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柯爾克孜圖案骨飾變化豐富,轉換自由靈活,色彩裝飾帶有強烈的歷史感、宗教感和現代感,柯爾克孜族生活用品裝飾已經達到頂峰狀態,從造型到色彩變化無窮,神秘莫測,具有獨特的柯爾克孜民間藝術風格。圖案的構成及色彩的象征寓意豐富,圖案的組成來自自然景物、宗教、民俗、傳說、史詩等,柯爾克孜族有悠久的文化歷史沉淀,大部分圖案色彩的制作有婦女完成,既有女性的細膩,又有游牧民族的豪放。
[關鍵詞]中亞 柯爾克孜 跨境民族圖案紋
“中亞”一詞所指的范圍,學者們歷來都有不同的看法。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最初的規定,中亞的范圍西起里海,東到大興安嶺;北自阿爾泰山、薩彥嶺,南至喜馬拉雅山。全部或部分屬于中亞地區的國家有7個,即:阿富汗(北部)、中國(新疆、西藏、青海、甘肅河西走廊、寧夏、內蒙古)、印度(西北部)、伊朗(北部)、蒙古國、巴基斯坦(北部)和原蘇聯(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土庫曼斯坦、塔吉克斯坦)。
蘇聯解體后,關于“中亞”所指的范圍仍引起廣泛爭論。一些學者提出將中亞地區分為廣義的中亞和狹義的中亞。廣義的中亞是“東到蒙古國東境和內蒙古東部;南始伊朗和阿富汗的北部,印度、巴基斯坦西北,包括新疆、甘肅河西走廊等中國西北地區;西起里海,包括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土庫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五國;北達西伯利亞南部米努辛斯克、克拉斯諾亞爾斯克一帶。”
狹義的中亞以阿姆河和錫爾河西河流域為中心,蘇聯解體后,這一區域的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土庫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五國政權已形成一個比較共同的政治文化區域,因而,狹義中亞一般來說是指中亞五國。中亞五國指: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
Qirghiz或Kirghiz的漢文翻譯在我國被譯為柯爾克孜,而把原蘇聯境內的柯爾克孜稱為吉爾吉斯,實際上從詞意來說是一個概念,而地理概念有差異,我國古代史書記載的堅昆、結骨、契骨護骨、居勿、乞兒吉斯、吉利吉斯都是Qirghiz的不同的譯寫。中亞吉爾吉斯族(柯爾克孜族)主體分布于中國新疆與吉爾吉斯共和國的同一組群。同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具有共同的宗教信仰,因此新疆的柯爾克孜族與吉爾吉斯的柯爾克孜族具有共同的審美特性。同一族群分布在不同國家,中國的柯爾克孜受中原文化和新疆少數民族文化的影響,形成中國柯爾克孜族獨特的藝術審美取向,而吉爾吉斯斯坦的柯爾克孜受俄羅斯文化的影響,中國新疆的柯爾克孜族與吉爾吉斯斯坦的吉爾吉斯族形成同一種族不同的文化藝術形態。
中國的柯爾克孜族與吉爾吉斯的吉爾吉斯族均生活在天山南北,由于歷史同源關系,生活習俗、文化形態和藝術形式非常相似,同時,兩國是同一種族和同一宗教,伊斯蘭教禁止偶像崇拜,自公元十世紀伊斯蘭教傳入西域地區,柯爾克孜族和中亞地區其他的民族一樣,人物和動物的形象被禁止,新疆伊斯蘭宗教建筑高度發達,尤其是建筑圖案尤為豐富,但柯爾克孜族屬于游牧民族,大部分人生活在天山山區,水草豐盛的區域,而且在不斷遷徙轉場,因而伊斯蘭宗教建筑較平原地區相對落后,裝飾轉向世俗生活中的日用品裝飾,圖案主要用于氈房、氈毯、掛飾、刺繡、編織,車飾、鞍馬、飾品、服裝、建筑和生活用具等。大多數圖案紋飾來自古代兵器、宗教、動物、植物、幾何、山川等。
從原始形態來說,原始的戰爭與古代使用的兵器為造型的圖案,多用于手工制作的花氈和墻圍等,演變為柯爾克孜族的傳統圖案,柯爾克孜族是生活在高原的游牧民族,擅騎射,無定居生活,圖案中體現其民族的特質。與其生活相關的兵器、動物、植物及自然景觀相一致。柯爾克孜族圖案紋飾中,編織最富有特色,編織主要有花氈、掛毯、墻圍、氈房、服裝紋飾等。花氈是最能體現本民族的特征,柯爾克孜族的色彩主要有紅色、綠色、黃色、白色為主。白色是所有穆斯林最喜愛的色彩,它象征著純潔和潔凈,穆斯林在生、老、病、死中運用最多。嬰兒出生時,按照穆斯林的習俗不時事先準備新生兒的服飾,原因是出生前只有真主知道是男是女,當嬰兒出生時用白布裹身,再令家人買衣服,穆斯林老人頭戴白纏頭,女性頭戴白頭巾,身穿白色服裝,葬禮是人必須用白布裹身下葬,以示干凈圣潔。所以,在柯爾克孜的色彩概念中白色是非常圣潔的,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紅色是熱烈的色彩,尤其在山區特別醒目,在寒冷的山區需要紅色相補來調和山上單調的色彩,無論是毛氈還是其他用品常以紅色為主調,色彩以暖色調為主,原因是柯爾克孜人長期生活在高寒山區,材質多為動物皮毛,起到隔潮保溫作用,而且暖色調給人溫暖而華麗的感覺,另外,山區色調比較單一,春、夏天的綠色,秋天的黃色,冬天的白色,均以自然界色彩為主,建筑以白色的氈房為主。而城市當中,建筑的色彩非常豐富,以植物為點綴,所以,花氈、墻圍、氈房的圖案紋飾主體色快以紅色為主,以黑線或小面積黑色做點綴,以黃、白、綠為輔助色彩構成主色調。而吉爾吉斯斯坦受俄羅斯影響,色彩產生了一些變化,毛氈等生活用品的色彩走向雅致的灰色,降低了色彩的純度,同一色系中的中性色彩,主色調以降黃色為主,常采用羊毛等動物毛的原色來做主調,以黑白壓色協調色彩。綠色是中亞地區普遍才用的色彩,中亞地區地理地貌主要以沙漠戈壁、綠洲、山脈為主,山脈一荒山為主,天山山脈的綠色和綠洲尤為珍貴,有綠色就有生命,在伊斯蘭教建筑裝飾中綠色運用非常廣泛,在柯爾克孜裝飾紋樣中綠色是主體色彩,用綠色做花邊圖案或用綠色壓線,新疆柯爾克孜族綠色常用粉綠和翠綠,而吉爾吉斯斯坦的柯爾克孜族綠色常用灰綠色和淺綠色。黃色的運用也比較廣泛,原因是黃色是太陽的顏色,用檸檬黃和中黃做邊款和適合紋樣。
從圖案的造型結構來看,多來自既然界中的動物、植物和自然景觀,最常見的造型有群山造型,山的形象幾何化,類似鋸齒,二方連續的造型適合在花氈的邊款,花氈中央圖形多用菱形,菱形邊款多用山形圖案。(圖1)

圖案的內容、造型、結構上來看,分為:
刺繡:服裝、居室用品。
鑲嵌:刀飾、車飾、金屬飾品、陶器、木制裝飾等。
建筑;門飾、窗飾、墻飾。
圖案:古代兵器、水波、山形、植物、動物、幾何等主要紋樣。(圖2)

由于柯爾克孜族擅長游牧和狩獵,在生活中動物圖案運用比較廣泛,動物圖案幾何化,沒有具象圖案,抽取形態,使其變為抽象平面化圖形,比如鷹、羚羊角、大頭羊、角羊、牛、駝、狗、鹿等動物骨骼為造型的紋樣,山鷹是柯爾克孜族最喜愛的動物之一,常用于狩獵,山鷹矯健威猛,動作優美。羚羊角修長對稱,本身就富有裝飾感。大頭羊角盤旋富于變化,而且只有雄性才有羊角,也是雄性威猛的象征。由于柯爾克孜是游牧民族,動物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常用動物形象做為圖案的造型,常用于圖案中央,演化為幾何圖形適合于花氈、墻裙和掛毯之中。(圖3)

由于山川湖水與生活息息相關,所以柯爾克孜常以水波作為圖案的造型,多為二方連續圖案,用于花氈和手繡織物的邊款。(圖4)

柯爾克孜圖案骨飾變化豐富,轉換自由靈活,色彩裝飾帶有強烈的歷史感、宗教感和現代感,柯爾克孜族生活用品裝飾已經達到頂峰狀態,從造型到色彩變化無窮,神秘莫測,具有獨特的柯爾克孜民間藝術風格。最為中亞地區的跨境民族,統一種族在不同國家受到不同文化的吸收改造,既有統一種族藝術的一致性,又有區別,既有候補又有自身獨特的風格。圖案的構成及色彩的象征寓意豐富,圖案的組成來自自然景物、宗教、民俗、傳說、史詩等,柯爾克孜族有悠久的文化歷史沉淀,大部分圖案色彩的制作有婦女完成,既有女性的細膩,又有游牧民族的豪放。
(作者單位:新疆師范大學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