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敬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老有所依、老有所養(yǎng),既是社會的責任更是兒孫的義務。老年人在生理上有其本身的特點,因此敬老、愛老也要講究科學和方法,不能主觀地按現(xiàn)代年輕人的思想和生活方式去強行改變老人的生活環(huán)境。有一些年輕人把孝敬老人簡單地理解為一個“包”字,認為老人只要有吃有穿就完事大吉,為此甚至讓老兩口分開居住。也有的年輕人認為,只要讓老人高興就好,因而不管是吸煙、喝酒一切都無原則地滿足。還有的兒女,不管老人是否需要,整天大包小包的補品買給老人吃,結果反而引出許多毛病。總之,有些兒女雖費心不少,但老人并不滿意,或不適合老人實際需要,甚至還出現(xiàn)讓人意料不到的不良后果。那么,該怎樣按照老人的生理、心理特點孝敬老人、科學安排老人的生活呢?筆者認為應注意以下幾點。
幫助老人樹立生活信心 情緒、心理對身心健康具有巨大作用,因而子女對老人一定要和氣可親,讓老人感受到子女們的關心和愛護。特別是對生活自理有一定困難的老人,要多鼓勵老人樹立生活的自信心,保持平和樂觀的心態(tài),相信自身的抵抗力和生命潛力,加強鍛煉,克服因難。不要因年老而暮氣沉沉,甚至恐老畏老。要想辦法讓老人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充滿生活情趣。要鼓勵老人多行動,做一些有益社會的工作和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發(fā)揮自己余熱,或培養(yǎng)些業(yè)余愛好,如聽音樂、下棋、書法、寫作、養(yǎng)花、垂釣等。此外,還應尊重老人在家庭中的地位和對家中事務的看法,遇事多聽聽老人的意見,以達到相互溝通和相互理解的目的。
讓老人的生活有保證 有經(jīng)濟來源的老人,應該讓老人自己支配財物,除非老人自愿,主動拿出錢來支援兒女或照顧孫子、孫女(外孫或外孫女),否則晚輩不應經(jīng)常去揩老人的油。如老人的經(jīng)濟來源不足以維持正常的生活水準或完全沒有經(jīng)濟來源。子女們則要協(xié)商分擔,滿足老人需求。有的老人存在不愿依賴別人養(yǎng)活自己的心理,年輕人就要注意既要保證老人的經(jīng)濟供給,又不讓老人感到自己是兒女們的包袱而增加思想壓力。
居住問題尊重老人意見 如果老人愿意與晚輩同住,應保證老人充分的活動空間和自由:如果老人不愿意與晚輩住在一起,也不應苛求。不管是否住在一起,兒女們都應設法豐富老人的生活內(nèi)容。特別是在農(nóng)村多兒女的家庭中,為了照顧老人所謂的“方便與公平”,常將老兩口分開供養(yǎng),這對老人的健康是極為不利的,使老人無法相互關心、相互扶助,從而加重孤單感。
從衣食住行各方面關心 兒女們應細心觀察老年人的心理與生活方式,多加關心與照顧,尊重老人的生活習慣。老人飲食要重視色、香、味,在烹調(diào)方法上則宜多用蒸、煮、燴、燉。居住方面,老人的居室應力求保證向陽、干燥、通風良好,布置要幽雅、舒適,床不宜太高,室內(nèi)雜物要少。冬天注意保暖,夏天則要重視防暑。穿衣要根據(jù)季節(jié)不同,選老人適合的衣著。冬天衣被要松軟、保暖性能好,避免厚重硬板。夏天則宜選淺色、透氣性能好的衣料。老人穿的衣服、用的物品要放在易放、易取的地方。要經(jīng)常檢查室內(nèi)外是否存在潛在危險,若有則應及時改正。要注意老人的照明條件,床上應備有手電筒,床頭要備有手杖,要防止有各種障礙物,以免生活中引發(fā)意外。
勸戒老人克服不良嗜好 動員老人經(jīng)常參加有益健康的文體娛樂活動,使他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對吸煙、酗酒等有害健康的不良生活方式,要注意尋找適當?shù)臅r機,并采用老人容易接受的方法加以勸戒,使其逐漸改正。不要強力硬性勸止,讓老人在精神上不愉快,甚至影響正常生活,那就得不償失了。
在適當時機表達愛心 老人在退休之后,即使個人收入較高,經(jīng)濟條件十分優(yōu)越,但晚輩也不要忘記在一些特殊場合,如年節(jié)、老人的生日或在生病之后,不失時機地表達自己對老人的孝心與愛心。給老人購買一些適合老人食用的食品、補品(給老人購買補品,一定要根據(jù)老人的年齡、體質(zhì)等情況適合老人應用,必要時應向醫(yī)生咨詢,不要盲目購買,以免造成浪費,甚至會危害健康),或平時老人不舍得買的衣服、飾物等,讓老人在精神上獲得滿足。有些人覺得父母不缺錢花,只知向老人索取,不知奉獻,難免會使老人傷心,產(chǎn)生消極情緒,對健康大為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