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學內容與情感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是成功的教學方法之一,它的實質是充分發揮師生的主體作用,促進教育與教學的結合,不斷培養學生良好的交際素質。
[關鍵詞]英語教學 教學內容 情感相融
筆者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深深體會到:要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就必須有創新意識和創新方法,還要不斷積累新的教學經驗,不斷改進事倍功半的方法。教學內容與情感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便是我探索中的成功方法之一。它的實質是充分發揮師生的主體作用,促進教育與教學的結合,不斷培養學生良好的交際素質。
一、教學內容結合實際
結合實際是老生常談了。上英語課時你只是照本宣科,不聯系實際,就難以做到內容與情感的結合,這樣的一節課勢必枯燥無味,學生會感到很煩。那么什么是結合實際呢?筆者認為結合實際就是以教材為框架,以學生面臨的實際為內容,以教室為舞臺,使師生進入交際狀態。
要善于找到內容的結合點。開始時,教學內容都是一些基本句子結構,詞匯量少。這時的結合實際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一是利用課堂;二是沖破課堂。所謂利用課堂就是把全國統編教材化為本班教材。如課本中出現:He is a worker. He works at a factory.可以根據班上的實際情況改為:Yang Ming’s father is a teacher. He teachers at a middle school.或Chen Kai’s mother is a doctor. She works at a hospital.等等。這樣引導學生相互介紹父母的職業和工作單位,既學會了書本知識又結合了實際,就達到了內容和情感相結合的效果,沖破課堂是指運用所學的語言來表達社會上的事情,提高語言表達能力,促進內容與情感的結合,可以根據當時當地的情況,提出學生熟悉的人和事。例如,教學問路這一內容時,就可以根據實際讓學生說出自己家鄉的所在。如:Where is your學生的家鄉名?又如教學動詞第三人稱單數現在時時,也可以根據實際引導學生這樣表達:Zhang Hong goes to school at 7:00 every morning.或My father goes to work at 8:00 every day.The sun rises in the east.隨著教學的進展,教學內容也日益復雜,表達方法也逐漸豐富,這時聯系實際的天地就更廣闊了,就應該鼓勵學生說真人真事,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二、培育課堂交際氛圍
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都是教師講學生聽,即一堂言。學生沒有表達自己思想的余地。為了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現代英語課應該從一開始就按照人際交往的原則實施教學(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交際)。英語課堂經過長期實踐,已經形成了三種交際形式:(1)講解式(action),這是教師單向傳授知識的形式;(2)互動式(interaction),即師生之間展開問答,反饋;(3)協商式(transaction),即要求課堂像生活和公務往來一樣,有來有往,平等協商。如何實施上述的課堂形式呢?筆者認為可以從培養課堂應答開始,逐步提高英語課的交際性。
A.問候。一堂課的開始就像人們見面一樣是通過相互問候來建立交際感情的。所以在英語課上,師生見面時,也應適當地即興地“寒暄”幾句,這對安定學生情緒,吸引學生進入英語課堂情境,創造良好的交際氣氛有很大好處。正如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例如,一般情況下可以問一下:How are you today?或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或What day is today?如果是星期一上課則可以問:What did you do on your weekend?或Did you have a good time on your Sunday?教師在進行這些問候時態度要真誠,語氣要自然,同時注意對學生的回答做出反應。
B.提問。提問是英語課堂的常用方式。提問是一種練習,是學生運用知識進行交際的過程。不要給學生施加壓力,而且教師提出問題時要表現出對問題的興趣,對回答表現出某種期待。例如,問Have you been to Guilin?語氣要親切,語速可適當放慢,在等待回答時不要拿眼睛盯著學生給學生施加某種心理壓力。學生被提問多少都有點緊張,這時教師應該進行圓場和啟發。教師可以說:Guilin is in the north of Guangxi. It is a tourist city. It is famous for its hills and water. I went to Guilin in 2005. I have been to Guilin. Have you ever been to Guilin?教師這樣插說是為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以減輕被問學生的緊張感,同時可以作出某些暗示以幫助學生順利回答問題。在練習中,教師要重視運用鼓勵性用語,不斷強化學生參加交際的信心。如:Very good. Great. That’s a good idea. Surely it is. I’m glad to hear that.同時要注意禮貌用語常掛在嘴邊:Please. Thank you. I’m sorry. You’re welcome.等。
C.應答。當學生提出問題或發表意見時,教師的應答要根據班級實際情況,靈活多樣并具有交際表率的作用。例如:學生問教師Do you like pingpong?開始階段,教師可以簡單地回答Yes, I do.或No, I don’t.但隨著學生水平的不斷提高就不宜再只用Yes或No,你可以告訴學生,Yes, I do. It’s an interesting sport. Most of Chinese like it and 1 think it’s good for your health to play pingpong.
三、打破某些課堂常規
課堂教學自17世紀以來已進行了300多年。打鈴上下課,學生起立坐下,教師講解提問,……許多步驟已習以為常了,沒有什么新鮮感了。常規是要有的,沒有常規就沒有秩序,但什么事都不能一成不變?!傲魉桓瑧魳胁惑肌?。課堂上老是一個面孔,師生膩煩了,課堂就失去活力了。所以英語課堂中的某種常規應當打破了。
1.抓中間帶兩頭?!白深^帶中間”是曾經推廣過的教育工作方法,教學中也以此為常規。提問、背誦時教師總是先找學習好的,再找中等的,最后找差的。這樣做勢必造成“兩極分化”。在教學中筆者認為要改變這個常規,要“抓中間帶兩頭”,從大多數出發,先提問中等水平的學生,然后優差生交替,這樣就不顯露教師的“成見”,有利于創造你追我趕的學習氣氛。
2.站立交談?,F在的英語課堂經常都有“對子練習”(pair work)或小組練習(group work),往常進行這些練習時都是在座位上的,筆者認為可以改變一下這種模式。讓學生站起來,走出座位進行“對于”或“小組”活動,這樣做有很大的好處。因為學生上課老是坐著,現在讓他們站起來互相討論,就會心曠神怡,興趣大增。
3.面向全體。J.F范斯婁認為:師生之間提問時,教師不宜站在講臺上,應退到教室后面去,讓學生回答時不只是面向教師而是面向全體。筆者也認為教師指名提問時,不宜靠近被提問的學生,而應當遠離該學生。教師逼迫學生會使學生緊張,又使其他學生置身度外,這樣勢必影響到交際效果。
綜述,不斷發現新的方法,不斷探索成功途徑,就能不斷采擷希望之花,收獲碩果。
(作者單位:江蘇鹽城高等師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