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術教學由“知識課堂”走向 “生命課堂”,營造一種參與互動的教學環境。讓“友愛”營造氛圍,用“微笑”愉悅心境,融入“生活課堂”,讓學生自主探索,構建新型師生關系;面向全體,以學生發展為本。
[關鍵詞]新課標 生命課堂 參與互動學生發展為本
在新課標的指導下,美術教學不再僅僅為了知識而教學,而是由傳統的“知識課堂”走向“生命課堂”。把人的發展教學放在首位,營造充滿生機和活力的課堂氛圍,使課堂教學做到恬靜與活躍的統一,熱烈與凝重的統一,寬松與嚴謹的統一,造成一種參與互動、和諧共振的教學環境。
一、讓“友愛”營造課堂氛圍
在課堂教學中,創造一種團結、友愛、融洽的人際關系,在生命課堂中尤為重要。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校里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的把知識從一個頭腦裝進另一個頭腦里,而是師生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心靈接觸。”愛是人的基本心理需要,它能引發人內心的珍藏的天真和優良品質。
教師傾注愛心關注學生,建立一種溝通的關系,創設一種和諧的教學意境。利用談話法適當放松學生心理,讓學生與老師之間心與心的距離拉近。適當利用電教設備,給學生配以優美的旋律,動聽的音樂,會放飛想象的翅膀,活躍學生的思維,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多進行這種心貼心的溝通,在愛的呵護下,學生才能健康發展。
二、用“微笑”愉悅積極的心境
情緒、情感具有感染性,教師良好的情緒使學生產生一種良好的心理優勢,用微笑的表情、期待的眼神、溫和的語言、飽滿的情緒去感化學生,創設愉快的課堂氣氛,以教師的樂教促學生的樂學。
課堂教學過程不僅是師生之間的信息交流,而且也是師生間的情感交流。老師滿腔熱情的啟發、誘導、幫助學生,使學生能增強學習興趣和克服困難的信心,學生良好的學習心態和和諧的心理環境,才能使學生在愉悅中學到知識,發揮潛能。
三、把美術融入“生活課堂”
生命課堂的三維教學目標,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其課堂特點是開放的、多元的、生成的。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關注學生的生命活動,使學生主體性得以充分發揮。
美術來源于生活,學生多注意觀察周圍的事物,從中發現美的東西,如一片樹葉、一棵小草都能多角度綻放出生命的光彩。只有發現美,才能了解美,熟知美,并去創造美。如在教學《打開的冰箱》前,讓學生課下收集可做冰箱的紙盒和各種冰箱內物品,發揮想象力,思考這些材料可以做些什么?怎樣做?根據紙盒的大小、形狀,進行修剪,粘貼成各種形狀的冰箱,并擺放上豐盛的物品,仿佛走進了冰箱的小超市,讓廢棄的物品變成既美觀又有趣的裝飾工藝品。可見,大膽想象、大膽制作,就能利用生活中我們發現的美的東西來美化我們的生活。
四、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
學生是活生生的有思想,有感情的人,只有突出個性,使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探索,才能有效的發揮其自身的特長,生命課堂應“崇尚自然,展示個性”,在無拘無束的氣氛中,學生才能有獨立意識,迸發出創新的火花。
一種自由寬松的氣氛,有助于學生放開思緒,大膽想象,如在《會滾的玩具》中,學生收集的廢舊物品不同,會制作出各不相同的玩具,即使收集同樣一種彩色廣告紙,有的同學可能想用它做紙筒人,有的想做小動物,有的想做紙花等。只有張揚學生的個性,才能呈現出五彩繽紛的作品。
當然,學生的自主探究,離不開集體。遇到困難時,可采用小組互助,想點子,出主意,老師給予幫助,做學生的組織者,促進者,讓學生站在主體地位,主動探索。
五、構建“民主、平等 、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
教學是教師教,學生學的統一,實質是彼此交往。交往的愉快決定著活動的愉快,愉快的交往中,師生關系是和諧、民主、平等的。形成一種新型師生關系,彼此尊重,互教互學,自由、民主、形成的學習共同體。如學生在創作過程中,教師做參與者,一起參與,鼓勵互相合作,共同研究,使師生關系更為融洽。評價中盡可能地發現其優點,不要吝嗇自己的贊美之詞。積極鼓勵學生,表揚學生。
六、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發展為本
美術教學要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相信每個學生都具備學好美術的能力,教學中面向全體,以學生發展為中心,把傳授書本知識服從、服務于促進學生的發展,形成“靜”到“動”、“教”到“學”的課堂轉變,以靈活多樣的方式呈現,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的知識”活動“生成和生長”。并為學生提供表現的舞臺,如“小小點將臺”,“作品展覽會”等,讓課堂成為學生施展充分表現自我的地方,利用學生增強好勝的心態,刺激興趣和強烈的創作欲望,不難創造出各具特色的優秀作品。
在“生命課堂”的美術教學中,精心做好以上幾點,為學生創設輕松、愉快的教學氣氛。讓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成為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交流的空間,樹立良好的視覺形象,開拓學生思維,發揮學生創造力,才能使課堂成為學生健康成長、有效發展的陣地,綻放出生命的光彩。
(作者單位:山東濟寧市任城區安居靳莊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