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在防治感冒上存在著許多誤區,主要有以下幾種。
◆誤區一:注射了流感疫苗就可以保證自己不感冒。流感疫苗的有效性并不是100%,注射流感疫苗并不意味著就不會得流感。推廣注射流感疫苗也并不是為降低流感的發病率,而是為了減少流感并發癥的發生,尤其是肺炎、心肌炎等并發癥的發病率。此外,流感疫苗是抵御流感病毒的疫苗,對預防普通感冒沒有療效。雖然二者都是呼吸道感染的疾病,但是病原體不同,臨床癥狀有差別,預防和治療的方法也不一樣。普通感冒全年均可發生,病例分布為散發性,早期一般不發熱。而流感常發生于秋末或冬季,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
◆誤區二:感冒是小毛病,應帶病堅持工作。醫學實踐證明,當睡眠減少、勞累過度、寒冷刺激時,人體的抵抗力下降,細菌和病毒便乘虛而入,誘發疾病。特別是感冒后不注意休息,病原體就易侵入身體其他部位,繼發感染引起化膿性扁桃體炎、化膿性鼻竇炎、細菌性支氣管炎,個別患者還可能轉為肺炎、心肌炎、腎炎等嚴重疾病。所以,睡眠和休息是恢復健康、縮短病程的有效方法。另外,許多治療感冒的復方藥物制劑含有馬來酸氯苯那敏(撲爾敏),易引起嗜睡的不良反應,不利于患者堅持工作。
◆誤區三:感冒后只要關閉門窗蒙頭睡,捂一身大汗就可治愈。這只是一種假象,因為出汗后身體似乎輕松了一些,但并不能縮短病程,更不能痊愈。人患感冒時進食減少,體質較弱。如果大量出汗極易引起脫水和虛脫,使得抵抗力降低,病情進一步加重。感冒患者既要注意保暖又要注意居室空氣的流通,并應多喝白開水,以利于及時補充體液和排出體內毒素。
◆誤區四:感冒后喝碗姜湯就好了。人們常說。感冒了,趁熱喝碗姜湯,加衣蓋被出一身汗,轉天病就好了。然而,專家指出,感冒有風寒、風熱之分。并不是所有的感冒都適宜用喝姜湯捂汗來醫。生姜藥性辛溫,能發汗解表,驅風散寒,作用緩和,適用于風寒感冒輕證。如果在冬天感受了風寒,喝一碗熱姜湯,或配紅糖熬成姜糖水,令患者微微出汗,確有祛寒除邪之療效。而對于風熱感冒者,人體本來已經感受了熱邪,如果這個時候再服用生姜類的溫藥,那就如同火上澆油,適得其反。
◆誤區五:輸液感冒好得快。有些人患感冒后,非要輸液不可,以為輸液好得快。其實,輸液主要作用是緩解或減低感冒的疼痛感,讓患者身體保持足夠的水分,有體力對抗感冒病毒。如果是不太嚴重的感冒,即使不吃藥、不打針,只要多喝水、有充足的睡眠,身體的免疫系統會自然讓它痊愈。所以,感冒之后如何治療,最好遵醫囑,不要執意輸液。
◆誤區六:一感冒就立即服藥。感冒不一定都要立即吃藥。有些感冒可以依靠自身抵抗力和免疫系統來消除,如果稍一發現感冒就吃藥,不僅沒必要,還很容易引起抗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