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個多月來,幾乎每天的報紙、電視和網絡都重復報道關于奶粉、柑橘、雞蛋的食品安全訊息。一時間,原本鮮為人知的專業名詞,三聚氰胺、大實蠅如今竟成了街頭巷尾的談資和婦孺皆知的常識。
在市場經濟下,消費者就是最尊貴的上帝。現在的商品都追求美觀、個性與時尚,市場上賣相不好、手感不好的都有可能被淘汰,何況是摻了毒素和蛆蟲。于是乎,一石激起千層浪,人心惶惶的廣大民眾盯著報紙和電視采購食品。一聽牛奶有毒,別管國產還是進口、合格的還是不合格的,一律槍斃,集體改喝豆漿;一聽橘子有蟲,別管哪里橘子、個頭大小、什么品種,一概回避,統統改吃蘋果和鴨梨。據《北京青年報》報道,自10月26日雞蛋在香港被檢測出三聚氰胺以來,北京批發商已經通告蛋農,若沒有“不含三聚氰胺”的相關證明,所有雞蛋將全部被拒之門外。
估計這里有人會說至少會想,“蒼蠅不叮無縫的蛋”,活該!但是,我想說真叮了雞蛋的“蒼蠅”。那才是真蒼蠅。真實情況是,奶農交上去出的奶可能是健康的,可是與牛奶企業直接打交道的收奶販子卻摻雜了化學原料。而四川省廣元市旺蒼縣果園的柑橘大實蠅疫情,則純屬于偶然區域性事件,只是被恐慌性傳播,才造成了惡劣影響。
俗話說:“谷賤傷農”,大意是稻谷價格低,容易傷害農民生產生活的積極性。現在不僅僅是價格便宜這么簡單,牛奶下架、橘樹砍伐、蛋雞屠宰都已經在我們生活中發生,只是談稻谷顯然有點低估問題嚴重性,可以擴大范圍改成“物賤傷農”了。中陶沈村,河北省保定市北部最集中的京城供應散蛋的飼養村,120多個養雞戶,事件發生的隨后四五天內每天都要屠宰上萬只蛋雞。記者采訪時,淚流滿面的蛋農仰天長嘆——城里人都不吃雞蛋了,我們家里吃什么啊?看到這樣的報道,相信你我心里都不是滋味。
還是那句老話——謠言止于智者!作為成熟、理性的消費者,我們不聽信謠言,也不傳播謠言。事情已經發生了,各級政府、專家和社會組織都在積極處理、妥善應對這些食品安全危機。我們應該相信他們的努力與付出。最后說句實在話,奶還是要喝的,橘子和雞蛋還是要吃的,就是大人能忍,時間長了小朋友們的身體也受不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