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樂藝術在對學生的思想教育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每位音樂教育工作者,要培養學生們對音樂的興趣,使之成為一個具有欣賞能力的音樂愛好者,從音樂中享受快樂,提高審美能力,從而塑造完整的、全面發展的人格。
[關鍵詞]音樂藝術 思想教育 作用
學生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國的未來,對于他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方面需要從傳統的“兩課”教育入手,加強理論說教工作,另一方面需要加快校園教育體制改革,不斷優化組合新的教育思想與教學方法。而音樂教育無疑在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中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一、音樂教育在思想教育中的作用
1.音樂藝術的潛移默化作用
我們知道,人的心靈和智慧的凈化、升華,是通過感知來完成的。而音樂最本質的特點就在于用最直觀、最強烈、最動人的形式,將發自內心深處的感情直抒胸懷。音樂家們通過音樂作品,將自己的崇高的理想、信念、情感溶入其中。人們通過聽覺和心靈來感受、欣賞音樂作品時,從音樂中欣賞到的不僅是音樂本身的美和震撼力,同時還可以體會到音樂家的崇高品質、頑強的生命力和對生活中美的解釋。通過對音樂家及其作品的欣賞,人們從中理解、認識、并認可音樂家的崇高理想和信念,從而使自己的思想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這也是孔子所謂的“仁仁之心”,以直觀類推和以己度人的方式現“仁道”的教育方式。著名音樂家貝多芬在晚年時,因為生活的極度貧困,加之耳疾的影響,對他的創作生涯帶來了嚴重影響,他也曾想過自殺,但他最終還是選擇了與命運抗爭,終于寫出了許多不朽的作品。
2.音樂藝術對學生思想的陶冶作用
任何藝術都是用來表現人類情感的,而音樂作為最能表現情感的藝術,正是通過利用情感來感染他人,使人的道德修養和思想政治水平得以提高,從而達到教育人的目的。“樂聽其音,則知其俗;見其俗,則知其化。”對于新世紀的大學生,我們應該引導他們欣賞高雅音樂來美化他們的心靈,塑造完善的人格,使其成為既具有創新能力,又具有優雅氣質的高素質人才。高雅音樂體現出的健康、向上、熱情、奔放的情感,會使新世紀的大學生們,更加具有青春的活力和巨大的創新精神,他們的高尚理想必將在未來社會中放射出燦爛光芒。他們應該是紛紜繁復的社會大交響曲中最和諧而又最獨具亮色的音符,并能以他們的亮色來引導并編織成一個統一的、和諧的音樂織體,最終使我們的民族素質得到完善。只有這樣才意味著社會的真正進步和走向文明。
3.音樂藝術是為學生導航的“燈塔”
音樂教育不僅可以培養人的高尚的審美觀和審美情趣,而且可以通過審美教育塑造完美健康的人格。其根本目標是以音樂藝術的獨特形式來培養全面發展的情趣高尚的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教育實踐活動,其目的在于對人們進行意識形態的教育和影響,以期轉變人們的思想,進而指導人們的行動和社會行為。馬克思主義認為,藝術是人類社會生活的一種反映,在階級社會里,音樂具有社會意識形態的屬性。音樂作為人類社會一種文化現象,它又是審美意識的一種特殊表現形態,當通過音樂教育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時,將會促進大學生個性的和諧發展和精神境界的升華,從而達到啟迪靈魂、情操的作用。可見,音樂教育是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培養他們全面發展必不可少的內容之一。前蘇聯著名音樂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音樂文化是培養道德文明和智慧的重要條件之一。”他指出“美妙的音樂,奇妙的節奏,優美的旋律和那令人心馳神往的音響,是人們道德和智慧的重要手段,是人們形成美好心靈和純潔精神的來源。”前蘇聯著名作曲家、鋼琴家、音樂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卡巴列夫斯基認為:“音樂的任務是引導人們進入浩翰如宇宙般的音樂世界,并教會他們熱愛并熟悉一切形式和體裁的音樂,培養人們將音樂文化作為他們精神文化的一部分。”樂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品味,是自我感情釋放的重要途徑之一。
二、音樂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
1.開設音樂課堂,正確引導大學生的音樂需求
根據對學生的抽樣調查,100%的人認為音樂能引起情緒的變化,有91%的人認為音樂能節心情,部分人選擇聽音樂時的心情多為平靜、煩惱或苦悶,79%的人聽音樂的目的就是為了調節心情。可見,音樂對學生思想、情緒的影響普遍受到大學生的認可,當學生處于某種情緒的情境中時,很多人自覺不自覺地或有意識無意識地都會選擇用音樂來調節自己的心情。學生中認為有必要開設音樂課程的占88%,主動選修音樂課程的占50%左右,不選原因主要是:與其它課程沖突,或認為現行音樂教材沒有新意,教學不靈活等。說明大學生們普遍希望獲得音樂知識,希望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多欣賞不同形式的音樂作品,尤其是時下的流行音樂。這就要求我們的音樂教師,應加強了解、研究大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差異,積累豐富多彩的音樂作品,及時對流行音樂進行分析講解,以滿足學生的音樂欣賞要求。
音樂教育的目的不僅是音樂知識、技能、技巧的傳授,更應注重學生素質的培養和思想的升華,通過音樂課堂教育正確引導大學生的音樂需求,培養學生們對音樂的興趣,使之成為一個具有欣賞能力的音樂愛好者,從音樂中享受快樂,提高審美能力,從而塑造完整的、全面發展的人格,才是我們的根本目的。
2.創建音樂校園,形成音樂教育氛圍
精巧雅致的園林設計,飄逸著濃厚的文藝氣息,擁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藝術教育和文體活動,是每位大學生都向往的大學校園和大學生活。音樂是一門聽覺藝術,校園的音樂背景是烘托校園環境和文化氛圍的良好資源。校園的音樂背景要具有一定的審美價值,防止音響污染。用不同時期、不同流派、不同風格的音樂營造豐富的校園環境和文化氛圍。創建音樂校園,形成音樂教育氛圍,可以使學生得到全方位的音樂熏陶,從思想、心靈上得到提升和凈化,對思想政治教育起到較好的輔助作用。校園音樂教育與校園文化具有極強的滲透性和感染性,它通過各種形式滲透于學校的一切活動之中,貫穿學校生活的各個方面,使處于這個環境之中的每一個成員,在一種有意或無意狀態下,潛移默化地受到校園文化的影響,從而實現對人們思想、行為、心理或生活方式的塑造。
3.提供音樂網絡服務,深入學生生活音樂教育適用于網絡教育中,網絡教育給音樂教育開辟了新的空間
通過在校園網上建立音樂網絡服務器,將好的音樂作品推薦給學生,引導學生選擇積極向上、高雅健康的音樂進行欣賞。利用網絡豐富的資源,對音樂作品的推薦內容和推薦形式可以更加豐富,可以包括:交響樂、流行音樂、爵士樂、音樂劇、舞劇、電影作品及樂評等。教師將推薦資料放在服務器上,學生可以通過網絡資源更加直接、直觀地欣賞到適合自己的音樂。網絡還縮短了老師與學生的距離,打破了時間、空間的限制,使老師能夠直接深入到學生生活當中,及時地了解學生的思想變化,學生與老師可以通過QQ、郵件等方式隨時進行直接溝通、討論。這樣不僅有利于音樂教育,也為師生之間的思想溝通、即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搭建了一個有利的平臺。
綜上所述,音樂藝術在對學生的思想教育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我們每位音樂教育工作者,都應該在平常的教學中徐循序漸進地滲透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以求春風化雨般的滋潤學生的心靈,讓燦爛的思想政治之花,不斷結出豐碩的成功之果。
(作者單位:河南平頂山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