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創新學生工作需要不斷改革學生管理方法與思路,同時需要進一步提高工作人員的業務素質。班主任的言傳身教對學生工作顯得尤為重要;校園文化也是學生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關鍵詞]學生工作 和諧校園 校園文化 創新
隨著我國的現代化建設和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各大高校的擴招與社會對個人教育需求層次的提高,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發展顯得尤為重要。如何能大膽創新學生管理工作,不斷改革學生管理方法與思路,在健全學生管理措施的同時,進一步提高工作人員的業務素質,是需要每個在學生工作崗位上的人員不斷思索的。作為一個長期做學生基層工作的工作者,在此談談個人的認識和想法。
一、言傳身教,重視與學生的感情互動
早在兩千年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言傳身教”。在兩千年后的現代社會,這條名言仍然適用。當代的社會心理學研究學者們認為,人們普遍愿意模仿他們所崇敬、愛戴的人,青少年更是如此。
班主任是學生在校園里生活學習接觸最多的師長,學生與班主任之間有不少思想上的交流和共鳴,學生在整個大學的學習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受到班主任的影響,模仿的動力就會不斷增加,當然這樣也就有利于班主任開展工作。在從以往工作經驗的分析中,能發現學生特別注重教師的儀表和行動,有個別甚至并不分對錯地刻意模仿,這就要求班主任在這方面一定要注意以身作則,以身示教,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提升自己的個人形象,充分發揮楷模作用,真正做好指導作用;同時班主任也要多與學生接觸、談心,關心、愛護他們,了解學生的近期思想情況,掌握大多數人的心里動態,適時聽取學生對自己的評價,不斷改正自己的缺點,發揮優勢,做到自己與學生共同進步。要有效實現這種引導作用,班主任必須在日常的學習、生活與工作中主動、深入。深入著重是:心入,想同學之所想,急同學之所急;身入,生活在同學之中,完全融入學生群體;言入,講的話同學們愿意接受,用語言魅力感染每一名學生,千萬不可急躁。為此,班主任最好能堅持做到“四個一”,即:每天應到宿舍教室“轉一轉”,每周應主動找幾名同學“聊一聊”,每半月至少深入同學中和他們“玩一玩”,每月和同學們一起“學一學”。在“轉”中發現問題,在“聊”中交流思想,在“玩”中加深感情,在“學”中增長經驗。對新班主任則應更加嚴格,第一學年必須和同學打成一片;第一個學期必須和每個學生談一次心,了解他們的基本情況,摸清每個人的特點;第一周內應該叫出每一個同學的名字,減少與同學的距離感,加深感情;另一方面要敢于剖析自己,深入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直言自己的缺點,與學生共同改正、進步。這當然也是我們做好各項工作的重要保證。
愛是人類普遍具有的心理需要。每個學生都想得到親人、朋友和同學的關懷、信任、尊重和愛護,并且也愿意用同樣的感情去愛周圍的人,剛剛離開父母懷抱的大學生們更需要與師長進行思想感情的交流。相當一部分大學生是獨生子女,他們普遍具有不善于人際交往,
缺乏協作能力和受挫折能力等個性特點,面對生活環境的改變,就業升學的壓力,心中的焦慮和不適需要過來人的指點和舒解,從學生時代走過來的班主任在此方面應有他人所不具備的優勢。思想感情的互動,一般表現為對學生的關懷和愛護、尊重和信任、理解和同情、熱情期望和嚴格要求,它主要有激勵(促進)功能、感化功能、調節功能。
第一,激勵(促進)。很多過去的學生都提到了班主任的表揚對他們產生的積極影響。他們共同的感受是自己做事后受到正面的激勵時,從內心會產生一種優越感、自信心,這種力量會促使他們在學習上加倍努力,在班級管理中以身作則、獻計獻策,他們從內心愿意接受班主任的教導,愿意改正身上的缺點,愿意和班主任交流思想取得共鳴。這樣就把一種外部的社會心理因素轉化成為學生內部的道德因素,進而轉化成推動他們前進的內部動力,感情互動對學生成長的激勵功能也就展現出來了。這也說明:在學生犯錯誤時,要學會客觀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不要一味地批評、訓斥,而應心平氣和地與學生多交流,找出問題存在的原因,從而尋求相應的解決方案。尤其處在青春期的學生,自尊心強,逆反性也很強。
第二,感化。大學階段的學生情感體驗強烈而富有熱情,但其兩極性也很突出,尤其是各方面表現不好的學生易產生自暴自棄的思想。出現問題,首先要將事情的情理講清,并試著了解學生的心理活動,了解他們對問題的看法及相應對策,而后提出自己個人的想法供學生參考,并講出自己如此做的理由及后果分析,不能命令式的說教學生。在兩相對照中,讓學生自主選擇問題解決的方案。在與后進學生交往中要注意摒棄個人的偏見,就事論事,不要急于下結論,而要在“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后由學生自己思考,必要時再反饋相關資料如心得、感想等等給班主任。只要融化了學生冰冷的心,使他們逐步從自卑走向自尊、由落后轉為上進、在悲觀中看到希望,實踐證明,這是其他任何教育方式也無法取代的。
第三,調節。班主任和學生的關系應該是一個雙向的情感交流過程,是一種心與心的碰撞,在與學生的交往中班主任應敞開心扉,大膽剖析自我,建立一種亦師亦友的協調關系。一方面有利于在發生矛盾時澄清事實,了解事情的原委;另一方面有利于了解學生的性格特征,拉近兩者之間的距離,建立起一條心靈相通的“橋梁”,建立一條無形的紐帶。經過調查發現,有同學就提到個別班主任總是站在較高的位置俯視自己,總是以領導姿態出現,不能平等地對視,從而不敢表述自己的觀點與想法,覺得自己沒有發言權,什么事情憋在心里不說,久而久之就會產生激烈的矛盾,爆發出來就是大事。由此我們應該看到學生并不想與班主任“對立”,可能是因為教育方式的生硬直白拉大了兩者之間的距離,產生了溝通的壕溝,從而使問題不能解決在萌芽狀態。
以上幾個方面,在實際工作中是交叉進行的,是不可分離的,要注意將它們有機結合,才能充分發揮感情的交流在學生工作中的作用。這也要求班主任在履行學校管理規定的同時,體察學生的情況,改善教育方式,注重愛的投入,深挖學生的思想,平易近人,實現班主任與學生的“雙贏”。由此不斷改善學習環境,減輕學生的思想壓力,為學生的成長提供良好的環境土壤。
二、與時俱進,全面提升理論素養
要把自覺提高理論修養的水平作為提升班主任綜合素質的關鍵,加強學習,改造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多數班主任以前學的是工科,人文知識面比較窄,人文素養也很匱乏,在這之前又缺乏思想工作和管理工作的專門訓練,因此,提高班主任的理論修養水平是提高班主任自身素質的一個關鍵點。針對班主任工作的需要和特點,專門組織班主任業務培訓,當然我們欣喜地看到學院學工處已經在努力做好這方面的培訓了。我認為這要解決好三個問題:其一知識面要“寬”,尤其要注意打實哲學功底,要有廣博一點的歷史知識,要注重對社會現實的研究,要懂一點高教發展史和文學藝術等等;其二要“專”,主要應對“管理學”和“思想政治工作”專。專有兩層含義,一是指要作為一門專門的學問去學,二是指要結合工作實際去研究,努力成為本職工作的“專才”;其三要“渾”,指導員怎樣做好大學生的管理教育,從方法論這個層面深入進去,把各方面的理論知識全面化、專業化,使管理水平上一個大的臺階。學生管理工作不是簡單的重復,而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這就要求班主任不但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相關學科、交叉學科的知識,而且要有創新意識和積極探索的精神,與時俱進,加強學習。
三、重視學生干部和校園文化的創新建設
學生干部是學生管理的一個橋梁,培養他們的素質與能力的提高,影響著我們管理工作的水平,對學生干部的培養學校應該一直放在首要任務去抓。可以開展相應的學生干部集訓壯大學生管理隊伍,挑選從培訓當中脫穎而出的干部,在各個班級、學生會、團委擔任重要職務,使他們在思想上、行動上、學習上都有明顯的提高,在學生當中起到積極的影響作用。
加強學生干部隊伍建設,認真做好各類學生干部的選拔、培養、教育和管理工作,充分發揮學生干部的帶頭作用。指導和支持團支部、學生社團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適合學生特點的活動,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的“三自”作用,抓好“推優入黨”工作。做好學生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教育工作和黨員發展工作,加強對學生黨員的教育和管理,發揮學生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1)注重班級和宿舍建設,指導學生班級和宿舍開展爭先創優活動,把學生班級和宿舍建設成為團結向上、積極進取,充滿朝氣和活力的集體,建成同學們的“家”。
(2)堅持不懈地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提高學生的法制觀念和文明自律意識,引導學生注重個人修養,養成良好的生活作風和習慣,自覺遵守法律、法規和校規、校紀,積極維護社會和校園秩序,做一名高素質、高品位的合格大學生。中國千年來思想文化中的精華若能恰當地應用到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中,一則,可以讓年輕一代真正認識中國的傳統文化,賦予他們民族文化的自豪感,消除因為不了解而產生的“歧視”;二來傳統文化中的精華思想,潛移默化地驅除時下流行思想的負面效應。我認為把學生思想教育和傳統文化教育結合,會是個創新的舉措。
(3)全面負責學生信息庫建設,切實搞好綜合測評,選拔綜合素質好的學生,確保公開、公平、公正。認真做好獎學金、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干部等評選、獎勵工作,及時表彰先進,進行正向激勵。積極做好后進生的轉化教育工作,對違紀學生進行耐心細致地批評教育,并按照學校規定進行處理。做好學生的德行鑒定,認真搞好學生貸款、勤工助學、困難補助發放等工作,確保貧困學生順利完成學業,不讓一個學生因為家庭困難而輟學。關心學生的身心健康,幫助學生提高心理素質,引導學生健康成長。
(4)發動學生基層組織,抓好校園文化建設。校園文化建設是學生思想教育的有效載體和重要內容,加大對學生基層組織投入,進行重點建設和規劃,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營造良好的育人氛圍。提高學生的政治意識、法制意識、責任意識、安全意識和自律意識,加強對學生管理的進一步升華,堅持“規范化、品牌化、特色化”的原則,在學生組織下大力開展形式多樣、風格迥異、層次豐富的文化活動,努力把學生公寓建設成為融“思想教育、行為指導、生活服務、文化活動”等功能為一體的教育基地,使其真正成為青年學生豐富生活、陶冶情操的樂園,鍛煉健身、增強體質的場所和凝聚人心、融洽情感的“家”。
高舉健康、高雅、積極、向上的旗幟,充分調動學院和各種學生組織的積極性,廣泛開展內容生動豐富、形式新穎多樣的文化活動,寓教育于學習之中、于競賽之中、于娛樂之中。努力從不同側面、不同層次為學生提供展示、鍛煉、表現、提高自我的舞臺,陶冶學生情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教書育人是學校和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責任。教書與育人合一,是教育的最高境界。讓我們努力追求,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育合格人才。愿我們都能做到言傳身教,重視和每位學生思想感情的交流和互動,師生共同努力,讓和諧永駐校園。
(作者單位:江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