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提出將教育券引入到成人教育領域,分析了教育券在成人教育領域實施是可行和必要的,并提出教育公積金和自愿申購兩種可行的實施方案。
[關鍵詞]教育券 成人教育 終身教育 教育公積金
一、教育券的理論和實踐
“教育券”制最早由弗里德曼提出:“為了對政府所規定的最低限度學校教育提供經費,政府可以發給家長們票證。這樣,家長們就能自由地使用這種票證,再加上他們所自愿添增的金額向他們所選擇的‘被批準的’教育機關購買教育勞務”。
臺灣學者邱志鵬是這樣定義教育券:使用于教育用途之票券(抵用學費或其它教育費用),教育券既是一張使用于教育服務的有價憑證,故它應被視為一紙具有準貨幣性質的交易工具。
筆者認為,教育券是指通過向個體或者家庭頒發的一種應用于教育的有價憑證,使獲得方可以自由選擇教育服務提供者,以及特定的教育服務。我們理解政府對教育券不一定是直接投資,也可以是間接地發揮,教育券的作用,另外發放教育券一方不一定要局限于政府,可以擴展到更大范圍比如公司。
而將“教育券”引入中國并進行實施最早是在浙江長興。2001年9月開始,長興在職業高中和民辦學校中推行教育券憑券,學生可免掉券上面額的學雜費。學校將收到的教育券,交教育主管部門兌現相應的經費。
同時,也有些研究者對教育券在中國實施的可行性提出質疑。陶西平學者認為,教育券要達到預期目的,至少應當創造三個條件:一是政府舉辦的同級同類學校,特別是義務教育階段的學校辦學條件要相當;二是向受教育者提供相等的教育經費,其數額應當使正常規模下的學校能夠良好運行;三是有比較合理的選擇學校辦法??梢娨谥袊F行的教育體制下大范圍推廣教育券是不符合我國國情的。但是在我國整個教育體系中,教育券的功能可以拓展到成人教育這個領域,而且值得探索和實踐。
二、教育券制度應用于成人教育的可行性
教育券的本意是政府通過引入市場機制到教育領域,增加受教育者的選擇機會,通過競爭使學校更有效率,而我國的成人教育正是具備了這樣的基礎的。
首先,成人教育已具備市場化方式。根據教育券的本意是將市場化方式引入到教育領域,相比基礎教育目前的計劃方式,成人教育已經扎根于市場經濟,基本實現市場化運作,公眾已經認可用市場化方式購買教育服務,接受繼續教育,另外提供教育服務機構也實現了市場化方式管理和運作。
其次,國家對發展成人教育的重視。政府對成人的教育雖然不能象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那樣大力支持,但仍然通過別的方式要求單位或組織機構對職工的繼續教育予以經濟支持和激勵,并承擔起主要責任。
從上可以看到,在政府對成人教育的作為和市—場化前提下,教育券在成人教育領域的應用是可行的。將教育券引入成人教育領域能夠使政府能夠發揮更大的影響,在制度上讓政府承擔起引導成人繼續接受教育的職責。
三、教育券在成人教育領域實施的必要性
成人由于其社會身份所承擔的來自家庭、社會、自身的壓力,更多的人對待職后教育是帶有很大的功利性的,一方面接受教育需要承擔大筆資金,另外沒有相應的機制保障。教育券的引入會極大的緩解我國目前對成人教育徘徊在“想學”而“沒條件去學”這個矛盾,首先資金的來源保障將使更多的人有機會接受成人繼續教育,而且受教育者可以根據自身興趣愛好選擇教育服務,同時相應的受教育權利機制的執行將更大地保障成人受教育的權利,這也將保障我國成人教育朝著整體、綜合、長期性規劃的目標前進。
提高成人教育的認識,首先是各級領導的重視,要把成人教育納入政府工作的議事日程。成人教育的一項重要職能就是為當地經濟發展服務,所以要把成人教育提高到“科教興國”的高度來認識。加強領導和管理,投入必需的人、財、物,為成人教育的發展營造一個良好的條件和氛圍。
四、成人教育領域教育券發展方式
在成人教育領域實施教育券制度要解決三個問題:(1)資金來源;(2)保證資金來源穩定;(3)保證個人能夠獲得所需的繼續教育資源。
成人接受教育的資金來源是實施教育券的基礎。根據投資與收益對等原則,成人在工作后繼續接受教育是為了個人的職業有更好的發展,在獲得個人利益的同時,當然收益的還有其就職所在的單位部門,甚至整個國家。成人職后接受教育的收益方包括個人、單位和社會,所以成人接受教育的資金應該由這三方共同承擔。
《教育法》第四十條規定,“從業人員有依法接受職業培訓和繼續教育的權利和義務”,可見,我們國家所倡導的從業人員接受職后繼續教育是一種權利和義務,也就是說成人接受教育是生活的必需品,這就類似于醫療、住房,是需要長期支出的,所以借鑒醫療、住房制度改革,國家也應該為成人接受教育承擔一定責任的。
在我國,成人教育領域教育券經費來源不妨采用以下兩種方式:
1.“教育公積金”。設想來源于目前我們國家的住房公積金制度,其日常運轉和資金的進出都可以參考住房公積金制度予以實施。設想:國家為個人建立起一個長期教育公積金賬戶,公積金一部分由職工所在單位繳存,另一部分由職工個人繳存,職工個人繳存部分由單位代扣后,連同單位繳存部分一并繳存到教育公積金個人帳戶內。各企事業單位為員工按工資比例往該賬戶交納繼續教育公積金,該費用可計入企業成本,個人只能利用該賬戶資金補償本人繼續教育費用,不能在退休前提取現金,個人可憑此賬戶向銀行貨到更優惠利率的貨款用以支付某些昂貴的繼續教育項目。教育公積金是職工按規定存儲起來的專項用于繼續教育消費支出的個人繼續教育儲金,具有兩個天然的特征:一是積累性,即住房公積金雖然是職工工資的組成部分,但不以現金形式發放,并且必須存入教育公積金管理中心在受委托銀行開設的專戶內,實行專戶管理;二是專用性,教育公積金實行專款專用,存儲期間只能按規定用于繼續教育或職業培訓等,這樣就保證了教育券資金的來源問題及穩定性問題。
2.自愿申購。政府采取經濟誘導的方式,制定一定的標準,給予購買一定額度教育券的單位或者企業一定的稅收減免或者給予相應的激勵機制,這樣可以極大的提高單位或者企業購買教育券的積極性。企事業單位將所購的教育券作為福利發到職工手中,由職工攜教育券(不足部分由個人補足)根據自身需要到教育服務機構接受繼續教育,而教育服務機構憑借得到的教育券到政府領取相應的資金。這種方式政府雖然沒有直接投入資金,但是通過減免稅收或者其他優惠政策變相地為單位或企業謀福利,從而推動其為員工提供教育福利的積極性。
無論教育券以哪種方式實現和發展,它都不可能完全承擔所有個人的繼續教育費用,雖然金額較小,但卻可以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極大地激發個人接受繼續教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成為撬動繼續教育市場的經濟杠桿,并最終在我國建立起完善的終身學習體系。
參考文獻:
[1][美]彌爾頓.弗里德曼.政府在教育中的作用[A].資本主義與自由.北京:商務印書館,1986.
[2]馮大鳴.美、英、澳教育管理前沿圖景[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3]吳遵民.現代國際終身教育論[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作者單位:浙江寧波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