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歷史時期吉林省創新創業教育有了明顯發展變化,通過對吉林西部地區創新創業教育、人才培養與來源、人才結構與擁有、人才自主創業情況等方面的現狀進行具體分析;進而研究預測吉林西部創新創業人才需求趨勢,為制定吉林西部地區吸引創新創業人才戰略取向與具體策略提供借鑒參考。
一、吉林西部地區創新創業教育情況
在國內外掀起創新創業教育的高潮下,吉林省也開始重視創新創業教育,特別是吉林西部地區創新創業教育有了新發展。一是吉林省第一個創業教育與文化研究中心于2002年在白城師范學院建立, 2006年該中心被吉林省批準為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二是該基地出臺一系列有利于創業教育發展的政策和文件。主要制定了:《白城師范學院關于加強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實施意見》、《白城師范學院創業教育與文化研究中心管理與建設辦法》、《白城師范學院關于在教學中開展創業教育的意見》等8項政策和文件;三是在大學生課堂教學中開設就業與創業指導、數學建模等課程,從多層次多角度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業素質,使學生們在活動中能夠換位思考,更加準確的體會如何去做一個高績效的管理者,如何去做一個合格的被管理者,如何去做一個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創新創業者;四是舉辦系列創新創業活動。開展了“學生課外學術及科技作品競賽”、“創業計劃設計大賽”、大學生文化節、大學生科技節等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活動;五是設立“科研創新” 獎學金,鼓勵大學生開展創新學習和研究,并設立大學生申報立項院級科研課題若干項等;六是該基地研究的省級以上創業教育科研課題11項,其中《吉林省創業教育體系構建與實施研究》和《吉林省創業教育體系構建與模擬模型研究》、《吉林省西部中型城市重點技術領域選擇、開放型創業人才培養體系建設研究》分別是吉林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重點課題、吉林省教育廳重大課題、吉林省科技廳軟科學課題;獲得資助經費34.5萬元,學院另外匹配34.5萬元;七是幾年來在創業教育與文化研究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發表論文百余篇,著作、教材26部,出版了8期《創業文化研究內參》,為推進創業教育與創業文化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創業教育與文化研究中心成員吉林省高級專家趙志軍教授刊登在《教育研究》2002年4期《論提高教育素質》,被人大復印資料《教育學》2002年第8期轉載;獲吉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刊登在《教育研究》2006年4期《關于推進創業教育的若干思考》被2006年16期《新華文摘》、2006年6期人大復印資料《教育學》轉載;八是首屆“吉林省創業教育學術研討會” 于2007年6月在白城師范學院隆重召開。該會議由吉林省教育學會、吉林省高等教育學會、吉林省高校科研與學位管理學會主辦,白城師范學院和白城市教育局承辦,參加會議的有省內大、中、小學領導、教師代表,教育科學研究機構和省、市中小企業局等方方面面代表貳百余人。會議期間專家學者作了專題學術報告;會前經過省專家組鑒定驗收的省社科基金重點項目《吉林省創業教育體系構建與實施研究》取得了豐碩成果,為我省創業教育的開展提供了理論支持和實踐經驗。這次會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推廣該成果,帶動創業教育在我省各級各類學校的廣泛開展;使創業教育成為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并根據學校的實際創造性地開展創業教育;積極推廣好的典型,讓創業教育思想融入廣大教師思想中,創業精神融入學生的素質培養中,創業理念根植于社會各界人士的心中。
二、吉林西部地區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與來源情況
近年來,吉林西部地區,依托當地不同類型的大、中等院校,采取多種途徑為本地區培養了本專科大批創新創業人才。而且,每年全國一些大、中等院校又為本地區培養輸送一批人才。因此說,吉林西部地區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與來源渠道是暢通的,培養的是多層次的專業技術創新人才。例如白城師范學院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基地建設逐步完善。一是建立了創業教育研究室、創業文化研究室、創業實踐研究室和《創業教育與文化研究內參編輯部》等分支研究機構;二是機構設置配套,設有創業教育與文化研究中心培訓室、資料室、創業教育電子模擬訓練室,配備了計算機、移動投影儀等現代化辦公與教學設備;三是創辦了《創業信息研究》期刊(省內部);四是建立了創業教育與文化研究網站;五是加強創新創業團隊建設,通過優化組合形成研究中心團隊,現有專兼職研究人員24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10人,講師1人;博士4人,在讀博士1人,碩士10人;六是建立了創業教育實訓中心,為幫助學生將來邁出創業的第一步提供創業實踐機會,讓學生學當“老板”,學會如何做生意,如何面對客戶;幫助學生積累經驗、鍛煉能力;七是2007年6月白城師范學院被授予首批吉林省職業經理培訓基地(全省五個之一)。該基地的設立,是實施職業經理資格證書制度,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提出的“發展企業經營管理人員評價機構,探索社會化的職業經理資質評價制度”要求,是推進培訓的市場化和經理職業化的重要舉措;八是白城市政府為落實省委、省政府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精神,而制定的《白城市人民政府關于建立中小企業創業培訓基地工作方案》,并在白城師范學院設立白城市中小企業創業培訓基地。政府與學校聯合推進創業教育,這不僅僅是合作,更可喜的是將為學院實施創業教育,為廣大的創業者搭建實踐平臺,它必將對推進全民創業起到積極的作用。九是2007年8月第一期吉林省職業經理初級班培訓,在白城師范學院職業經理培訓基地順利畢業。
但是,由于多種因素造成,吉林西部地區大、中專院校培養出來的創新人才大多數都外流,造成西部創新人才資源不足;這主要原因是經濟條件、體制、觀念等因素的制約,需要出臺留住創新創業人才的好政策,避免大量專業技術人才的外流,特別需要拓寬創新創業人才的來源渠道。
三、吉林西部地區創新創業人才結構、擁有情況
吉林西部地區創新創業人力資源配置現狀總的看還不夠合理,其失衡是眾多因素“合力”作用的結果。既有人口因素的歷史積累,生態環境的制約,也有現實物質資源供給數量的相對匱乏,經濟運行機制的局限等,影響和制約著區域經濟社會的發展。吉林西部地區在勞動力人口文化水平上與全國東、中部地區相比,具有中等技術文化水平以上的勞動力低于東、中部地區水平。勞動力供求結構失衡, 低素質勞動力相對過剩, 高素質勞動力短缺, 這是形成吉林西部地區創新創業人力資源配置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白城市現擁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6萬余人,占全市人口總數的3.1%。而這些人才在創新能力方面還需要加強和提高,以適應吉林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本地區培養具有實際操作技能的中、高級技術人才和高級策劃、經理、管理人才比較少,總的看本地區創新創業人才結構不夠合理,需要調整。
四、吉林西部地區創新創業人才自主創業情況
在吉林省提出全民開展創業的戰略決策鼓舞下,吉林西部地區對創業教育給予高度重視。吉林西部對全民創業問題認識高度統一,開展全民創業是實現民營經濟騰飛的需要;是增強綜合實力的需要;是解決就業的需要;是國有企業改革的需要;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需要;是建設中國第四大經濟區的迫切需要。近年來參與創業層面廣泛,創業環境明顯好轉,對創業者扶持力度加大。創業的主體開始從膽量創業到知識創業,創業者年齡趨小;創業行業既有傳統勞動密集型的,也有資本密集和技術密集型的;創業的組織從無序向有序;政府推動創業行為從無為到有為。但是,受傳統觀念的影響,本地區的創新創業人才自主創業意識還不夠強,創業思想比較保守。因此,要樹立正確的創新創業理念,盡快的提高創新創業的積極性、主動性,以適應吉林西部中型城市重點技術領域選擇、開放型創業人才培養的需要。
五、吉林西部地區未來對創新創業人才需求趨勢分析
吉林西部的白城是新興的汽配、紡織、醫藥之城,區域商貿城,生態旅游城。在創新環境、技術創新機制建設和人才引進方面,已經為各種創新資源的集聚提供了良好的內外部環境。2007年8月國務院批復了《東北地區振興規劃》,它是中國第一個由國務院正式批復的地區性發展規劃,面對東北地區將建成中國第四大經濟區的大好發展機遇,縱觀吉林西部白城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比較優勢,支撐未來發展的資源優勢主要有五方面:一是風力資源優勢;二是石油資源優勢;三是煤炭優勢;四是農業資源優勢;五是土地和勞動力價格優勢。而正在逐漸顯現的產業的發展優勢有六方面:一是白城的能源;二是汽車零部件;三是農產品加工;四是紡織服裝;五是醫藥;六是建材等。白城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后發優勢正在形成,根據本地區的五項資源優勢和六大產業發展優勢以及發展趨勢,未來白城市需要大批的從事重點技術領域的創新創業人才。因此,為制定吉林西部地區吸引創新創業人才戰略取向與具體策略,實現“十一五”發展規劃,努力的培養和吸引適應吉林西部重點技術領域所需要、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掌握現代生產、管理、建設方面的理論和實際操作技能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是今后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工作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