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被稱做牛奶的國度,一些城市的主干道兩邊,除了農舍就都是悠閑的奶牛、馬和綿羊了。牛羊在路邊悠閑地散步,或是懶散地躺在草地的中央。奶牛多,奶制品就多,這便是荷蘭飲食的一大特色。
奶酪是荷蘭的特產,荷蘭人喜歡把干奶酪切片加入面包中,或是把奶酪研成粉末,放入湯內。最常見的是一種淡黃色的半硬奶酪。在各種酒吧和聚會上,被切成小方塊的奶酪隨處可見。在集市上,有一個一個出售奶酪和其他奶制品的流動小車,一般都有幾十個品種之多,并且風味各異。這樣的農貿集市因出售新鮮奶酪而非常受歡迎,臨近的德國人常常一家老小一起開車來采購,每逢集市,整個小鎮就像過節一樣熱鬧。除了奶酪,荷蘭的其它奶制品種類也非常多。荷蘭人不喜歡喝茶,平時常以牛奶解渴。
和很多西方國家一樣,三明治是荷蘭人最常見的食品,春游、野餐、工作餐,到處都能見到它的影子。如果說三明治是荷蘭最普遍的快餐食品,那么豌豆濃湯就是荷蘭非常傳統和常見的一道家庭必備菜了,適合在家時慢慢熬制。
豌豆濃湯是用包括豌豆在內的各種新鮮蔬菜、咸肉和臘腸放在一起,用肉湯做底熬制成的。按照荷蘭的傳統做法,光肉湯就要熬幾小時。可是,面對現代社會的快節奏,恐怕有這樣的耐心和時間熬湯的人是越來越少了,所以,大部分人都會選擇速食豌豆濃湯。這種速食湯就像我們的方便面調料包一樣,里面是脫水的蔬菜和調料粉,只要按說明放入開水,幾分鐘后就是一碗現成的湯了。
荷蘭人的飲食在歐洲來說不是很特別,也不是很講究,梵高有一幅很出名的畫《吃土豆的人》,表現的就是一戶荷蘭人家吃晚飯的情景。就像他畫的一樣,荷蘭人最主要的傳統晚餐是土豆、湯、肉和蔬菜,蔬菜多數是水煮的。難怪荷蘭人開玩笑說,荷蘭菜就是往各種菜上澆肉汁。盡管荷蘭的本土菜顯得過于單調了些,但是它的殖民歷史也帶來了許多具有異國情調的食物。有時,不由得讓人疑惑到底什么才是正宗的荷蘭菜。因為過去的殖民歷史和今天的移民浪潮,讓荷蘭的飲食充滿了獨特的融合風格。這也許是荷蘭的文化特色之一吧。
荷蘭人主食是面包。早餐多為面包涂奶油或奶酪,加牛奶或咖啡。午餐也很簡單,大多是吃一個三明治,搭配咖啡或牛奶。甜食有牛奶蛋糊、水果加奶油、薄餅或蘋果餡餅等。晚餐是荷蘭人的正餐。通常晚餐有湯、蔬菜、牛排之類。炒蔬菜時不加油鹽調料,而是用奶油、肉汁混合澆于菜上。荷蘭人喜用奶油煎牛排,煎時將牛排放在平底鍋里略微煎一下就拿起來,放在盤子里再放精鹽、胡椒粉、番茄醬等調味品。
愛吃土豆的荷蘭人,把由胡蘿卜、土豆和洋蔥混合烹制而成的菜肴作為“國菜”。這是他們在每年的10月3日(荷蘭解放紀念日)必吃的一道菜。這一天,他們還要喝豌豆濃湯。一種用土豆泥和蔬菜配制的熏腸也是節日里的必備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