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發生學的視角探究事業部制組織結構的產生基礎,分析得出:管理是實踐的產物;管理是政治的微觀應用;管理是文化的產物。對于事業部制的深層次理解有助于中國企業深刻理解并融會貫通的運用這種管理體制。
[關鍵詞]發生學;事業部制;聯邦制;美國文化
[中圖分類號]F2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0461(2008)11-0057-03
任何事物的產生均離不開當時的歷史環境,對其的理解與運用也要基于它的產生基礎和歷史背景。運用邏輯推理來研究人類知識結構生成的發生學為探究人文科學的產生發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觀念與方法[1] [2],本文試從發生學的視角對事業部制組織結構的產生略作探討,以期深刻理解并融會運用于中國企業。
一、什么是事業部制
事業部制或所謂的M型組織結構,它在美國企業界習慣地稱為“分權”結構。它是按照企業所經營的事業,包括按產品、按地區、按顧客(市場)等來劃分部門,設立若干事業部。事業部是在企業總部的宏觀領導下,擁有完全的經營自主權,實行獨立經營、獨立核算的部門,既是受公司控制的利潤中心,具有利潤生產和經營管理的職能,同時也是產品責任單位或市場責任單位,對產品設計、生產制造及銷售活動負有統一領導的職能[3]。
事業部制有如下主要特點:
它按企業的產出將業務活動組合起來,成立專業化的生產經營管理部門,即事業部。這樣,每個事業部都有自己的產品或服務的生產經營全過程,為企業貢獻出一份利潤。
在縱向關系上,按照“集中政策,分散經營”的原則處理企業總部與事業部之間的關系。對整個企業命運負責的企業高級經理從日常的經營活動和行政事務中擺脫出來,從而有時間、信息甚至心理上的義務感去作長期的計劃和評估;同時,它把日常管理的責任和必要權威置于在明確規定的市場上運營的事業部經理手中,使他們能夠依據企業的經營目標、政策和制度,完全自主經營,充分發揮各自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在橫向關系方面,各事業部均是利潤中心,實行獨立核算。
企業總部和事業部內部,仍然按照職能制結構進行組織設計。從企業高層組織來說,為了實現集中控制下的分權,提高整個企業管理工作的經濟性,要根據具體情況設置一些職能部門。從事業部來說,為了經營自己的事業,也要建立管理機構。
二、事業部制為什么產生
事業部制最先產生于杜邦、通用、新澤西標準石油和西爾斯等美國四家大企業中,企業史大師錢德勒在他的巨著《戰略與結構》中對這四家企業的發展歷史和成長過程進行了仔細的研究。錢德勒發現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后,主要會遇到如下四個方面的問題:一是企業規模擴大,產品種類、員工數目都急驟增加,對經理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帶來挑戰;二是企業進行多元化經營后,經理對所進入的新行業和新產品缺乏研究和管理;三是總經理整日忙于處理企業內部生產經營的問題,無暇顧及企業戰略和長遠發展等方向性的大問題;四是過分的集權,嚴重影響了企業的效率和活力,影響到企業中層干部的積極性。[4]
在這種情況下,企業以往所采用的組織結構如直線職能制,就暴露出問題,直接影響到企業下一步的戰略發展。也就是說以往的組織結構的慣例不能夠再適用了,就必須采用新的組織結構,以促進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在錢德勒研究的四家企業中,相互之間沒有模仿,均不約而同地采用了多部門的組織結構,即事業部制的組織結構。隨著時間的流逝,他們的創新變成許多美國企業實行類似轉變的模式。在事業部制的結構下,公司的總辦事處(the general office)計劃、協調并評估若干分部(即事業部)的工作,并向他們分配必要的人員、設備、資金和其他資源。負責分部的執行經理把處理一個產品線或服務所必要的職能管理置于自己管轄之下,每個執行經理都要對他的分部的財務結果和市場成功負責。美國企業的這種從原來的直線職能制結構向多部門結構的轉變,被錢德勒定義為大企業成長過程中組織轉變問題的焦點。
由此可見,當組織結構不適應企業的發展要求,也就是說當戰略與結構產生沖突的時候,組織結構要跟隨戰略,此時組織結構的變革就顯得非常必要。企業發展到這樣的階段,即規模很大,多元化經營時,過分的集權不再適應企業的發展需要,一種分權的模式應運而生,而這種模式便是當前大部分企業采用的事業部制的管理模式。可以說,組織結構與企業戰略之間產生沖突是事業部制的產生的實踐基礎。
三、為什么必須是事業部制
當企業的發展規模大到傳統的直線職能制不能有效容納時,過分集權就會導致決策質量低下,降低組織適應性以及員工工作熱情降低等弊端,大規模、多元化的企業必須分權。
當戰略與結構發生沖突的時候,美國企業為什么沒有采用其他組織形式,而是采用了分權制的事業部制?
政治與經濟永遠是人類社會生活相互聯系的兩個組成部分,經濟生活中的軌跡往往可以從政治生活中尋找解釋。事業部制的產生同樣可以從美國的政治中尋找其同源的相似性。
聯邦制是美國政治制度的中心特征之一[5]。聯邦制是兩個或多個分享權力的政府對同一地理區域及其人口行使權力的體制。美國憲法規定,國家結構實行聯邦制,聯邦政府與州政府實行分權原則。
按照憲法規定聯邦權力列舉和州權力保留的分權方式,聯邦與州的權力有專有權和共有權的區別。如軍事、外交是聯邦專有權;教育和治安是州專有權;征稅是聯邦與州共有的權力。憲法同時規定:州與州的關系是平等合作的關系,聯邦憲法是全國最高的法律,任何州的憲法和法律都必須服從聯邦憲法,不得與聯邦憲法和法律相抵觸。
在聯邦和州的關系上,聯邦權力高于州權。憲法以列舉方式授予聯邦權力,以禁止性條款規定了各州不得行使的權力,并以憲法第10條修正案規定:“凡憲法未授予合眾國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權力,保留給各州行使,或保留給人民行使。”
聯邦制有如下明顯特征:一是聯邦和自治單位都有自己的憲法和中央權力體系;二是聯邦公民同時也是自治單位公民;三是聯邦權力遍及全國,但聯邦和自治單位之間的權限劃分由憲法規定,聯邦無權任意改變。這些特征可以看成是聯邦制的結構性特征,在各個聯邦制國家的憲法中都有明確規定,因而受到憲法保障。
事業部制組織結構與美國的聯邦制之間的相似性顯示了二者的同源:一是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分權。各聯邦自治單位與各事業部一樣,擁有一定的自主權;二是獨立的管理和運營。各聯邦自治單位在不違反憲法的情況下,有自己的法律,有議會,有行政管理權。事業部制也有自己的管理制度,有一整套職能部門;三是有利于組織的效率和活力。各聯邦自治單位有很大的自主權,事業部制也有很大的自主權,有利于各自的活力和效率;四是都有利于后輩人才的培養。聯邦制中,有了州長經歷錘煉的政治家在總統的位置上更能高瞻遠矚、更能經風雨。而對于事業部的經理,經過自主經營管理的鍛煉,更有資格當企業的總經理。
政治體制隨著歲月的累積會逐漸滲透到經濟生活中,人們會產生一種路徑依賴或者說思維定勢,聯邦制在經濟管理世界中的體現就是事業部制。由此可見,美國人選擇了事業部制有其產生的外部環境因素,即美國聯邦制的實施。事業部制組織結構的產生,不是憑空想像出來的,而是與美國已實施了一百多年的聯邦制有異曲同工之妙。事業部制與聯邦制在特征、結構形式和運營管理方式等方面,都非常相似,其實質是美國聯邦制在企業的微觀應用。所以,德魯克將事業部制稱為“聯邦分權制”。
四、事業部制產生的社會環境
事業部制為什么率先產生在美國?筆者認為美國人的民主、平等、獨立、自由等特征為事業部制的產生奠定了社會文化基礎,美國人民自治的社會治理傳統為事業部制的產生提供了國民基礎。
1.民主、平等、獨立與自由
自啟蒙運動開始的歐洲民主思想的傳播不僅影響了當地各國政治的發展,而且在大西洋彼岸掀起巨大的波瀾。正是在民主思想的指導和鼓舞下,北美殖民地人民奮起反抗英王暴政,最終割斷了和英國的隸屬關系,建立了代議民主制的共和國。這種民主思想滲入了美國以后的政治、經濟領域,體現在美國人生活的各個方面[6]。
美國作為一個歐洲移民于17世紀才開拓的“新大陸”,具有一些“舊大陸”所沒有的特點,它沒有自己的皇室和歐洲意義上的貴族,也沒有歐洲國家那樣的根深蒂固的封建等級傳統和勢力,美國人“生來就是平等的”。另外,美國自然條件得天獨厚,地廣人稀,土地擁有者非常普及,傳統意義上的“農民(peasant)”基本不存在。在經濟權力主要表現為對土地的占有時代,美國的這種自然條件決定了美國的“人人生來而平等”。[6]
1886年,為了祝賀美國成立100周年,法國政府送給美國的自由女神像形象地說明在當時的世界上美國是自由的象征。在17、18世紀,包括洛克、伏爾泰等著名啟蒙思想家在內的許多歐洲人都認為北美殖民地是“美德和自由的特殊保留地。”當大批移民從“舊大陸”紛紛涌入“新大陸”時,他們當中有許多人就是為了逃避種種迫害,到北美尋求自由的。[6]這種自由的精神也一直影響著世世代代的美國人的政治、經濟生活,并逐步影響到世界各地。
美國的歷史起源決定了美國人獨立的性格特征。當年“五月花號”飄洋過海,來到新大陸舉目無親,一切只能靠自己打拼。美國人從來到新大陸的那一天起就是在獨立的奮斗,與自然抗爭為自己爭得生存的空間。這種獨立意識滲入了血液,融入了基因,使新大陸的美國人的子子孫孫遺傳到了這種獨立奮斗的精神。[7]這種精神體現在生活的各種方面,包括拓荒美國西部,包括大企業管理中建立相對獨立的事業分部。
民主、平等、自由和獨立構成了美國傳統文化的特色,創造了事業部制的組織結構模式首先在美國產生的社會文化條件。
2.人民自治
享有“驚人的自治程度”的北美殖民地從建立伊始便沿襲和發展了英國的議會制度。 [6]
正是由于有這種議會統治的傳統,當英國和北美的矛盾激化時,各殖民地便推選出各自的代表,召開大陸會議,共同參與商討對策。也正是由于這種代議制的民主自治制度,當美國的大公司發展到戰略與結構出現矛盾的規模時,不同的公司不約而同地采用了事業部自治分權的組織結構。
五、結論與啟示
1.管理是實踐的產物
事業部制的管理結構之所以能夠首先在美國產生因為美國的企業首先遇到了管理的戰略與結構的問題。企業的實踐需要為理論的產生提供了基礎,毫無疑問,轉向新結構的決策是由企業管理者做出的,但是歷史經驗表明,除非受到強大的壓力,管理者很少會改變他們日常的慣例和權力地位。因此,強大的實踐壓力促使管理者意識到企業面臨的緊迫需要和機會。新的管理模式、新的組織結構便有了產生的基礎。事業部制組織結構的產生反映的是戰略與結構的問題,基本的假設是戰略決定結構。從中可以得出結論,管理超越不了實踐,管理就是一種實踐,其本質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驗證不在于“邏輯”而在于“成果”(彼得#8226;德魯克,2007)。[8]
2.管理是政治的微觀應用
從某種意義上說,管理就是政治在企業中的微觀應用。事業部制組織結構與聯邦制的政體驚人的相似顯然是美國民主制度的傳統影響,事業部制的產生分享了有關聯的知識和積累。從各種指標來看,中國都是傳統世界中最成功的文明。長期得皇權統治反映在商業上便是家族制的傳統,以致皇權結束后我們選擇了計劃經濟的管理體制。
由此可見,管理是政治的縮影,是政治在企業領域的微觀應用。
現階段,美國企業的強大的實力使其管理模式在世界范圍內廣泛傳播。但是,在學習先進管理理論的同時,不要忽視背后的政治傳統因素。中國企業在運用事業部制的組織結構的同時要學習民主的管理體制,理解其內在的機理,而不是外在的模仿,要使這種組織結構成為中國企業管理模式的有機構成。
3.管理是文化的產物
事業部制的管理結構之所以能夠首先在美國產生還是由于美國的自然、社會和歷史條件所決定的美國文化。管理歸根結底是人的管理,人是環境的產物。因而管理也是環境的產物。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管理也帶有地域文化的特色,是文化的產物。因此,引入管理方法是要與當地的文化兼容,考慮先進管理模式的不同地區適用性問題。中國企業在學習美國這種民主分權的管理體制時也不能忽視制度所賴以生存的社會文化土壤。
[參考文獻]
[1]張乃和.發生學與歷史研究[J].史學集刊,2007,(5):43-50.
[2]汪曉云.人文科學發生學:意義、方法與問題[N].光明日報,2005-01-01.
[3]姜 琳.事業部制組織結構產生的多視角探討[J].商業時代,2007,(2):64-67.
[4](美)艾爾弗雷德.D.錢德勒.戰略與結構:美國工商企業成長的若干篇章[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5]王 希.從美國聯邦制的發展看中國的分權問題[EB/OL].http://www.libertas2004.net,2006-01-14,<憲政文本>外國憲政.
[6]張 毅.美國民主政體的起源——從美國何以會有國會談起[EB/OL].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 http://ias.cass.cn/show/show_mgyj.asp?id=818table=mgyj,美國研究[J]. (季刊)1989,(3):7-21.
[7]傅國涌.“五月花”號:美國的真實起源[EB/OL]. http://history.chinaiiss.org,2007-03-11.
[8](美)彼得.德魯克.德魯克管理思想精要.[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
Genesis Science of Multidivisional Structure
Ma Qiaohui
( Management Department Kingbridge Business College of Dongbei University of Finance EconomicsDalian 116600,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origin of multidivisional struc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enesis science and comes up with the following opinions: management is the outcome of the social fulfillment; management is the microcosmic application of native political system and management is the result of local environment and culture. The entrepreneurs in China will apply this management structure effectively, properly and efficiently provided that they deeply understand and completely digest the origin and the surroundings of this structure.
Key words:genesis science;multidivisional structure;federalism, American culture
(責任編輯:張改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