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年來,我國多個出口行業屢屢卷入對外國市場的“傾銷”指責中,中國企業被指責以低于“正常價格”的價格向進口國進行產品傾銷。本文從“傾銷”的相關概念出發,對當前國際貿易中的“傾銷”概念及市場價格的形成進行了分析,解釋了在市場經濟中是沒有所謂低于“正常價格”的“傾銷”行為,并對我國企業在面對外國的“傾銷”指責時提出了相應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 傾銷 正常價格 市場價格
近年來,我國多個出口行業相繼卷入對外國市場進行“傾銷”的訴訟案中。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07年1到6月,共有13個世界貿易組織成員國針對其貿易伙伴提出49項傾銷調查,其中有16項涉及中國公司,中國成為遭投訴最多的國家和國際上濫用反傾銷手段的最大受害國。各國在確定來自中國的產品是否存在傾銷時,不是以中國該項產品的成本為基礎來衡量傾銷幅度的大小,而是采取所謂“替代國”相似產品的成本作為衡量是否傾銷的標準。本文通過運用市場價格形成機制分析了在市場經濟中是沒有什么低于“正常價格”的“傾銷”行為的,并對我國企業面對外國的“傾銷”指責提出了應對策略。
一、世界貿易組織對“傾銷”的解釋
按照世界貿易組織(WTO)相關規則的規定,傾銷(Dumping),是指以低于正常的市場價格向外國市場銷售商品的國際價格歧視,通常表現為一個出口企業在某一個國外市場上以低于它在其它市場(通常是本國市場)上的價格出售商品,是一種以不合理手段掠奪國外市場份額的惡劣行為。從上述定義可以看出,判斷“傾銷”行為的關鍵就是出口企業是否以低于商品的“正常價格”在外國市場上進行銷售商品。什么是商品的“正常價格”呢?按照世界貿易組織(WTO)的規定,商品“正常價格”的衡量標準有兩個:其一,正常價格是“相同產品在出口國用于國內消費時,在正常情況下的可比價格”,即該商品在出口國的國內價格;其二,如果沒有這種國內價格,則是“相同產品在正常貿易情況下向第三國出口的最高可比價格,或該產品在原產國的生產成本加合理的推銷費用和利潤”。(《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第六條)
根據世界貿易組織關于產品“正常價格”的解釋,在國際貿易中,常見的傾銷方式有兩種:一是出口國以低于其國內市場的價格向國外市場進行商品銷售;二是出口國以低于生產成本的價格向國外市場進行商品銷售。一方面,企業的生產成本是不為外界所能輕易確定的,而商品的市場價格卻是一目了然的,人們看到的只是相同商品的不同市場價格,卻無法輕易知道企業是否以低于生產成本的價格進行銷售;另一方面,企業都是以實現利潤最大化為目標的,一般不會以低于生產成本的市場價格進行商品的銷售。因此,國際貿易中對“傾銷”行為的指責,主要是指第一種情況,即出口國以低于商品的“正常價格”,也就是出口國國內市場的價格向國外銷售產品。
二、成本、價格與收益——對市場價格形成機制的分析
世界貿易組織(WTO)將出口企業是否具有“傾銷”行為的衡量標準確定為出口企業的商品的市場銷售價格是否低于該商品的“正常價格”,但是,我們知道在市場經濟中,除了市場上存在著的市場價格外,根本就不存在什么所謂的“正常價格”,這是因為商品的價格是由商品的生產成本和市場上的供求狀況這兩個因素共同決定的,而不是由什么生產成本加上這個費用那個費用計算出來的。
一方面,商品的市場價格受到商品的生產成本的限制,商品的生產成本是商品定價的基礎。如果商品的定價高于商品的生產成本,那么生產企業就有利可圖,就會進行生產;反之,如果商品的定價低于商品的生產成本,那么生產企業就無利可圖,就會停止生產。另一方面,商品的市場價格還會受到市場供求關系的影響,當市場供給量大于市場需求量時,商品的價格就會下降;當市場供給量小于市場需求量時,商品的價格就會上升。所以,同一種商品的生產成本可能是相同的,但是由于所處的市場條件不同,決定商品價格形成的因素也各不相同,從而就會形成同一種商品在不同市場上的不同價格。
在商品的進出口貿易過程中,由于不同國家的市場需求、市場結構、市場競爭等因素的不同,同一種商品在不同的國家就會形成不同的市場價格。
假設某出口國甲有一企業A,它生產的商品不僅在本國市場上進行銷售,而且還出口到進口國乙。如下圖所示,a、b兩圖描述的是企業A在本國市場和進口國市場上分別擁有的市場需求曲線(D)和邊際收益曲線(MR),同時,我們假定企業A的邊際成本(MC)是一個常數,不論它在本國市場還是進口國市場進行商品銷售,其邊際成本始終都是相同的。
a 國內市場b 國外市場
如圖所示,這家出口企業A的商品在國內市場上的競爭程度比較低,商品的需求價格彈性比較小,需求曲線比較陡直;在國外市場上的競爭程度比較激烈,商品的需求價格彈性比較大,需求曲線比較水平。在實現利潤最大化的目標指導下,出口企業A會根據自身的生產成本狀況和市場的需求狀況不斷地調整商品的生產和銷售數量,直至生產商品的邊際成本等于銷售商品的邊際收益。在國內市場上,制定的市場價格為Pd,此時出口企業A的商品在本國市場上實現了利潤最大化;在國外市場上,制定的的市場價格為Px,此時出口企業A的商品在外國市場上實現了利潤最大化。雖然出口企業A生產的商品不論是在本國市場上出售,還是出口到國外市場上進行銷售,其生產成本(邊際成本)都是一樣的,但是由于國內和國外兩個市場的需求情況不同,從而使得出口企業A對自己生產的同一種商品在國內和國外兩個市場上制定出了兩個不同的市場價格。
對于出口企業A來說,以低于國內的市場價格向國外市場進行“傾銷”是其追求最大化利潤的自然選擇,不同的市場需求狀況要求該企業不得不制定兩種市場價格。如果在進口國市場上按照國內市場價格出售商品,出口企業可能一件商品也賣不出去,如果在本國市場上按進口國市場的價格出售商品,出口企業就等于白白放棄了隨手可得的利潤。
為了實現利潤最大化,出口企業在不同的市場上制定了不同的市場價格。從出口國來看,在國外低價傾銷并沒有給自己帶來什么損失,因為,在追求最大化利潤的前提下,不低價銷售不會降低國內的市場價格,而低價銷售也不會提高國內的市場價格,反而還會使本國企業通過擴大出口而增加利潤。從進口國來看,低價銷售的結果可以使本國的消費者以較低的價格消費到更多的商品,雖然低價銷售會使進口國國內的生產者的經濟利益受到損害,但本國消費者盈余的增加會超過生產者的損失,整個社會的經濟利益并沒有因此而減少。
只要運輸費用和關稅等貿易障礙使得本國消費者從外國進口本國制造的商品在經濟上不合算,出口企業A就能通過在本國市場上索取高價而在國外市場上索取低價繼續獲取較大的利潤。這種所謂的“傾銷”行為,其實質是一種正當的利潤最大化的行為,將在市場經濟活動中長期存在。
三、我國出口企業應付外國“傾銷”指責的策略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知道,在市場經濟中,根本就沒有什么根據企業的生產成本加上這個費用那個費用而得到的“正常價格”,有的只是由企業的生產成本和市場供求狀況所決定的“市場價格”,所以,在國有貿易中,依據所謂的“正常價格”判斷出口企業是否具有“傾銷”行為是站不住的,是毫無根據的。
所以,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一個結論:世界上沒有什么“傾銷”行為,所謂的“傾銷”行為只是出口企業根據不同市場的市場需求狀況、市場結構狀況和市場競爭狀況等影響因素,在實現利潤最大化的目標指導下,在不同的市場上制定出不同的市場價格而產生的必然結果。當我國出口企業頻繁面對國外“傾銷”指責時,我們只有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
1.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使企業成為市場經濟的真正主體,使企業的產品價格與商品價值直接掛鉤,盡量減少由國家定價的商品種類,以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價格體系的早日建立。這樣,即使我企業出口商品遇到進口國廠商的反傾銷投訴,由于我國企業出口商品的價格主要是市場因素決定的,并且是不受國家定價控制的,就有可能根據歐美反傾銷法的相關規定,爭取獲得涉案企業的單獨稅率甚至整個行業的市場經濟地位,從而使歐美等國反傾銷法規定中所謂替代國標準不再對我涉案企業適用,同時,我國應積極順應市場要求,改革產品結構,實施產品差別化戰略,提升產品附加值,避免企業在低附加值的產品中進行過度競爭。
2.盡快理順企業產權制度,盡量減少和取消國家對出口企業的直接管理和控制。歐美反傾銷法認為,在一個市場經濟國家,政府通常在資源分配和價格決定中起的作用極小,而私人企業受利潤驅動,會根據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來制定其商業決策而不受政府的干預,因此私有企業的產品和生產成本,較能合理地反映經濟現實。對于我出口企業來說,如能使外國行政當局對其市場經濟地位認可,就意味著我國出口產品的成本和價格有了被直接認可的可能,否則,涉案企業的生產成本和產品價格就不會被認可,而要以一個所謂市場經濟性質的第三國的類似產品的成本作為替代價格。而由于這種替代價格選擇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因此會對我出口企業造成實質的不公平和歧視。面對這種狀況,我國的出口企業要通過自身的體制改革來促進企業理順其產權制度,并以此作為建立企業現代企業制度的基礎。
3.積極利用WTO多邊爭端解決機制,遭到反傾銷投訴的企業要積極應訴,反擊各國對我國出口企業的歧視待遇。加入WTO后,我們一方面可以利用在多邊貿易體系中的發言權來維護我國企業的合法權益,另一方面可以利用WTO爭端解決機制解決這些歧視做法,維護我國企業應得的正常待遇。針對我出口產品的國際反傾銷案一直居高不下的現狀,出口企業要要及時和充分了解本企業的出口產品或者其他類似出口產品在進口國的銷售價格和走勢,以及該出口產品對進口國同類產業所造成的各種影響。涉案企業只有充分、合理、積極地利用WTO多邊爭端解決機制去積極應訴,以理據爭,才有可能獲得較好的應訴結果,才有可能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
參考文獻:
[1]李林泉:“中國制造”遭遇反傾銷的現狀及對策分析[J].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2)
[2]李旭鵬:中國應對反傾銷策略研究[J].甘肅社會科學, 2006(2)
[3]丁科佳劉鵬張文華:我國面對國外反傾銷的對策研究[J].商業研究,2005(10)
[4]任泉任穎:《WTO規則與應對方略700問》[M].中國城市出版社,2002
[5]彼得·林德特:《國際經濟學》(第11版)[M].經濟科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