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采用文獻資料、問卷調查、訪談等方法,調查學生及家長對課外體育俱樂部的態度,對農村全日制寄宿學校開設課外體育俱樂部做實踐研究,并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寄宿學校 課外體育 俱樂部 實踐研究
課外體育活動是學校體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利于學生鞏固體育課中獲得的知識技術技能,養成終身鍛煉的習慣,保持和提高身體素質。但是,課外活動往往缺乏組織性,基本上是各班分散活動,只是少數人在活動,大部分學生是旁觀者,場地不夠的學校還存在著各班爭場地和器材的現象。
然而,在學生平時自己開展的體育活動中,形成了一些活動的小群體,其特征是:自發性,有共同的愛好,相對固定,經常在一起活動,有一定的凝聚力。這種小群體,可以說是俱樂部的雛形。將這些體育小群體以俱樂部的形式組織起來,加以正確引導,使活動的內容更全面,使參與的人群更廣泛,彌補體育課諸多不足。本文旨在對農村全日制寄宿學校開設課外體育俱樂部實踐的研究。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太倉市沙溪實驗中學在校學生642人,學生家長534人。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查閱高校舉辦體育俱樂部的各種文獻資料。
1.2.2問卷調查法
共發放問卷1176份,回收1176份,回收率100%,全部有效。
1.2.3訪談法
與部分學生、家長一起探討相關問題。
1.2.4數理統計法
采用Excel10.0軟件,對獲得的數據進行統計處理。
2 結果與分析
2.1結果(表1、表2)


2.2分析
2.2.1學生的態度
當前的課外體育活動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活動需要,究其原因:一是課外體育活動往往缺乏組織性,基本上是各班分散活動,經常出現只是少數人在活動,大部分學生只是在旁觀,也有部分學生在教室里做作業。二是學生缺乏自主選擇權,活動內容單一,形式機械,難以調動學生活動的積極性。
從表1可以看出,72.4%的學生覺得課外體育活動俱樂部形式較好,68.4%的學生愿意參加俱樂部。從對學生的訪談中我們了解到:參加俱樂部后,學生對體育活動會有很大的選擇空間,充分發揮他們的體育特長。
半數以上的學生認為,參加俱樂部會增加他們的活動時間。
82.6%的學生認為在俱樂部能掌握1~2體育項目。學生參加俱樂部,能讓學生在俱樂部的氛圍下加深對感興趣體育運動項目知識、技術的教育和培養,對感興趣的體育項目學深,學透,也可為今后高中階段的體育選修學分奠定基礎。
2.2.2家長的態度
從表2可見,半數以上的家長贊同學校課外活動俱樂部形式,贊成自己的子女參加俱樂部,認為自己的子女參加俱樂部會感受到快樂。
很多的家長也擔心參加俱樂部會不會影響子女的學習成績。為此,課外體育活動俱樂部形式要由學校分管領導,班主任,體育教研組及學生代表共同來建立健全各項制度,由專職的體育教師負責俱樂部的指導工作,并由班主任做監督工作,把學生的活動時間合情合理地安排,把俱樂部作為學生全面發展課堂的延伸。
2.2.3農村全日制寄宿學校開設課外體育俱樂部的策略
2.2.3.1課外體育俱樂部體育項目的設置
體育項目設置應趨向于非競技性體育?,F在的體育教學逐漸地過渡到了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上,所開設的項目也趨向于大眾化的休閑體育上來。因此,應開設大多數學生比較喜歡的既有趣味性、又有挑戰性的體育項目,其中,女生相對來說更喜歡運動量較小的休閑項目,如羽毛球、游泳等,而對于傳統的田徑、排球等項目卻鮮有人問津。針對這些情況,如果我們多設置一些這樣的項目,那么長久困擾廣大體育教師的女生鍛煉難、體制弱的問題也會很快得到解決的。因此,可以開設健身操、女子防身術、輪滑、體育舞蹈、太極拳等項目。
2.2.3.2課外體育俱樂部組織
⑴制定章程。在研究、吸收的基礎上,制定好我校體育俱樂部章程,章程中須對入會會員的權利、義務、組織制度、組織機構等提出明確的要求。
⑵成立俱樂部委員會。委員會成員擬由學校副校長掛帥,各處室相關部門負責人、各項目部負責人、學生代表共同組成。委員會定期召開會議,研究、決定俱樂部主要工作。
⑶發動、宣傳。通過廣播、電視、櫥窗等各種媒體向學生宣傳實施俱樂部活動的意義、目的,發布各項目部活動的開展情況,活動中涌現出的感人事跡等,讓更多的學生了解俱樂部,喜愛俱樂部,加入俱樂部。
⑷規范俱樂部活動。在俱樂部委員會的領導下,各項目部的活動要嚴格按照既定的規章進行,嚴肅俱樂部的章程,以保障俱樂部的各項活動正常、有序、高效地進行。
⑸建立考核評價機制。對于俱樂部的所有成員的參與情況、活動效果建立一套由俱樂部代表大會通過的合理、科學的考核、評價、獎勵機制。
2.2.3.3課外體育俱樂部學生來源
采用分層法就是按照年齡和體質水平把學生分成初級、中級和高級班,初級班應采用愉快、游戲教學法,使學生在游戲中健身,在游戲中學習。開設的項目可以有沙包、毽子、跳繩等項目。對于中級班的學生,多采用老師示范、講解、輔導糾正的方法,使學生盡快提高,樹立自信,逐漸提高對體育的興趣愛好,懂得更多的健身方法。而高級班的學生一般都有“一技之長”,或者身體素質較好。對這樣的學生,一是給他們充足的時間去自己鍛煉和自主交流,使之形成自己的活動團體,促進其自發的鍛煉,培養其自我評價能力的提高和終身體育鍛煉能力的提高;二是選擇好苗子去進一步培養,以作為運動隊的成員向上級輸送。
2.2.3.4課外體育俱樂部學生成長評價機制
⑴開展在校學生的評價。通過在校學生的評價,發現活動中存在的問題,不斷優化課程設置,優化活動形式,俱樂部委員會根據學生反饋情況,及時補充、修改和完善。
⑵開展教師評價。通過教師對俱樂部活動建設、活動開展、學生參與的情況等方面進行評價,驗證學生在體質、能力方面的進展狀況。
⑶開展社會、家長的評價。俱樂部形式的活動除了增強體質、優化心理素質外,還能提高學生的社會活動能力,如口頭表達、尊重他人、關心他人等方面,經常傾聽社會、家長的評價,對俱樂部活動的開展也是一種宣傳、鼓勵、支持和鞭策。
⑷開展高中校友的評價。在實驗過程中,一定會有很多的成員考入高一級學校,目前的高中也有各種形式的俱樂部或體育團體,通過他們的評價,有利于了解初中與高中體育活動的差距,有利于了解初中開展俱樂部活動對他們進入高中的影響,有利于調整俱樂部的活動形式。
3 結論與建議
學校開設課外體育俱樂部,對推動廣大師生參與鍛煉、培養鍛煉興趣、提高運動成績、改善學校體育現狀有非常大的作用,可以作為農村全日制寄宿學校體育新課程在課外活動方面的一種模式。
學校體育課外活動俱樂部在建設過程中,盡可能與新課程接軌,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與學校運動隊聯系起來。
學校體育俱樂部的管理要歸位到學校行政部門和相關職能部門。
參考文獻:
[1]王京瓊.對湖南省高校體育俱樂部現狀與發展的研究[J].體育學刊,2001,(1).
[2]王國祥.中學生實行體育課外活動俱樂部形式之我見[J].中國學校體育,2002,(2).
[3]曲宗湖.域外學校體育傳真[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作者單位:江蘇太倉市沙溪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