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研究型教學模式角度提出了細胞生物學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課程考核方法等的優化改革措施,努力培養高素質的專業人才。
[關鍵詞]研究型 教學模式 細胞生物學
細胞生物學是現代生命科學的重要基礎學科,是生物類專業的重要基礎課程,它聯系著生物科學的許多分支學科,如:組織學、胚胎學、生理學遺傳學、免疫學等。細胞生物學作為一門基礎課,對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具有直接和長遠的影響。20世紀50年代以來,諾貝爾生理與醫學獎大都授予了從事細胞生物學研究的科學家。因此,細胞生物學教學是衡量教學質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的教學方式是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的“三中心”教育模式,學生作為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處于從屬地位。這實際上束縛了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抑制學生個性發展。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學習細胞生物學的基本概念,掌握細胞生物學的基本內容和研究方法,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細胞生物學研究型學習模式的應用顯得十分緊迫。
一、細胞生物學教學內容的刷新
細胞生物學的內容覆蓋面廣、跨度大、發展快、與其它學科的交叉滲透廣泛,教學過程中容易出現主線不清晰、體系不嚴密、層次不分明、內容多而雜、學生理不清、記不牢等問題。在教學中要使學生能較全面系統地掌握細胞生物學教學內容,在頭腦中建立起一個牢固扎實的“知識網絡”,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更多地考慮講授的內容和質量。同時要積累細胞生物學發展的最新動態,并及時把這些動態研究成果以及有待攻關的重大課題在教學內容中反映出來,從而引導學生去探索發現新知識的熱情和動力,從而發展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不斷增強學生的自覺性和創造性。
二、細胞生物學教學手段和方法的優化
1.多采用多媒體教學。細胞生物學主要講授細胞的結構與功能,以及探索生物體細胞發生、發展、成長、衰老、死亡的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需要大量的細胞超微結構示意圖,對教師來講在黑板上繪制、掛圖等手段,會導致準確度不高,缺乏動態感。加之細胞生物學本身具有高度的綜合性、抽象性和復雜性,學生學習有一定的難度,容易失去興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多制作多媒體課件,大量采用外文細胞生物學圖書上的彩圖,借助豐富多彩的圖片,實現微觀結構宏觀化。如在課件中對一些復雜的概念,利用Flash動畫做一些直觀的模擬,從而有利于學生的掌握。
2.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課堂教學要以講授、提問、討論、布置思考題、查找資料等方式相結合,充分利用網絡信息資源,精心進行研究型教學。如在部分內容的課堂教學中,先用 2/3時間講授基本理論和基本概念,然后提出一些針對性的問題,組織學生分組看書討論,最后推薦1名代表回答教師提出的課堂問題,教師再做一個小結。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作用。
3.指導學生開展“第二課堂”。針對細胞生物學的研究熱點,給學生提供一些信息,指導他們走進圖書館與上網,選擇與課程內容相關的專題進行研究,在此過程中學會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并通過自主學習、相互討論、查找資料等獲得對相關知識的進一步認識和解決問題的親身體驗,并將其研究結果或成果寫成研究論文。這種變封閉式為開放式、變知識教育為能力培養的學習模式,能培養學生研究性學習的興趣和能力,引導學生的發散思維,增強學生參與知識建構的積極性和自覺性。
三、充分挖掘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創新精神,實現“學會學習”是研究型教學的重要內容。要培養學生濃厚的研究興趣、探究精神及學習過程中的批判精神,開掘學生的創新能力,制定合理的知識結構策略,嘗試相關知識的綜合應用;改革抑制學生個性發展的“三中心”的傳統教育模式,建立一個互動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過程,培養學生的自信、自主、自立精神和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學會溝通、合作與分享,培養協作精神和團隊精神,培養與他人合作意識及合作能力;學會利用網絡收集資料、篩選分析、歸納信息資料,培養獲取信息分析處理信息的能力,激活各種學習中的知識儲量;提升教師對研究型學習的指導能力,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營造良好的研究型學習外部環境。
四、全面建立課程成績綜合考核體系
1.改革考試命題方法。根據細胞生物學教學大綱,精心編制細胞生物學試題,同時向學生征集試題,從中篩選好的題型作為考試試題,以此督促學生對所學內容系統地復習。試題的內容既包括基本知識、基本概念,又涉及到主觀發揮題和部分考研熱點試題。試題庫結構合理,知識覆蓋面大,理論聯系實際,對于改變死記硬背和克服考試作弊將起到重要作用。
2.改革考核形式。課程考核貫穿整個課程的學習過程。課程成績包括考試成績(50%)、實驗成績(30%)、平時成績(20%)。實驗考核包括兩部分:(1)平時考核。根據學生平時預習、操作、實驗結果、實驗態度和實驗報告情況,給出一個平時成績,占實驗考核總成績80%;(2)實驗技能考試。實驗課結束后進行一次綜合實驗技能隨堂考試,根據其操作情況當場給出成績,該成績以20%計入實驗考核總成績中。平時成績包括上課考勤、預習、提問、作業、課程論文等情況。綜合考核辦法能客觀實際地反映學生對該課程的學習情況,改變過去僅由一次考試決定成績的弊端。
總之,研究型教學模式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設一種類似于科學研究的情境和途徑,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獲取知識和應用知識,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來探討、研究或解決某個或某些特定的問題,從而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和探索學習,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于海濤,張淑玲.提高醫學細胞生物學教學質量的做法與體會[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1,(11).
[2]劉靜,劉艷平等.淺議細胞生物學理論教學的技巧[J].基礎醫學教育,2002,(3).
[3]劉慶平,王仁軍,宋梅.細胞生物學教學模式的優化與實現[J].大連大學學報,2005,26(6):38-40.
[4]李莉,楊建一.細胞生物學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學版),2005,7(1):5-7.
(作者單位:四川達州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