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常去澳大利亞小住,每次都想了解一下那里有什么名菜佳點,但大都讓人失望。正像一本專門介紹澳洲的書所寫的那樣:“要想了解澳洲菜,第一件要了解的就是事實上沒有這種東西。”這從澳洲的歷史看也是可以理解的。澳洲大多數是英國移民,隨時間推移,希臘、意大利、德國、荷蘭、西班牙、俄羅斯等國的人也移民赴澳,成為一個多國家、多民族、多元文化的社會。反映到飲食方面,豐富多樣卻缺少獨特的傳統美食。不過經多方搜尋,筆者在澳洲也嘗到了一些獨特的東西。
帕芙洛娃甜點
這是一種方形海綿狀的蛋糕。一般在悉尼市北部的所謂富區的酒吧,多備有這類糕點。它松軟可口,香甜宜人,蛋糕的表面鋪上椰子醬和巧克力,更使其外觀生輝,滿口增津,再佐以澳式啤酒(又稱古柏發泡麥酒),香醇味正,邊吃、邊喝、邊聊,被澳洲人視為最大的享受。
據說帕芙洛娃甜餅是來源于俄羅斯舞蹈家帕芙洛娃的名字。1935年,帕芙洛娃在全球巡演中曾到過澳洲的帕斯市,住在艾斯伯連內飯店。廚房里有一名大廚為表達對這位舞星的愛慕,特意創作了一道令人驚奇的甜點。他把美味的蛋糕連同自己濃情蜜意與什錦水果的裝飾,獻給這位世界著名的舞蹈家,并將這款點心命名為“帕芙洛娃”。
澳式混合沙拉
用料類似西方沙拉,以內容排列別致而又復雜為特點。首先將腌牛肉片、火腿片和水煮雞胸肉片,排列于大盤中央。在盤的一端用三瓣萵苣葉,排成半圓形。其中一片萵苣葉上放一勺洋芋沙拉;另一葉片上放4~5片番茄,上面淋以澳式沙拉醬(用甜煉乳、醋和胡椒粉調配而成);第三瓣葉片上鋪滿腌甜菜根,然后再用橙片或其他水果點綴在盤周,最后以乳酪充填盤中空隙。這種沙拉多在請客時用,以味道多樣、款式別致而著稱。
袋鼠肉做佳肴
袋鼠是澳洲的象征,吃袋鼠好像就不愛澳洲,所以在澳洲公路上常以袋鼠牌子來示意車輛慢行。這樣一來,澳洲袋鼠無限制地繁殖,其數量越來越多。從生態平衡角度出發,防止其泛濫成災,適當捕殺也就有益無害。所以這些年來,大家已習慣以袋鼠肉做菜,并受到廣大澳民和旅游者的青睞。那里已有袋鼠肉罐頭。銷量頗佳。袋鼠尾湯,澳民認為遠遠勝過牛尾湯。總之,食袋鼠肉已成為時尚。
澳人愛意粉
據調查,澳洲家庭目前每周吃兩或三頓意大利粉。這就使我聯想到在悉尼逗留期間,鄰居是臺灣移民,女主人很好客,執意請我們來吃午餐,吃的就是意大利粉。女主人頗善烹調,把意大利粉做得簡單而美味。首先煮熟意大利粉盛起備用,然后做調料,類似我國北方的打鹵面的鹵。那天的調料中有蠔、筍、菜花、胡蘿卜塊、冬菇,做成濃郁的湯后,再加牛奶和奶油,最后生粉打芡成糊狀。調料與意大利粉在盤中拌混即可進食,味道頗佳。據統計,目前澳洲意大利粉有80多個品種,澳洲人每天約吃200噸意大利粉,其量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