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是威脅男性健康的最大隱患之一。一旦得上痛風病,很難馬上根除。痛風的誘發常與不科學的飲食關系最為密切,所以,若能做到科學進餐,就會大大減少患痛風的幾率。
一、痛風是怎樣發生的
痛風是由體內嘌呤代謝紊亂所引起的一種代謝性疾病。
嘌呤是參與DNA和蛋白質合成的有機物,代謝后產生的“垃圾”就是尿酸,而尿酸主要通過腎臟過濾與排泄,所以正常人尿酸的生成和排泄會維持在一個平衡的狀態。如果體內產生的尿酸過多或排泄不暢,就會以尿酸鹽結晶的形式沉積在各關節部位,在顯微鏡下觀察,可見到灰色釘子狀結晶物質,被人們形象地稱為“酸釘子”。尿酸鹽沉積在關節腔內,就會招來白細胞吞噬。從而造成關節紅、腫、熱、痛的急性炎癥反應。尿酸鹽積累過多,就會形成痛風結石。
痛風病90%見于男性,40~55歲是高發人群,有些人還有家族史。這可能與男性社交活動較多,經常參與宴請、過量飲酒等因素有關。
二、痛風是一種“富貴病”
研究表明,與15年前相比,痛風的發病率增加了30倍。特別是一些企業老板、機關干部、白領等更是高發人群。專家介紹,由于自身體質和職業關系,這些人群工作壓力大,缺乏鍛煉,特別是生活、飲食沒有規律,飲酒較多,或經常參加各種宴請,導致體內嘌呤代謝紊亂,分解尿酸過多,造成腎臟排泄尿酸的負擔加重,所以痛風最容易找上這些人。
痛風發病后,可使用秋水仙堿等藥物治療,如治療及時,可在1周內緩解。但痛風常易復發,隨著發病次數的增多,尿酸鹽在關節中沉積逐漸增多,指掌關節、踝關節、膝關節均可受累,對關節造成破壞,引起關節畸形,出現痛風結節和腎臟損傷,導致行走困難,甚至引起腎衰竭等危險癥情。
三、科學進餐是預防痛風的關鍵
痛風主要是由飲食失調、暴飲暴食、常吃火鍋、大量飲酒造成的。進食高蛋白飲食過多是誘發痛風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嘌呤物質大量存在于高蛋白飲食中,因此節制飲食、科學進餐,是預防痛風發病、復發的關鍵。
1、限制攝入富含嘌呤的食物是防治痛風的有效措施。特別是已患有痛風的病人,尤其要注意限制豬、牛、羊等肉類,動物內臟、禽類(雞、鴨、鵝)、魚、蝦、蟹、貝類等海鮮食品以及火腿、香腸、豌豆、花菜、菠菜等含嘌呤較高的食物。
2、飲酒是導致痛風發作的重要原因、因為酒精易使體內乳酸堆積,抑制尿酸排出,故應戒酒。
3、有人錯誤地認為,只喝肉湯少吃肉就沒事。其實,肉湯內所含的嘌呤物質比正常飲食要高出30倍。所以,為了預防痛風,人們吃火鍋時要少吃肉多吃菜,吃肉時要將肉在火鍋中多涮一會兒,火鍋的湯底最好不喝。
4、少飲果汁,少吃蜂蜜等果糖類食品。因果糖能增加腺嘌呤核苷酸分解,加速尿酸生成,從而使病情加重。
5、忌服人參。人參中含有大量人參皂苷等活性成分,而痛風病人的體液和組織內尿酸濃度較高。人參進入機體后,有效成分可被尿酸破壞而失去作用。
6、進食蛋白性食品應以牛奶、雞蛋、豆制品為主,平時宜多吃些蔬菜、水果、豆制品、乳制品、植物油、藕等堿性食品。同時,應注意及時飲水,每日補充2000~3000毫升水,以促進尿酸排出。
四、其它應注意的事項
減輕體重 痛風、高尿酸血癥多見于肥胖患者,常合并有高脂血癥、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等,我們稱之為代謝綜合征。所以,重視鍛煉、適當限食、少吃高脂肪食物(動物脂肪、油炸食品等),保持理想的體重,是控制病情發展的重要環節。
避免勞累 劇烈運動和過度消耗體力會使體內產生過多的乳酸,使血尿酸升高,引起痛風性關節炎發作,因此,一定要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過度勞累。
精神愉快 受寒、創傷和驚恐、惱怒等精神刺激也是常見誘發因素,因此要避免受寒、防止創傷,注意保持愉快樂觀的精神狀態。
及早治療 本病早期用藥療效較好,如若延誤用藥,療效會隨時間的推移而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