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企業發展的一個動力系統,是企業進行兩個文明建設的可靠保障。激勵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功能之一。如何充分發揮思想政治工作的激勵功能,構建相應的思想政治教育激勵機制,是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提高企業效益的關鍵。
一、企業思想政治教育激勵機制的涵義
從企業思想政治教育角度來看,激勵就是企業思想政治教育者依據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把握所處時代的總體和宏觀形勢特征,遵循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根據不同行業的特點,抓住具體企業的歷史發展背景、文化理念和人員構成等基本情況,通過設計適當的工作環境和多層次的獎懲激勵形式,對職工的行為給子肯定和規范,以提高他們對個人利益、社會利益和國家利益的正確認識,加強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使命感,提高對本職工作的責任感,從而激發和鼓勵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的一系列活動。激勵要素在企業思想政治教育激勵過程中依據一定的工作機制發揮著各自不同的、相互依賴的關系,這種機制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勵機制。
思想政治教育激勵機制是思想政治教育機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激勵主體與激勵對象之間通過激勵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協調,從而達到思想政治教育激勵目標的總和。也就是說激勵主體遵循人的思想、行為發生的特點和規律,按照社會和組織的要求,通過各種有益的方法,激發人們形成積極的心理動力,鼓勵人們在學習、工作和勞動中表現出高度的積極性、能動性和創造性的活動或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激勵機制具有目的性和動力性,其是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結構中的“某些部分”,以“某種方式”相聯系、相結合的結果,這種結合體現了固有的某種機理,不是偶然的、隨機的、隨意的結合,它必然具有指向性、動力性和組織功能。只要啟動這種機制,它就會產生指向思想政治教育土作目標的動力傾向和內驅力,并且進行自組織和整合,排斥不和諧因素和力量,趨向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目標。
二、目前我國企業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企業思想政治教育雖然做出了很大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與時代和發展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還存在不少問題。一方面,隨著社會環境和企業環境的變化,思想政治教育的難度越來越大。另一方面,不重視、不愿做、不會做的問題也普遍存在。
1.體制機制缺乏制度安排,具體表現為缺乏法規性、可操作性,導致人為性、隨意性因素增大。在市場經濟建設過程中,部分企業領導熱衷于行政處罰和經濟制裁,而忽視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價值。對于職工思想上的疙瘩、精神上的傷害,以及突發性事件,沒有系統、合理的操作程序和得心應手的解決方法:對于職工的正當需要置之不理,職工在企業難以獲得歸屬感,出現人才的大量流失;由于職工積極性不足,消極怠工現象時有發生,嚴重時會產生故意毀壞設各、泄漏企業機密等惡性事件。由于缺乏規范,思想政治教育沒有保證和條件,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政工干部缺乏工作熱情和信心的現象并少見,難以專心從事思想政治教育,更不用說積極提高自身素質和業務能力了。
2.創新意識差,走不出舊框框。思想政治教育同社會實踐存在著某種程度的脫節。具體表現為“三個不夠適應”,即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夠適應;與企業的運行機制不夠適應;與個人爭取事業成功和生活幸福的人生實踐不夠適應。特別是在國有企業,傳統的觀念比較濃厚,平均主義作風時常作怪。在改革深化國有企業的今大,職工的思想情況更為復雜。而對新情況、新問題、新的矛盾所導致的思想摩擦和觀念撞擊,企業思想政治教育不能適應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新變化,從觀念、內容、方法、機制,都表現出明顯的難以適應性和滯后性。一個突出的問題是,企業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時代感和針對性,工作形式單調,方法落后。職工往往認為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講大道理,喊喊口號而已,解決不了任何實際問題,因而缺少權威性和實效性。
3.思想政治教育同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相脫節,同企業的經濟效益相隔離。在正常情況下,企業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企業的整個生產、經營、銷售、管理等過程之中,每時每刻都在發揮著無形資產的作用,為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發揮著不可忽視的指導作用。當前的問題在于,相當部分企業的領導并沒有真正認識思想政治教育的導向和激勵功能,輕視思想政治教育對職工思想意識、價值觀念、心理動態的影響;忽視思想政治教育對企業所產生的潛在的、巨大的經濟效益。因而很難做到把思想政治教育與企業生產經營緊密結合起來,把管理人與關心思想緊密結合起來,使思想政治教育游離于生產經營之外,就很難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在企業發展中應有的價值和作用。
4.部分企業重視物質利益的調節,輕視精神激勵的效能。自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來,企業的領導重視經濟管理,重視用物質利益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但有的企業的領導仍停留在上世紀初泰勒的管理理論上,單純地把職工看作“機器人”、“經濟人”來看待,忽視了人是有思想、有情感、有意志的人。人不同于生產力中其他要素,人的精神世界豐富多彩,精神激勵是企業提升競爭力的利器。企業競爭力歸根結底是人的競爭。人作為精神性的主體,其行為無時不受到精神因素的影響和制約。精神激勵還是企業持續生命力的重要保證。利益動機可以在某個階段或某種情形下提供一定的動力,但短期的利益動機與企業長期發展之間存在著矛盾,人們對物質則一富的實際滿足感會下降,注定了物質動力不可能也不應該成為企業發展的主要動力。而滿足企業的精神需要,可以更持久更有效地激發員工追求更高需要的動力。
三、完善企業思想政治教育激勵機制提升激勵功能
完善企業思想政治教育激勵機制是指在企業特定的行業中,通過各種激勵要素的結合運用,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激發人的創造力,為實現企業長期發展目標服務。同時對應該提倡什么,鼓勵什么,抑止什么,反對什么,各種行為的獎罰內容、力度,以及如何操作都予以規范化、制度化,從而形成涵蓋企業內部各項工作、各崗位人員的系統結構。
1.樹立企業思想政治教育激勵機制的新理念。樹立以人為本的根本理念。企業思想政治教育激勵機制是一種情感的關懷機制,要關心激勵對象的內心精神世界,通過富有人情味的管理,不斷地讓人們得到更多的情感關懷和內心體驗,激發起人們內心的工作熱情。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高速發展,社會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的當代社會,人更是競爭的資本。知識經濟是當今世界的主流和趨勢,本質上是以智力資源的占有、配置和知識的生產、分配使用為內容,這種經濟內在地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確立“能力本位”的價值觀念,引發人們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學習新知識、新技術,提高能力,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激勵的人本原理要求激勵要以調動、激發人的積極性、做好人的土作為根本。這要求企業的激勵機制必須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體現出尊重人、關心人、依靠人、發展人、為了人的管理思想。
2.建立激勵性企業。在激勵性企業中,大多數人是以工作本身為目的的。工作對職工來說,已超越作為謀生手段的意義。工作本身就是職工需要的一部分。員工小會再因為星期一必須上班而感到沮喪。在激勵性企業內,其職工的工作具有豐富的內涵。它不僅使職工感受到精神的充實,而且已是職工發展的一種體現。大多數職工能從工作中體驗到樂趣和成長。職工的工作不會只局限于某一個方面,他們具有多方而的技能。并且,具有多方而技能的職工占企業成員人數的大多數。在這種企業中的職工對其所從事的工作具有選擇的權利,并且職工們也在不斷地創造新的工作方式。在激勵性企業中工作方式、人際關系、企業結構和企業文化諸方面都具有激勵性。激勵性企業整個系統層次的激勵作用正是各種要素的協同作用的結果。有效的激勵,一方面取決于職工個人,另一方面取決于環境因素。因此,在具體激勵企業中,大多數人是自我激勵的,這是激勵的最佳狀態。
3.建立激勵機制的考核反饋系統。企業思想政治教育的經濟效益問題是易被忽略的重要問題。企業思想政治教育創造經濟價值是通過兩次轉化而實現的。第一是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和管理,把先進的思想傳授給教育對象,使其逐步認識、理解、消化、轉變為自己的世界觀,表現為思想覺悟的提高。第二次轉化是由于人的思想覺悟的提高,調動了人們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創造出巨大的經濟效益。
建立激勵機制考核反饋系統,有利于及時反映企業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和取得的成效。在考核中,應堅持把定期和日常考核、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全而和單項考核、自我和他人考核、領導和群眾考核緊密結合起來。思想政治教育激勵機制是一個多要素綜合作用的復雜系統。為了使思想政治教育激勵對外界環境和內部結構做出及時有效的反應,就必須及時掌握激勵實施后的信息和考評效果。根據反饋來的信息或排除干擾,或調節系統各要素之間的關系,或改正系統運行方向使系統做出合乎目標的穩定有序的運行。
參考文獻:
[1]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陳秉公:21世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體系[M].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
[3]胡偉:試論現代企業人性化激勵[J].人才開發,2005.(10)
[4]陳少嵐:論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以人為本[J].思想政治教育,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