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中資券商裁員降薪備“寒冬”
【本刊訊】(記者 宋燕華 范軍利)華爾街投行身陷窘境,中資券商也開始未雨綢繆,展開全行業的降薪裁員行動。本輪調整中,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下稱中金公司)、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交易所代碼:600030,下稱中信證券)等龍頭券商再度扮演先行者的角色,不過,采取的方式各有差異。
《財經》記者了解到,中金公司已開始裁員,首先從投行部入手,預計裁員比例達六分之一,尚無降薪之舉;中信證券則計劃采取“不裁員只降薪”的方式,薪水降低幅度最高可達20%。分析人士認為,由于行業“冬天”遠未到來,在可預期的未來,將有更多券商展開降薪裁員舉措,以降低成本壓力,但裁員幅度不會太大。
在行業龍頭開始“勒緊褲腰帶”的同時,另一些中小券商卻表示將尋找機會擴張。
“上一輪熊市行情那么慘淡,我們都沒有裁員,這一輪也不會。而且我們人員不多,賬上還有很多現金,只會借機收購,不可能扛不住。”一家中資券商副總裁說。
另一家中資券商總裁則向《財經》記者表示,降薪裁員只是控制成本的一種方式,還應該加大管理力度,提高經營效率。“經過幾年的牛市,一些券商機構過于龐大,浪費非常嚴重。手指縫里漏一點,一年就是個把億。”他說。■
(詳見《財經網》http://www.caijing.com.cn/2008-10-13/110019831.html)
股權變動
人保成為中誠信托第一大股東
【本刊訊】(記者 陳慧穎 張冰)中國人民保險集團公司10月16日宣布,經國務院批準,財政部將其持有的中誠信托有限責任公司32.35%的國有股權,以增加國家出資的形式全部劃撥給人保集團。人保集團目前已是中誠信托的第一大股東。
(詳見《財經網》http://www.caijing.com.cn/2008-10-16/110020932.html)
中信國金退市謀整合
【本刊訊】(記者 張曼)中信國際金融控股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代碼:00183)10月16日開始在香港交易所停牌,并計劃在11月5日退市。此前,中信國金依“私有化”方案,將其持有的中信銀行15%股權,轉給了中信集團和西班牙對外銀行(BBVA)。
(詳見《財經網》http://www.caijing.com.cn/2008-10-17/110021137.html)
證券
香港銀行市值回購雷曼“迷你債”
【本刊訊】(實習記者 王端)在香港持續近月的雷曼“迷你債”風波,出現突破進展。香港銀行公會10月17日表示,接受香港特區政府建議,將以市值回購雷曼“迷你債”。不過,市場人士預估,“迷你債”的抵押品價格只有原價的10%-50%。香港購買“迷你債”的人數超過3.3萬人。
(詳見《財經網》http://www.caijing.com.cn/2008-10-17/110021316.html)
人事
上海銀行行長陳辛將調任浦發銀行
【本刊訊】(記者 沈乎)上海銀行行長陳辛即將調任浦發銀行,很可能擔任副董事長一職。
53歲的陳辛曾任中國工商銀行上海市分行靜安支行副行長,浦發銀行信貸部總經理、浦發銀行董事、浦發銀行副行長;2004年初,出任上海銀行行長。2006年8月,因原董事長傅建華出任浦發銀行行長,董事長一職由陳辛兼任。
(詳見《財經網》http://www.caijing.com.cn/2008-10-17/110021073.html)
政 策
國內銀行首批新資本協議實施監管指引出臺
【本刊訊】(記者 溫秀 實習記者 方會磊)10月17日,銀監會正式對外公布首批監管指引細則,內容涉及銀行賬戶信用風險暴露分類、信用風險內部評級體系以及專業貸款、信用風險緩釋和操作風險等三項監管資本計量指引。
(詳見《財經網》http://www.caijing.com.cn/2008-10-17/110021311.html)
證監會叫停境外期貨投機行為
【本刊訊】(記者 喬曉會)中國證監會召集25家具有境外期貨套期保值業務許可證的國有企業的有關負責人,10月10日在上海座談,證監會主席助理姜洋對25家企業提出明確的要求:境外期貨投資要堅持套期保值原則,不得進行投機交易;建立嚴格的內控制度,形成完善的制衡機制;三要加強市場研究,培養合格人才,提高套期保值水平。

(詳見《財經網》http://www.caijing.com.cn/2008-10-16/110020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