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中國這個重人情的國家,企業中存在關系戶是不可避免的。在如何對待關系戶問題上,很多企業都認為是相當棘手的。本文通過相關分析,旨在能給企業解決此類問題提供可行方法。因此,本文首先對關系戶進行分類,指出本文討論的重點一類,接著,列舉了企業在對待關系戶問題上采取的策略,并在此基礎上,分析策略并得出最終結論。
[關鍵詞] 關系戶 策略
中國人的風土人情實實在在地影響著中國人的管理。對于“情理”重于“法制”的中國來說,企業中出現“關系戶”是難以避免的。這是任何一個稍微有點規模的企業,不管它處于哪個行業,都要直面的現實問題。作為企業中一個獨特而又普遍存在的群體,我們該如何看待或使用呢?
一、關系戶分類
具體來說,關系戶一般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能力較強、個性和優、劣勢都比較突出的關系戶。另一類是能力一般、個性和優、劣勢都不突出的關系戶,或者是人品較差的關系戶。 對于前者,一般根據其特長、興趣、能力安排在適合的崗位上,量才而用,創造一個好的工作氛圍,那么這些人是可以創造出較大成績的,同時他們的突出表現也不會讓員工產生異樣的眼光。這些有能力的,往往是不需要靠關系就能找到工作。因此,關系戶更多的是屬于后面一類。能力不咋樣,待遇要求倒蠻高,而且基本上都是些不能得最、不能拒絕的人。如何處理這些關系戶,成為各個企業面臨的難題。
二、企業對待關系戶策略
1.策略種類
在如何對待關系戶這個問題上,企業領導普遍會采用以下策略:一類是棄之不用,或者堅決拒絕錄用,毫不留情地把關系戶堵在門外,不給其進入企業的機會。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企業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關系戶雖然有后臺,但在這個利益的博弈過程中,人情再大也沒有利益大。第二類是聽之任之,隨便關系戶怎樣瞎折騰,反正我不給你位置。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關系戶的需要長時間得不到滿足,自己都會變得被動,對企業沒興趣,等不到企業主動開除,其就已經走人了。第三類是拱手相讓,企業不會直接接洽,而是將這些關系戶轉送到私交較好或具有相關業務的朋友或企業那里。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關系戶是個棘手的難題,一旦處理不好,就會給企業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引入第三方進行管理,可以有效地降低企業的風險。第四類是防患未然,有法必須依,沒法可以建法,依托這些規章制度來錄用合格人才。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規則事先定好,在規章制度面前人人平平等等,關系戶也一樣,一旦違犯規則,理應受到應有的懲罰。此外,更多的外部客戶愿意跟一家守規矩的企業打交道,而且在觀望中的員工也希望老板是一個講原則的人。第五類是中庸之道,兼顧各方。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我們做事不能太過于極端,要綜合考慮各方面要素,并且結合企業面臨的實際狀況。
2.策略分析
綜合以上策略,筆者認為,第一,我們不宜把關系戶直接堵在門外,一點情面都不給。如此鐵面無私,果斷的行為,必定會傷害各方的利益。我們應把各個方面集中起來綜合考慮,這些關系戶既為關系戶,肯定背后都有相應的靠山。我們不能不給后面的支撐力量面子,尤其是目前我國絕大多數企業還是中小企業,大多處于創業成長期,實力較弱,需要和所有有來頭的人搞好關系,這對企業的發展是相當有利的。第二,我們不能順其自然、聽之任之。這些關系戶都是能力較差、待遇要求高的人,這樣做會給企業帶來巨大損失,對企業內其他員工也帶來極壞的影響。不管怎樣,我們絕不能讓這些關系戶在企業里橫行。第三,把關系戶轉手讓給別人是一個比較聰明的辦法。這樣做既讓關系戶及其幕后的人滿意,同時自己的利益沒有任何損害,再者,對于接受企業而言,對關系戶可以施加更多的管理。不過,別的企業也會采用同樣的方法,這樣也可能需要自己來承擔責任。第四,大部分企業基本做不到防患于未然。制度可以事先制定,但在中國“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加上中國是一個人情重于法理的國家,企業要想在國內市場上獲得發展,還是不能完全回避關系戶。想用制度來“防”關系戶只能說是一個理想化的方法。第五,采用兼顧的方法,筆者認為應該是處理關系戶的最佳方法。當面對兩難問題時,即我們接納他不是,開除他也不是,我們要學會兼顧各方,以此化紛爭、分歧為圓滿和諧。首先,我們應建立嚴格、完整且規范的制度,并將制度公布于眾,從細節開始嚴格執行,預先“警儆”那些關系戶,使得不敢輕易找上門。其次,應考慮相關人的因素,包括關系戶及其靠山。想想事出必有因,他們不努力,不進取,還惡意搗亂,一方面是因為工作本身。企業在安排工作時沒有很好地做到人崗匹配,沒有找到崗位與其興趣的結合點;另一方面是因為工作環境。貼上關系戶的標簽,讓他們也承受很大的壓力,受到內部員工的歧視。此外,還應站在關系戶的立場想其后面那個人。摸清后臺的想法,意圖,這樣才能對癥下藥。一種情況是你指出了他的缺點和錯誤,后臺沒反應,這表明他在支持他,說不定是故意安插在你身邊,好待機把你干掉。對于這種情況,我們就不動他,反而維持他。把他的事情一個一個拿出來交給別人去做。當一個人受冷凍、受冷落的時候,他會很難過。他要么找后臺,要么會找企業領導,這時再給他工作,他定能倍加珍惜。另一種情況是后臺有反應,對其所做的事感到愧疚,這樣問題也得到解決了,正所謂擒賊先擒王。當然這是非常理想的狀態。
世界上每個人都是被上帝咬過一口的蘋果,都是有缺陷的。而且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每個人內心都是渴望成功,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人力資源管理重在能揚長避短,發掘人的長處,使得隱性的東西顯性化。當我們遇到關系戶時,不要拒絕,不要逃避,而應該采用相應的舉措來“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實現他們的人生價值,也為自己創造更多的財富,從而達到雙贏甚至多贏。
參考文獻:
[1]劉雄孝:《“大禹治水”和關系戶處理》.中國中小企業,2004年第12期
[2]左玉:《怎樣用好關系戶》.中國營銷傳播網,http://www.emkt.com.cn/,2007-07-05
[3]曾仕強:《中國式管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