加強校園物質文化建設、加強制度文化建設、重視校園精神文化建設等六個方面推進文化融合問題。
[關鍵詞]合并高校 文化融合 建設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在“共建、調整、合作、合并”的八字方針指引下,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經過十多年的努力,高校合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這一改革意義重大,影響深遠,初步解決了長期困擾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條塊分割、重復辦學、資源浪費”等弊端。從目前合并高校的發展態勢來看,大多正處在思想和文化深度融合的關鍵階段。在此階段如何整合原有高校的學校文化,建設新的學校文化,這是合并高校需要解決的重大課題,也是我國高等教育鞏固改革成果,步入科學發展的關鍵,如果重視不夠,解決不好,定將長期困擾合并院校的發展,甚至否定我國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成果,值得認真研究。
一、高校合并的過程分析
從組織行為學角度看,高校合并大體包括混合、磨合、融合三個階段。
1.混合是高校合并的初始階段
在高校合并的初期,是把被合并學校迅速捏合在一起,這就是所謂的混合階段。主要指合并高校初期在上級行政主管部門的指導下,通過行政手段,實現學校的統一領導、統一機構、統一制度、統一財務和統一規劃等五統一,它是高校合并的起點和基礎。這一層面的合并,其方法主要是依靠行政手段,其關鍵在于領導班子的思想統一和協調一致。從合并高校的實踐經驗表明,“五統一”拖延的時間越長,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因素就越多,對合并高校就越不利,更深層次的融合也就無法順利展開。
2.磨合是高校合并的中間過程
這一過程主要指在“五統一”的基礎上合并高校學科專業的重組和師生員工思想、觀念、行為的整合。學科專業整合是合并高校融合的本質要求,是產生合并效應的重中之重,也是合并過程中的關鍵環節。一個好的學科專業的造就,需要長時間的積累,特別是學術思想的形成,學科方向的凝練和人才梯隊的組建。重組學科專業,與實現“五統一”有很大的區別。如果在學科專業調整中簡單地以行政手段推進,往往適得其反。因此,在學科整合問題上,必須持審慎的態度;在指導思想上,要充分考慮學科專業發展的內在規律;在方法上要高度重視專家學者的意見;在操作上既不能急于求成,又不能無所適從。
3.融合是合并高校合并過程的最終目標
這是高校合并過程的最終目標。融合的標準通常說來,就是高校合并從量變到質變,發生了充分完全的“化學反應”,新的學校已經形成一個完整的有機體。在這個完整的有機體中,已充分整合、吸收、消化了原有各個學校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積淀下來的一切精華,形成了更加強大的師資隊伍和學科專業群,形成了團結一致、同心協力、共同奮斗的群體意識,形成了統一的、科學的辦學思想和文化理念,學校文理滲透,優勢互補,辦學質量大大提高,新的學校形成了勿容置疑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在高校合并過程中,由于混合、磨合這兩個過程矛盾聚集,工作繁多,不容忽視,自然會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和認真把握。而融合這個過程往往卻因為矛盾比較隱形,時段又相對要長得多,人們容易不重視,容易順其自然,隨波逐流,使高校合并過程變得更加漫長,還可能誘發舊矛盾,產生新問題,甚至葬送并校成果。因此,注意研究融合過程的特點,分析融合過程的問題,把握融合過程的關鍵,是眾多合并高校的重要的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
二、文化融合是高校合并的頂層目標
分析眾多高校的合并過程,大家已經注意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由于文化的歷史慣性,決定了大學合并組建后,原來各個學校的辦學理念與學校文化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還會繼續影響師生的思想和行為,缺乏認同一致的辦學理念和學校文化,“五統一”和學科專業的整合往往只能停留在表層而很難發展到實質層面,由此產生的差異與沖突勢必會加大高校融合的難度。因此,只有高度重視并致力于實現合并高校理念、文化的重構與創新,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融合問題。只有當合并高校的全體師生能夠理解、接受、認同新學校的辦學理念與學校文化時,一個核心層面統一的新大學才最終得以形成。從這個意義上說,辦學理念和學校文化的融合才是高校合并的最終標志。筆者認為:融合是高校合并過程的最終目標,而在融合過程中的文化融合又是融合的最高層次。因此,文化融合是高校合并的頂層目標。
筆者認為,融合是一個大的、整體的概念,從高校合并的實踐過程看,高校合并的融合又可細分為組織融合、思想融合、文化融合三個層次。
組織融合。該融合是指學校的組織機構、管理工作體系已形成一個有機的統一體,并且已建立了符合新大學實際、運轉高效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這種有機的統一體能夠在持續有效地支撐學校的教學、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中釋放能量。
思想融合。該融合是指廣大師生員工對學校的辦學方針、治學理念、發展規劃和實施措施等在思想上認識統一,在行動上步調一致。這種融合,使人們在工作中不再分彼此,并迸發出巨大的精神動力。
文化融合。合并高校的學校文化融合是指在高校合并過程中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相異或者矛盾的文化特質通過接近、交流、沖突、調整、適應等一系列必要的既矛盾又統一的階段趨于一體化并產生一種新質的過程。該過程的特點是在繼承被并學校的文化“遺產”和消融被并學校文化“壁壘”的過程中,實現文化的更迭和創新,其結果是形成一種和諧的文化體系。從動態上看,它是一個運動過程;從靜態上看,它是一種生態平衡或整體化狀態;從內容上看,學校文化融合不是文化元素的簡單集合,而是各種文化元素之間的結構、形式,功能、意義的改變,并經過選擇、融合達到的新的境界。這種融合,既內化于師生員工的心靈深處,形成和諧統一的價值取向,成為學校之“魂”,又彰顯于學校的制度文化、物質文化和行為文化之中,成為學校的鮮明品格。
上述三種層次融合,無論是時間或過程,還是推動力來講,都有各自的特點。因為組織融合和思想融合可借助學校的行政力量來推進,其過程相對來講較短一些,只要措施得力,方法得當,三、五年就能達到較為理想的程度。而文化融合就不那么簡單了,因為它有很大的空間,不是僅僅靠行政力量所能及的。高校合并后的矛盾很多,最深層的沖突就是學校文化的沖突。由于合并前各學校管理模式不同,每個學校都有自己辦學歷史,辦學理念,管理方式,價值追求,專業特色等,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傳統和文化特色。合并高校要在廣大師生形成共同的精神理想、價值觀念、行為準則,形成一個統一的學校辦學理念和學校文化,從理論上講這個過程不是三、五年能解決的,有人認為它可能需要一代人的時間,即并校后進入學校的一批人成長為學校的主導力量才能完成。
融合應該是在組織融合、思想融合的基礎上的文化融合。學校文化是一所高校經過長期辦學實踐而積淀下來的既體現著學校的歷史傳統,又反映學校對現實的思考和對未來展望的精神文化。學校文化是學校全體師生員工所認同的校園精神以及培育這種精神所需要的文化環境的總和。從狹義和廣義兩方面來理解學校文化的概念,狹義的學校文化是指相對于課堂文化而言的課外文化,它包括學校輿論風氣、人際關系、校園環境等;廣義的學校文化是指學校的整體文化,包括校容校貌、教學內容和管理制度、全校師生的共識及所遵循的價值觀念與行為準則,以及由此而產生的一種濃烈持久的精神氛圍。總之,學校文化作為一種文化存在形式,是指學校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和,主要體現于一個學校的精神面貌、生活作風、價值取向等方面。
大學作為文化的熔爐,是大學文化的傳承之地,也是文化的創造之地。學校文化的育人功能是多方面的,關系到學生的思想道德、科學文化、身體心理等各種素質的培養。”學校文化能使生活在校園群體中的每個人,在潛移默化中接受熏陶,產生價值觀念、生活方式、行為習慣的認同,形成對組織的歸屬感、對整體的責任感、對成員的親密感,自覺地遵守自然形成的條規。良好的學校文化具有導向、教育、凝聚、激勵等功能,是學校發展的內在動力。
在高校融合過程中,通過組織融合,思想融合,最終達到文化融合,形成特有的辦學理念和學校文化。因此合并高校的文化融合是高校合并的頂層目標。
三、文化融合的特點和難點
文化融合是高校合并的頂層目標,要推進這個目標的實現,我們必須對其特點和難點作更深入的分析。
1.文化融合過程比較長。從前面的分析可知,學校文化是一所學校在其發展過程中長期積累和沉淀下來的,高校合并的文化融合從理論上講要用較長的時間。這就使我們在推進文化融合這一過程中注意遵循規律,循序漸進,不可急躁冒進。
2.文化融合貫穿合并過程的始終。文化融合是高校合并的最終目標,但并不意味著它是最后的程序,事實上它貫穿合并過程的始終。如何揚棄各校原有的學校文化,建立能被師生員工普遍接受的統一的學校文化,為新學校的發展協調好各種人際關系,減少內耗,消除思想阻力,形成團結和諧、開拓進取的氛圍,從合并過程一開始,文化整合的問題就已展現在人們的面前。
3.文化融合應特別注重方式方法。因為行政力量和手段不可能解決文化融合的全部問題,所以文化融合應特別注重方式方法,既要融合文化,又要發揮文化的力量推進融合,這就要求我們注意把握學校文化的特點和規律推進和加速文化建設。
4.文化融合問題比較多。學校文化作為一種文化存在形式,包括學校的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方方面面,涉及的問題廣泛而又復雜,持久而又深刻。加之合并高校的校園大多分布在多個校區,情況錯綜復雜,各個校區相隔較大的空間距離,人員的思想交流比較困難,在組織全校性的活動時,在人員、時間、場地、交通、經費等方面,存在著協調任務重、難度大的困難,更增加了文化融合的難度。
5.文化定位面臨挑戰。合并高校文化建設不同于一般高校的文化建設,合并后的新學校較之合并前的高校其綜合實力增強了,需要有更高層次的學校文化,但另一方面,各校原有的學校文化又根深蒂固,這勢必對合并學校的學校文化建設起著一定的制約作用。如何融合原有的學校文化,根據合并高校的辦學理念、發展目標等,在結合原有高校的實際和特點的基礎上,加以整合、創新、提高,創建符合新學校辦學理念的學校文化,則是合并高校文化定位面臨的新挑戰。
四、著力推進合并高校的文化融合
文化融合是高校合并的頂層目標,而文化融合存在著諸多難點,著力推進合并高校的文化融合成為合并高校師生的歷史使命,不能因為其建設過程較長而放任自流,也不能滿足表層融合而沾沾自喜,應通過強有力的工作加速推進合并高校文化融合的實現。
1.重構學校文化價值觀念,制定學校文化建設的目標
學校目標是學校共同價值觀的集中體現,也是學校文化建設的出發點和歸宿。大學價值觀是一個大學基本觀念和信念的體系,它是評價大學辦學行為、學術風尚、員工職責等總的看法,也是一個高校首先要明確達成的共同意識。合并高校可根據各自現有情況和高等教育的發展趨勢,總結過去的辦學經驗,對傳統文化進行再認識,從構建和諧的價值觀著手,圍繞新大學的戰略目標,確定一個適應時代發展要求又能符合學校可持續發展的文化建設目標。
2.堅持繼承與創新相結合,豐富學校文化內涵
創新既是對不符合事物發展規律、失去生命力的東西的否定,又是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把事物推想前進的過程。傳統特色的學校文化是文化建設的基礎,而創新則給文化建設帶來無限的生機和活力。一方面,合并高校要繼承原來各校在發展過程中所取得的優秀成果,以及經過歷史積淀的文化底蘊,另一方面,合并高校要更新觀念、創造新文化,從制度創新入手,營造有利于學校文化創新的良好制度環境,激發師生善于創新、敢于創新、樂于創新。通過創新,豐富和提升學校文化內涵,不斷推動學校文化向前發展。
3.普及校園文化活動,推進學校文化精品工程建設
普及校園文化活動,主要包括培養目標和規格的制定、校風學風建設、學校制度建設、社會實踐、課外學術科技活動、課外文化體育活動、學校文化長廊、校園文明建設、隊伍建設等內容。普及校園文化活動,應緊緊圍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個核心,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來開展。
4.優化育人環境,提升文化品位
教育是大學文化的基本功能。著名教育專家劉佛年教授認為:“學校文化建設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環節,學校應有一個優化的文化環境,以利學生健康成長。”對于合并高校來說,優美的校園環境建設是必然的,為高校學校文化建設打下良好的物質基礎。因此合并高校要加強校舍布局、建筑特色、環境綠化、人文設施等建設。
5.倡導“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為學校文化建設提供制度保證
制度是維護和建立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和生活秩序的保證,同時也是學校群體價值觀和群體行為規范的重要體現。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如彈性學制與學分制的實行、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的推行、學生宿舍公寓化管理、教育的國際化合作、產學研一條龍體制的建立、學生的休學創業、學生的在讀創業等,這給高校管理帶來了新的課題。這就要求高校的制度建設應當適應這種變化,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把制度建設與學生的合理需求有機統一,使制度內化為學生自覺的行為規范和習慣,提高學生自身的思想意識與品德修養。
6.重視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構筑學校和諧的核心價值體系
校園精神文化是學校文化的核心,是學校文化的靈魂,它是一種內隱文化,滲透在校內各種文化載體上。校園精神是師生員工認同和信守的理想目標與精神支柱,它通常體現在學風、教風、領導作風等各個方面,具有激勵、凝聚和規范作用,能催人向上、奮發進取、開拓創新,是一種無形的巨大推動力。建設良好的校園精神文化,其實質就是要構建合并高校和諧的核心價值體系。因此,構建合并高校和諧的核心價值體系,必須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如何辦新合并的大學,辦一所什么樣的新大學,如何培養學生,培養什么樣的學生等重要問題,在尊重差異中擴大認同,在包容多樣中形成思想共識,在建設新大學中凝聚人心、激發斗志,用和諧的核心價值體系引導師生,指導實踐。
合并高校文化建設,是一個長期的系統的工程,要有寬廣的胸襟、開闊的視野,兼收并蓄、取長補短、與時俱進、不斷改革,順應社會文化發展的要求,根據教育自身規律和特征,精心構筑高層次的學校文化氛圍,以推動學校文化建設的持續發展,推進學校文化的深度融合,為合并高校的實質性融合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楊新起,吳一平.學校文化建設導論.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1993.7.
[2]官鳳華.臺灣學校文化.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1.
[3]周偉民等.學校文化概論.海南出版社,1992.42.
[4]張建明,李遵清.發揮學校文化的德育功能促進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提高.思想理論教育導刊(京),2001,(1):20.
[5]朱炎,杜鑫.用鄧小平理論精神指引和諧社會的構建.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3):110.
[6]報刊文摘.1987-4-7(3).
基金項目:四川省教育廳社會科學重點研究課題《合并高校的學校文化建設研究》(編號SA06103)。
(作者單位:四川理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