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gle Page
新經典
《美國怎么了?——一個自由主義者的良知》
(美)保羅·克魯格曼著,劉波譯,中信出版社2008年10月第一版
不知是否是出版社已有準備,克魯格曼被宣布獲得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與這本書在國內上市幾近同時。迄今為止,克魯格曼的人生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前期是學術研究者,而后成了受歡迎和頗具影響力的評論家。正是由于他的雙重身份,有評論說,這期的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了一位“死人”,因為那個研究經濟學的克魯格曼已經死了。
本書并非他得以獲得諾貝爾獎的經濟學成就之作,倒可以說是他針砭時弊的檄文。作者對“二戰”后美國經濟與社會起伏的梳理,獨具洞見。作為自由主義者,他對政治影響力的認識,和對美國政府的批判,都可以成為我們打開此大師之作的理由。
《怪誕行為學》
(美)丹·艾瑞里著,趙德亮、夏蓓潔譯,中信出版社2008年10月第一版
這是一本行為經濟學的通俗讀本。英文標題其實更傳神,直譯過來就是“可預期的非理性——塑造我們決策的隱秘力量”。
如果你急于了解在國內各大學迅速興起的行為經濟學卻苦于讀不懂,這本通俗讀物簡直是為你寫的。你會突然領悟,卡尼曼在那些過于技術化的論文里試圖表述的“框架效應”,在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我們的選擇行為之所以會受“框架效應”的影響,是因為我們不具有“完備理性”的能力,在給定的可選方案集合內,可能會有一些我們不知道優劣的方案。
這部作品收集了很多有趣的故事,讀過之后絕不會后悔。看看為這部作品寫推薦語的諾貝爾經濟學家們吧,他們是麥克法頓(2000年因微觀行為計量研究得獎)、阿克勞夫(2001年因信息與行為經濟學研究得獎)、卡尼曼(2002年因行為心理學研究得獎)、阿羅(1972年因一般均衡和福利經濟學研究得獎)。
知識與情趣
《演化與博弈論》
(英)約翰·梅納德·史密斯著,潘春陽譯,王小衛校,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年10月第一版
如果作者和他的追隨者們懂得自我宣傳,作者一定已經得到了諾貝爾經濟學獎。如果未來諾貝爾委員們打算授予“演化社會理論”諾貝爾獎,他們開列的候選人名單中,必定會有這位作者的名字。
此書英文版1982年出版,時至今日,當我們閱讀演化社會理論時,會發現許多主題的展開,都要依賴作者的“演化穩定均衡”概念。書中“合作的演化”與“后記”兩章,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所謂“社會科學的基本問題”的來龍去脈。而數學系的同學們或許更熟悉其中的“生物演化基本方程”及其數學理論,也許還會因此書走進這一領域,而改變專業興趣。
《阿倫特為什么重要》
(美)伊麗莎白·揚—布魯爾著,劉北成、劉小鷗譯,鳳凰出版傳媒集團、譯林出版社2008年8月第一版
阿倫特一直備受爭議,因為她與海德格爾的曖昧關系,還因為她將“平庸”與“邪惡”聯系起來。很少有人閱讀或讀懂她晚年的作品《精神生活》,但她始終是受人愛戴的女性政治哲學家。
此書作者是阿倫特在紐約新社會研究大學指導的博士生,1974年獲得博士學位,次年,她的導師去世。遵循著導師的思想,她撰寫了《漢娜阿倫特:愛這個世界》和這本書。為什么阿倫特對活著的人仍然重要?因為,我們今天面對著比以往任何時代更多的惡和更少的寬恕。
《他鄉之稅:一個鄉鎮的三十年,一個國家的“隱秘”財政史》
田毅、趙旭著,中信出版社2008年10月第一版
這個故事發生在一個普通的北方小鎮。作者在這里采訪和生活了八年,才有了這部史詩般的鄉鎮財政敘事。自周以降,皇權實際可達的范圍和紳權能夠控制的范圍之間的均衡,與中國社會的很多問題相關。兩千多年來,這一均衡似乎總在“縣”與“鎮”之間徘徊,皇權弱時,紳權自治可擴展至“縣”,皇權強時,紳權自治則退縮至“鎮”或“鎮”以下。
后來,宗法社會被“鏟除”了,這一均衡格局卻難以改變。30年間,市場的不確定性、財政關系的不確定性和行政體制的不確定性,深刻地影響和改變著中國鄉村。“昨天雖逝,但未必塵埃落定,在流動的歷史迷霧中,我們仍需夾衣穿行。”
本刊研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