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以民間蠟染藝術為例,論述將特定的民族審美價值合理運用于包裝設計之中,使之與現代包裝設計理念完美結合,可以提高包裝設計在色彩和造型等方面市場效能。
[關鍵詞] 民族元素 包裝設計 應用 市場
一、蠟染藝術的用色特色與圖案特點
色彩,作為客觀世界的物質狀態,早在人類誕生之前就已存在。繽紛的色彩組成了美麗的大千世界,它們以不同的方式組合,形成不同的風格,表現不同的情感。如以紅、黑為主的瑤繡、侗族同胞的白頭巾、色彩絢麗的壯錦等,體現了各民族同胞不同的色彩審美傾向和色彩文化觀。
在貴州苗族民間藝術的色彩世界里,特別推崇藍色、紅色、黃色、綠色、黑色、白色等幾種主色調。這其中,藍(青)色尤其得到推崇,表現在苗族同胞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苗族同胞居住的環境里,四周是青綠的山林與樹木,屋頂上蓋的是小青瓦。青瓦在苗族同胞的文化意蘊里象征著吉利與平安。盡管蠟染在其后的技藝傳承中,發展有紅、黃、綠、黑等多種顏色,但苗族同胞一直喜歡藍靛染品。尚藍情節與古苗族的生活居住環境不無關系,是遠古苗民生存經驗的結晶。古氣象學的研究證明,在夏商之前,遠古苗民居住的我國中原地區地多沼澤、莽林遍野,氣候濕熱多雨,經常淫雨不止,洪水泛濫,后又東遷南移,所居住的山林地帶也是瘴氣密布,蠟染中藍色的染料系土靛,即植物板藍根,苗族認為其有防病、避蟲的效用,因而藍靛染品特別受到推崇。
蠟染圖案造型在寫實的基礎上,對自然具象的描擬進行大膽地變化與夸張,其藝術語言質樸、天真而又粗獷,具無窮的魅力,有的沿用古代銅鼓的花紋和民間傳說中的題材,有的是日常生活中接觸的花、鳥、蟲、魚或者幾何圖案。蠟染圖案的藝術語言還有其獨特的性格特征——冰紋,冰紋的形成,是蠟畫胚布在不斷的翻卷侵染中,因蠟自然龜裂,染液便隨著裂縫侵透在白布上,留下了人工難以摹繪的天然花紋,象冰花和龜紋,清新而又自然,妙不可言,尤具魅力。
二、苗族蠟染用色及圖案與中國傳統審美觀念
漢語中的“藍”原指一年生草本植物蓼藍,《詩經》便有“終朝采藍,不盈一。五日為期,六日不詹。”的記載。靛藍色即古代五色觀中的青色,《爾雅》云:春為青陽,謂萬物生也。青色象征著生機勃發的春天。漢代立春有祭青龍的活動,旗幟上便有青龍紋樣。我國古代儒生皆著藍衣,唐高宗起,深青色為八品官服,淺青色為九品官服,清代官服一律為藍色。由此可見,藍色,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著一定的重要地位。在明代服飾文化中曾流行寶藍色,而在2008年的今天,我們也正在流行寶藍色時裝。
苗族蠟染中的藍靛染品清新秀麗,藍(青)白相間,其用色與中國傳統審美觀念不謀而合。如李白《送友人》的“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開頭便展現了一幅寥廓秀麗的山水畫卷,青翠的山巒橫臥于北城之外,繞城的河水像一條白練汩汩東流。“青山”與“白水”,色彩鮮明, 青山“橫”、白水“繞”,一靜一動,對偶工麗,相映成趣。杜甫《絕句二首》的“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碧波蕩漾,水鳥雪白,掠翅江面,滿山青翠欲滴,鮮花紅艷無比,青色與白色相映生暉、相得益彰,景象清新旖旎、令人賞心悅目。苗族蠟染中的藍(青)白色搭配是自然清新的色彩,與中國傳統審美體驗不期而合。
中國的古典神話故事和文學作品賦予了青色特殊的文化意蘊和內涵。《左傳·昭公十七年》載:“青鳥氏,司啟者也”。 唐朝詩人白居易《憶江南》中的“春來江水綠如藍”令人神往江南,李商隱<無題》中的“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讓青鳥成了戀人間愛的傳遞者。蠟染圖案中天然而成的冰花和龜紋,符合人們追求自然、素樸與返璞歸真的時尚。此外,苗族蠟染圖案的許多造型還符合中國傳統的吉祥心理需求,其中如花鳥魚蟲等。魚暗喻“年年有余”、龍有“龍飛鳳舞”等。
三、蠟染藝術在包裝設計中的應用
自全球化以來,人們越來越清醒地認識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包裝設計亦是如此,只有有意識地彰顯民族特色,才能體現與眾不同的獨特個性和地域特色,也才能更好地被世界各地的消費者所認同和接受。如,在東京98世界包裝設計評比中,獲得包裝設計最高成就獎“世界之星”和“亞洲之星”大獎的一套火柴包裝設計就是成功地將民間刺繡藝術與現代思潮完美結合。可見,在現代包裝設計中,對民族民間傳統藝術的合理運用是有例可循的。
中國古人認為五行是產生自然萬物本源的五種元素,一切事物的來源都是如此,在此基礎上,古人將色彩與天道自然運動的五行法則建立關系。古人還根據春夏秋冬自然萬象之變而據五行說選擇服飾、食物、車馬、住所的變化。先秦時期,中國古代色彩象征呈現多元化發展的傾向,孔子出于對周禮的維護,把黃、青、白、紅、黑定為“正色”、“上色”,這其中的青便是純正的藍色。現代包裝設計中對正色的恰當使用,可以傳達出色彩的獨特魅力,從而使設計成功。茅臺酒包裝設計的主要色調只有屬于正色的大紅色、黑色、白色,這幾種簡單的正色,將“國酒”的至尊地位體現了出來。藍(青)白相間的貴州蠟染藝術是藍色與白色兩種正色的絕妙搭配,典雅而又古樸,具備中國人特定的審美價值。
在現代語境里,“藍色”一詞意象豐富,它有“純凈”、“祥和”與“美好”等意,給人以一種愉悅、舒暢的感覺,在繁鬧喧囂的都市,常帶給人心靈的安逸與視覺的輕松,能使人重拾田園的純凈與寧靜。在包裝設計中,可以截取蠟染片斷,運用現代高科技技術,鑲嵌于包裝設計之中,形成靚麗的點綴。需要說明的是,將傳統蠟染藝術融入現代包裝設計,并不僅僅是簡單地在設計作品中鑲嵌幾樣蠟染圖案或紋樣就行了,因為包裝設計創作還受諸多其他因素的影響,比如產品物質特性、消費觀念以及社會效益等,我們必須綜合考慮。因此,還可以根據包裝內容的具體需要,借助電腦、攝影等手段,使用蠟染藍(青)白相間的意蘊及其典雅、古樸的色彩、紋樣及圖案素材,重構和重組,創造既符合主題、具有時代氣息,又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作品,從而使得現代包裝設計理念與民族藝術完美交融與結合。
參考文獻:
潘偉超:傳統色彩在現代包裝設計中的應用[J].包裝工程,2007(1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