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精又叫野山姜,在我國大部分地區(qū)都有生長,產(chǎn)于東北及華北的叫雞頭黃精,產(chǎn)于中南各省的叫姜黃精,產(chǎn)于云南、貴州及廣西等省的叫大黃精。黃精以根莖入藥,味甘、性平,是補藥的一種,具有健脾、補腎、潤肺、生津等功能,臨床上常用于脾胃虛弱、肺虛咳嗽、病后精血不足等病癥的治療。黃精常與其它藥物配伍應用,如治療脾胃虛弱引起的食欲不振、面色萎黃、精神疲倦、少氣無力時,常與黨參、白術(shù)、山藥、山萊萸等藥物配伍,治療肝腎陰虛所致的頭眩眼花、頭發(fā)早白,腰膝酸軟時常與枸杞子、當歸、熟地、女貞于、何首烏、菊花等藥物配伍使用;治療肺虛咳嗽、咯血、咳嗽痰少時,又常與白芨、百部、麥久、沙參等藥物配伍;與黃芪、山藥、天花粉等配伍,可治療消渴病。
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證明,黃精含煙酸、黏液質(zhì)醌類、有機酸、毛地黃糖甙、多種蒽醌類化合物及皂甙等物質(zhì),能增加冠狀血管的血流量,有興奮心肌的作用,對治療高血壓及冠心病有一定療效。此外,黃精對結(jié)核桿菌及多種真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臨床上常用黃精的酒精浸液外涂患處用于治療體癬、腳癬等癥。同時也常用于結(jié)核病的治療。
下面介紹幾款黃精的藥膳食療方。
黃精粥
原料:黃精15~30克(或鮮黃精30~60克),粳米100克,白糖適量。
制法:黃精煎取濃汁后去渣(如用新鮮黃精,洗凈后切成片,煎取濃汁去渣)同粳米煮粥,粥成后加入白糖適量即可。
功效:補脾胃、潤心肺。適用于脾胃虛弱,體倦乏力,飲食減少,肺虛燥咳,或干咳無痰,肺癆咳血。
宜忌:對于平時痰濕較盛、口黏、舌苔厚膩以及脾胃虛寒、大便泄瀉的病人,不宜選用。食用后,一旦出現(xiàn)胸滿氣悶時,即應停服。
黃精燕雞
原料:黃精、黨參、山藥各30克,母雞1只(重約1000克),生姜、川椒、食鹽、味精各適量。
制法:將雞宰殺,去毛及內(nèi)臟,洗凈,剁成3厘米見方的塊,放入沸水鍋燙3分鐘撈出,洗凈血沬,裝入氣鍋內(nèi),加入蔥、姜、食鹽、川椒、味精,再加入黃精、黨參、山藥,蓋好汽鍋蓋,上籠蒸3小時即成。分頓食用,吃雞喝湯。
功效:益氣補虛。適宜于體倦無力、精神疲憊、體力及智力下降者服食。
宜忌:濕熱內(nèi)盛者不宜食用;感冒時暫停。
冰糖黃精湯
原料:黃精30克,冰糖50克。
制法:黃精用冷水泡發(fā),加冰糖,用小火煎煮1小時即成。
功效:滋陰,潤心肺。適用于身體虛弱、肺虛咳嗽及肺結(jié)核或支氣管擴大、低熱、咯血以及婦女低熱、白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