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餞,又稱果脯,一般是將果品在濃糖液中浸煮,然后經烘干或晾干而成,也有不經干燥的。其香味濃郁,甜潤可口,耐久藏。傳說,最早的蜜餞是明朝御膳房獨家生產的,后來傳入民間,距今已有300多年歷史。原來用蜂蜜加工,現在都使用糖來代替蜂蜜,但習慣上仍稱為蜜餞果脯。
蜜餞的種類
市場上蜜餞品種繁多,按其性質特點、加工方法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糖漬蜜餞類,如蜜金橘、糖桂花、糖青梅、蜜櫻桃、糖化皮欖等。
(2)返砂類,如糖冬瓜條、金絲蜜棗、金橘餅、糖橘餅、紅綠絲、白糖楊梅等。 (3)果脯類,如杏脯、桃脯,蘋果脯,梨脯,棗脯,菠蘿(片、塊、芯)、姜糖片、木瓜(條、粒)、青梅等。
(4)涼果類,具有濃郁香味,如丁香李、雪花應子、八珍梅、梅味金橘、檸檬李、西香欖、福果等。
(5)甘草制品,如話梅、甘草欖、九制陳皮、話李、甘草金橘等。
(6)果糕,如山楂糕、開胃金橘、果丹皮、金糕條、山楂餅等。
蜜餞還可按地方風味分為京式、廣式、蘇式和閩式四種。
挑選蜜餞很關鍵
蜜餞是深受消費者喜愛食品之一,也是人們走親訪友饋贈的禮品之一,無論老人還是孩子,在看電視或外出旅游時都喜歡品嘗些蜜餞,蜜餞已成為一種極受歡迎的休閑食品。但是面對市場上名目繁多的蜜餞,消費者很難識別其質量優劣,特別是市場上有些蜜餞沒有外包裝,消費者在購買時更難識別,因此,如何正確地鑒別和購買合格優質的蜜餞,自然成為消費者重視和關心的一個問題,以下簡單介紹一下蜜餞鑒別的基本知識,以便讓消費者在選購時能買到稱心的、適合自己口味的蜜餞食品。
消費者在購買蜜餞時,首先要看產品的各種特點,特點包括產品的組織和形態。組織表示產品的內在品質,通常包括:肉質細膩程度,糖份分布滲透均勻程度,顆粒飽滿程度,如形態、大小、長短、厚薄是否基本一致,產品表面附著糖霜是否均勻,有無皺縮殘損,破裂和其它表面缺陷,顆粒表面干、濕程度是否基本一致。
其次,是看該產品的滋味、氣味及雜質,滋味與氣味表示產品的風味質量(包括味道與香氣),各類產品應有其獨特的香味,不得有異味。雜質是指各類產品不允許有外來雜質,如沙粒、頭發絲等等。另外,蜜餞產品外包裝必須符合國家規定要求,無論是袋裝、盒裝、瓶裝的小包裝還是散裝的蜜餞外包裝都必須標明食品名稱,配料表、凈含量、制造者或經銷者的名稱和地址、生產日期、保質期或保存期。產品標準號。
蜜餞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甜味劑、著色劑、防腐劑嚴重超標。蜜餞在生產過程當中都要使用一定劑量的著色劑,以保證蜜餞表面的顏色好看,但是,如果著色劑使用過量,對人體健康是有危害的。有些使用著色劑過量的蜜餞泡水后,竟然能把整杯水都染紅。可想而知,吃了這樣的蜜餞對身體的傷害。所以,在購買蜜餞的時候,不要過多地去關注顏色是否好看,應挑選那些保持水果顏色,看起來既自然又柔和的蜜餞。有的蜜餞打開包裝時都黏在一起了。可見是糖分過高,說明過量使用了甜味劑。另外,太黏、過于干燥、褪色、太甜的蜜餞產品都是不合格的。
自制蜜餞也香甜
除了掌握上面介紹的挑選蜜餞的注意事項外,在這里還要為大家介紹幾種自己制作蜜餞的方法。這樣您也可以吃上自制的安全又好吃的蜜餞了。
金橘餅
將100克食鹽、50克明礬粉用開水配制成溶液,再取2500克鮮金橘,用小刀在其周圍切出螺紋后浸入溶液。12小時后,將金橘取出瀝干,用開水沖泡,去核壓扁,用清水漂去咸辣味,過3小時換一次水,3小時后瀝干,用1300克沙糖與金橘逐層拌和,糖漬5天,然后連糖漿一起倒入鋁鍋內用文火燒煮。再陸續加入700克沙糖,逐漸使糖汁滲透到金橘內部,表面顯出光澤,即成清香可口的金橘餅。成品可浸在原糖漿中,貯存在瓷器容器中。
蜜橄欖
取500克已轉黃的橄欖,用少量食鹽擦破表皮,待橄欖稍發軟時,用木榔頭將其敲扁,并用清水沖凈。再取250克白沙糖溶入250克水中,煮沸后加入橄欖,用文火煮30分鐘,然后再加150克白沙糖,邊煮邊攪,待糖液濃縮到70%左右,瀝去糖漿,便成蜜橄欖。成品必須浸在糖漿中,放在陰涼通風處存放。
蜜橘皮
將1000克去梗、蒂的橘皮,浸沒在10克明礬與50克鹽混和的溶液中腌漬24小時后,放入清水中煮沸,再用冷水沖冷后倒入放有2.5克明礬的清水中,每隔4小時換一次水,換4次水后瀝干。用1:1的比例鋪一層橘皮撒一層糖,每天翻一遍,5天后,用文火燒30分鐘左右,當糖汁收干且橘皮呈光亮時撈起冷卻即可食用。
五香陳皮
干橘皮浸泡24小時,擠干水分后放進開水中煮30分鐘,再擠干,剪成1厘米見方的小塊,按500克濕橘皮加20克鹽的比例加鹽后再煮30分鐘,撒上甘草粉,晾干后即成五香陳皮。
醉棗
將無蟲眼、無損傷的優質新鮮紅棗洗凈,按棗量1/3的比例加入60度的白酒,拌勻后貯存在沒裝過油、鹽、醬的干凈缸、壇內,然后蓋嚴實,用塑料紙或黃泥封口,不要隨便開啟,1個月后即成醉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