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北京奧運寄托了中國人難以言說的“化蛹為蝶”的沖動。
小毛毛蟲變成大毛毛蟲叫成長,毛毛蟲變成蝴蝶叫超級成長,蝶圖騰崇拜“蝶變式的超級成長”。聽慣了落后就要挨打,于是反過來崇拜超級成長就是一種必須的信仰。無論對廣大中國公司來說,還是對整個中國來說,2008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人們會用各種關鍵詞來描述它,蝶變可能是其中無法忽略的一個。
奧運之所以是契機,原因在于它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2008年4月,德國park avenue雜志發布《全球最具影響力100人》榜單,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赫然列在榜首,其理由是中國受惠于胡主席的政策,即將超越德國,成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就軟實力來說,目前的中國無論是實質還是表象,都還顯得有些單薄。中國式崛起需要在平視西方的同時,更多地尋找“內生性的力量”,從而成就中國自身的道路與夢想。
朱基總理曾經說:“我們國家現在缺少什么樣的企業家呢?缺少博古通今的企業家,既懂得國外的經營管理,又懂得中國的《孫子兵法》,又懂《共產黨宣言》的企業家?!钡拇_,只有具備上述所有基因的企業家才是獨特的,才是屬于中國,也屬于世界的一道獨特風景。
走過30年征途的中國企業家現在有了一種自覺,他們越來越多地關注中國傳統文化,問他們業余看什么書,看中國經史典籍的人越來越多。作為硬幣的另一面,西方也越來越關注古老的中國智慧。比如柯林斯在《基業長青》中用“陰陽太極圖”表述他對高瞻遠矚公司的發現:“在本書以下部分,我們會持續運用中國二元哲學里的陰陽太極圖。我們特意選擇這個象征符號代表高瞻遠矚公司的一個關鍵要素。這些公司不用我們所謂的‘非此即彼’來框限自己——那是一種不能輕易接受矛盾的理性觀點,認定兩種表面沖突的力量或理念不能同時并存。”把中西方管理思想對立起來,根本不是中國智慧的氣度?!痘鶚I長青》、《第五項修煉》這類暢銷的西方管理學著作客觀上都遵循著一種邏輯:從技術分析的“小徑”入門,最后趨于中國智慧的“大道”。我對西方商業研究融合中國智慧的從容和老到感到驚奇和不安,如果中國企業家需要到國外進口中國智慧,那是中國的悲哀。
在現代工商社會,軟實力和硬實力有一個共同的源泉,就是國際品牌。就商業力量來說,許多國際品牌富可敵國;就文化傳播來說,許多品牌是一國精神之象征。美國《商業周刊》每年推出“全球品牌100強”榜單,中國迄今沒有晉身者。
同處儒文化圈的中國近鄰日本、韓國通過奧運讓民族品牌成為世界品牌的成功經驗,使整個中國對2008北京奧運寄予無限的期待。中國工商界所有的努力需要一個契機,在這一刻化蛹為蝶,哪怕蝴蝶的翅膀還是濕的,但的確已經是蝴蝶,為翩翩起舞做好了一切準備。
我看到中國品牌征戰國際的身影,這種身影就目前來觀察還是孤獨的,甚至是悲壯的。中國必須找到自己的商業語言,再讓這種語言成為一種國際語言。
從讓13億中國人不再挨餓,到“和平崛起”的國際戰略抉擇,到在各個領域確立負責任的大國形象,再到“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的中國奧運精神,中國正在連續蝶變中變得越來越美麗,中國一次又一次用實際行動讓世界對中國建立信心,鞏固信任,催生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