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中西方學習及分類含義進行了描述;根據不同的分類形式,詳細討論了現代教學中經常運用的學習方式及其之間的相互聯系;最后對適合當前教學的學習方式進行了探討,指出每種學習方式在現今教學中仍然存在著不足,需要教學實踐與理論相結合。
[關鍵詞]學習 學習分類 現代教學
一、引言
廣義的學習是指個體在活動中由經驗引起的行為或心理的相對持久變化的過程;而狹義的學習指學生的學習,是指學生在受教育活動中通過經驗引起的,符合教育目標的行為或心理的相對持久的變化。
其實從古至今對學習的定義是不確定的,由此對學習的分類更加的模糊、混亂。從文獻搜索看,布盧姆依據教育目標將學習分為三類,分別是認知領域學習、情感領域學習和技能領域學習。加涅依據學習結果將學習劃分為智慧技能學習、言語信息學習、動作技能學習、認知策略學習和態度學習。我國潘菽依據學習內容和學習結果,劃分為學習知識的學習、動作技能學習、智慧技能學習和社會行為規范學習,這種分類法是對西方學習分類的概括和總結,對我國以后學習分類產生深遠的影響。
以上是中西方對學習的傳統的分類方式,隨著人們對學習認識的不斷深化,對學習的分類也將進行不斷的探索。通過對資料的查閱和分析,本文把學習從傳統的角度和現代的角度進行分類,并對適合當前教學的學習方式進行了探討。
二、學習的分類
從當今社會發展看,雖然傳統的學習分類仍然折射在教學中,但是現代教學也出現了新的探索,本文閱讀大量文獻,經過歸納總結出比較流行的學習分類有如下幾種。
1.從對學習內容的理解上,分為機械學習與意義學習
美國當代著名的認知教育心理學家奧蘇伯爾提出意義學習的概念,其實質就是符號所代表的新知識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已有的適當觀念建立非人為的和實質性的聯系,也就是把預先老師所給予的有意義的內容與自己已有的知識結構建立聯系,達到理解運用的目的。而與之對應的機械學習則呆板,死記硬背,缺乏對學習內容的理解,老師教給學生的知識不管學生的認知能力能否接受,即能否達到理解的程度,就進行滿堂罐的形式進行教學。
在教學中運用意義學習將會關注學生的認知和情感的統一,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是“學生中心”的新發展,更加重視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使教師的教更注重實際,學生的學有目的性,對死記硬背的學習給予批判、否定。但是意義學習要有個適用范圍,如果超過這個度,夸大其作用就達不到預期效果,對于學習材料本身就沒有意義,如無意義音節符號,記電話號碼薄,就不需要用意義學習了。所以在學習過程中要適當區分,合理運用。
2.從學習的組織形式來看,分為合作學習與個體學習
合作學習是指教學活動中學生相互討論,相互提問,相互幫助,共同學習的學習形式,它被現代認知心理學家視為教學中的一種重要教學組織形式。個人學習是傳統班級教學中以個人成績為標準,以學生個人為獎勵對象,在班級教學中學習成員間以競爭為主要的交往方式。這兩種不同的教學組織形式,側重點不同,前者強調小組,后者強調個體本身。
合作學習對我們前面所講到的認知策略學習、情感領域學習、動作技能學習都起到促進作用,表現在有助于相互觀察模仿,有助于對知識的加深理解,有助于相互激勵鞭策,小組中的各成員之間是相互激發的。
3.從學習的方式來看,分為接受學習、發現學習與探究學習
傳統的接受學習被認為是指學生在由教師、學生和教材組成的封閉環境下,被動的接受教師輸出的知識及書本傳遞的知識。經過文獻資料的查閱較為準確的定義是“以所講和練習為主要方式的學習方式,以突出教學結果為標志,對學習者來說,學習不包括任何發現,把材料內化或結合進自己的認知結構”。
奧蘇伯爾對接受學習與發現學習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可以總結為如下幾點:從所要學習的主要內容是否直接呈現給學生來看,前者把要學習的主要內容直接呈現給學習者,后者則未直接告訴學習者,所呈現的只是一些提示線索。
這兩種學習的心理過程不同:前者中學習者無須作出任何獨立的發現,只需要把已定論的形式的學習內容加以內化,而在后者中學習者必須進行獨立的或有指導的發現,然后把內容納入認知結構中的適當的位置。
從兩種學習在認知活動中的不同作用來看,大量的教材知識主要通過接受學習獲得的,而各種問題的解決則主要通過發現學習來實現的。顯而易見,奧蘇伯爾的分析是十分清晰而有道理的,它澄清了人們在理論上的混亂。
探究學習(研究學習)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從學科領域或現實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主題,在教學中創設一種類似于學術(學科)研究的情境,通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通過實驗、操作、調查搜集與處理信息、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獲得知識、技能、情感與態度的發展,特別是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的發展的學習。
4.從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看,分為自主學習(主動學習)和被動學習
自主學習整合為學習者通過認知、動機和行為方面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自我監控、自我調節和自我強化的過程,其主要特點是能動性,有效性和相對獨立性。
被動學習是指學生單純受教師、家長或其它外在力量的影響而進行的學習。則缺乏主動性,更趨向灌輸式教育,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強調自主學習時,也要結合其它學習方式如合作學習、研究性學習。在個體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會遇到一些問題,這時就需要經過探究發現從而解決。當自己經過探究發現仍然不能解決問題時,就需要尋求他人的幫助,當求助者不能解答該問題時,就需要大家分工協作,共同探究發現從而解決問題。在合作學習中也需要自主學習,探究學習。
三、學習的討論
通過前面的介紹我們可以看出布魯姆和加涅的學習分類不僅關注培養學生知識和技能,同時把學習者情感和研究也放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這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特征。特別是加涅對學習結果的分類,充分體現了學習結果與教學目標的內容統一性,并且他盡可能地排除了學生的個性特質在研究中的因素,使學習分類更加具有跨學科的特征。對我們當今教育所實施的教學方式進行著理論上的指導。
我們在對某一問題進行探究時需要對該問題進行加工分析,需要以滿腔熱情認識它的價值,需要通過各種手段(如網絡學習)進行查詢資料,所以說我們進行的分類是對傳統分類的深入、具體化,更能指導我們現實的教學。學習分類的發展體現出了與時俱進的特點,沒有有效的理論,就沒有有效的實踐。因為每種學習方式在現今教學中仍然存在著不足,實施中缺乏可操作性,所以需要我們繼續探索。
參考文獻:
[1]盧家楣.心理與教學.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1-3.76-77.
[2]彭娟.從奧蘇伯爾到羅杰斯——論意義學習及其教育啟示.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3,(4):91-94.
[3]高艷,陳麗.合作學習的內涵、特質及教學設計.當代教育科學,2004,(3):16-21.
[4]熊士榮,徐進.發現學習、接受學習、探究學習比較研究.教師教育研究,2005,(2):5-9.
[5]高慎英.“發現學習”的秘密.當代教育科學,2006,(8):15-17.
[6]韋洪濤.學習分類的理論評述.鐵道教育學院,1995,(4):82-87.
[7]李紅美.自主學習#8226; 合作學習#8226; 研究性學習.廣西社會科學,2004,(7):191-193.
(作者單位:上海師范大學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