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安全鏈條逐一脫落,終釀成死亡72人、傷416人的“428”撞車事件
建成于1904年的膠濟線(青島-濟南),已有104年的歷史。它原計劃于2008年7月1日正式退出客運舞臺。然而,“428”火車相撞事故,給它的謝幕禮留下了濃重的陰影。
4月28日凌晨4時,T195次客車與5034次客車在膠濟鐵路ZH-6標段-淄博段王村至周村東區間相撞。72人遇難,416人受傷。舉國震驚。
三個月前,同樣在膠濟鐵路客運專線,ZH-1標段安丘至昌邑段發生動車組列車撞人事故,18名施工鐵路工人當場身亡;七個月前,ZH-3標段亦發生貨車出軌事故,所幸沒有人員傷亡。
膠濟線是中國興建最早也最為繁忙的鐵路干線之一,全長380公里。2003年以來,百年膠濟線以躍進的姿態,接連完成三次大提速,實現了從客貨混運、電氣化改造到客貨分離的“三級跳”,亦以一連串血的教訓、反復拷問近年來中國鐵路發展的路徑選擇。
5月7日,“428”事故發生后第十天,鐵道部派出六個督導組,奔赴全國18個路局,對安全生產情況進行全面大檢查。
亡羊補牢。這一“運動式”的檢查究竟能收到多大實效,目前尚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半年之間,同一線路連發三次重大事故、90條生命消逝,凸顯中國鐵路安全與效率的錯位已達極致。
如此事故不再是單純的災難事件,不僅是令人痛心的偶然。反思事故用鮮血印下的教訓,必須面對中國鐵路系統政企合一體制鑄就的制度性沉疴。

慘烈一幕
T195次列車尾部八節車廂超速脫軌,侵入右側上行軌道;三分鐘后,迎面駛來的5034次列車緊急制動未果,與之正面相撞
4月28日凌晨4時許,窗外漆黑一片。由北京開往青島的T195次列車,燈光如豆,在膠東平原蜿蜒穿行。
左、右、左。三下劇烈搖晃,44歲的青島人畢繼亮,從11號車廂8號中鋪,被甩到隔壁5號臥鋪地板上。火車傾覆了。
旁邊有人喊“救命”,那是位胖胖的中年男乘客。畢繼亮試圖爬過去。又是一下猛烈撞擊。一件行李落下,砸中他的腿,他再也動彈不得。
幾乎就在T195次列車上的畢繼亮跌倒的同時,從對面駛來的5034次列車2號車廂乘務員,29歲的吳娟,也聽到了車輪刺耳的“嘎嘎”聲。火車猛地頓了兩頓,像是急剎車;緊接著,一聲轟然悶響,劇烈的振蕩,天旋地轉,她一下子跌倒在地板上。
五分鐘前,吳娟剛剛交班,正和接班的小姐妹坐著說笑。等她站起來,發現剛接班的姐妹已被廁所水箱死死頂住,無法動彈,只能哭著請求吳娟:“姐,你救救我吧,求你了。”
半小時后,吳娟終于找到救援人員,把小姑娘拉了出來,發現她已經死去。
這是4月28日凌晨4時38分,發生在膠濟鐵路淄博段王村至周村東區間的慘烈一幕:因連續調度失誤,T195次列車尾部八節車廂超速脫軌,侵入右側上行軌道;三分鐘后,迎面駛來的5034次列車緊急制動未果,與之正面相撞。
當晚7時許,《財經》記者從北京驅車數百公里,穿過三道警方關卡,進入事故發生地。天已黃昏,救援現場燈光慘白。站在警戒線外可以看到,上千名鐵路工人身著橙色工作服,正在緊張清理現場、搶修線路。
時隔15個小時,事故現場依舊觸目驚心——兩臺大型吊車將嚴重變形的車廂吊起、裝車、運走。吊至半空的列車車廂內,斑斑血跡隱約可見。有工人從廢墟里拾到一只斷臂,顏色如土,令人不寒而栗……
5034次列車的牽引機車DF110400,亦滾落至路基下,車頭一面擋風玻璃已經破碎,像瞪著一只空洞的眼睛。
一位目擊者認出了正在現場指揮救援的鐵道部部長劉志軍。他獨自站在護坡上,頭發凌亂、神情沉郁,對著橫七豎八的受損車廂發呆。直到國務院副總理張德江的車隊駛來,才回過神來,迎了上去。
《財經》記者獲悉,T195次列車尾部脫軌傾覆后,司機安然無恙。5034次列車司機一名重傷、一名輕傷,目前均已脫離生命危險。
和家莊、前坡村是離事故地點最近的兩個村子,村民們第一時間見證了慘劇。
養殖戶張元府5時20分左右即起床。他騎車來到鐵路對面的自家狐貍養殖場,眼前的景象讓他大吃一驚:十幾節車廂從四五米高的鐵路路基滾下,車廂邊、鐵路上,全是受傷的乘客,不少人渾身是血,哭喊著親人的名字。
張元府扔下單車飛奔過去。他和另外三位村民是最先趕到現場的救援者,先后從車廂里救出了30多個人,其中包括一對年輕夫妻。妻子在旁呼救,丈夫已奄奄一息。張元府和村民費力地把他從車廂里抬了出來,幾分鐘后,他還是死了。
官方最終確認:“428”事故中72人遇難,416人受傷。傷亡合計超過了20年前的昆滬線特大列車顛覆事故,是建國以來傷亡人數最多的鐵路事故之一。
人們仍然記得歷史上的一幕:1988年1月24日,由昆明開往上海的80次列車運行至貴昆線區間時發生顛覆,造成88人遇難、202人受傷。時任鐵道部長的丁關根引咎辭職。
危險的“S彎”
T195次列車的脫軌點,正在臨時便線與膠濟鐵路原線撥接的最彎處
透過衛星地圖,可以清晰看到,“428”火車相撞事發地,是一條不足2000米長的彎道。
這條臨時彎道通車才四十來天,彎道的兩端與原膠濟鐵路相連,中間凸起,呈急促的“S”形。離這條臨時線不遠,“大尚莊雙線特大橋”正在修建中。大橋計劃于7月1日通車,并貫通建設中的膠濟客運專線。屆時,臨時便線將被廢棄。
“這段彎道太急了。”事故發生次日,一位現場施工人員向《財經》記者表示。
上述施工人員向《財經》記者現場指認,T195次列車的脫軌點,正在便線與膠濟鐵路原線撥接的最彎處。
根據物理學常識,彎道對火車行駛速度有直接影響。由于離心力的作用,列車在弧度過大的彎道上高速行進時,很容易發生脫軌傾覆。
4月28日上午,火車相撞后數小時,救援尚在進行中,鐵道部宣布免去濟南鐵路局局長陳功、黨委書記柴鐵民、常務副局長郭吉光職務,并迅速發布了一份初步調查結論,稱事故系由T195次列車超速行駛引起。這條便線限速80公里/小時,事發時,T195次列車實際時速高達131公里。
顯然,“彎道+超速”,是這次事故原因的基本定性。
不僅專業人員認為彎道走線有違常規,附近村民也覺得離譜。“每次火車過去,我心里都要‘咯噔’一下,覺得這路遲早要出事。”50多歲的和家莊村民耿永順說。
不過,鐵道部匆忙宣布的調查結論,并未透露此段路線為何形成這樣危險的“S”形、T195次列車為何超速,以及該路段為何要限速80公里/小時。
來自濟南鐵路局內部消息稱,鐵道部一度曾將調查結論下發至各鐵路局。但5月3日,調查結論被收回。
4月29日,國務院 “428”膠濟鐵路特別重大交通事故調查組成立。除鐵道部副部長彭開宙,調查組領導成員包括國家安監總局局長王君、監察部副部長郝明金、全國總工會副主席張鳴起等。
在成立會議上,國務院事故調查組組長、國家安監總局局長王君表示,“428”火車相撞,是一起典型的人為責任事故,調查組將著重調查鐵路路基、線路運行、機車狀況、調度指揮、信號系統、操作互控等方面的情況。
顯然,超速行駛只是火車事故表象。“問題彎道”、調度混亂,才是導致列車脫軌相撞的真正原因。
臨時便線
這些便線的使用壽命,多則三四個月,少則一兩個月;線路走向、設計時速亦各不相同。如此情況各異、變化頻繁,對鐵路調度部門的考驗超強,安全保障難度陡增
由和家莊村口看過去,大尚莊雙線特大橋數十根橋墩已經立好,數百名路橋工人正在緊張施工。按照要求,大橋必須在7月1日前貫通,以確保膠濟鐵路客運專線在奧運前通車。
大尚莊雙線特大橋全長2200米,橫跨309國道和老膠濟線,是膠濟客運專線ZH-6標段的控制性工程。其施工進度,直接影響到ZH-6標段,乃至膠濟客專全線能否按時貫通。
由于該橋系在膠濟鐵路電氣化線基礎上修建,施工期間,必須另修臨時便線供列車通行。大橋建成后,老膠濟線將改為貨運專線,便線廢棄。這條施工編號為DK310的臨時便線,即是專門為大尚莊雙線特大橋施工臨時修建的。
自濟南至青島,364公里長的膠濟鐵路客運專線上,這樣緊張的施工場面比比皆是。
50多歲的和家莊村民耿永順對這條家門口的鐵路耳熟能詳。他回憶,從小到大,膠濟線一直沒什么變化,火車速度連小孩子都追得上。直到2003年,新任鐵道部領導提出,中國鐵路要實現“跨越式發展”,膠濟線電氣化改造開始強力推進。
2006年,電氣化改造工程完工不足一年,被稱為“奧運工程”的膠濟鐵路客運專線啟動。部分剛修成的電氣化新線,面臨再次推倒重修。
曾有公眾質疑,2003年初,青島即被確定為北京奧運會帆船比賽舉辦地,決策者為何不在膠濟線電氣化改造時,同步規劃修建客運專線?這一疑問,迄今未有部門正面回應。
不過,“奧運工程”既已啟動,則工期不容更改。一切招標、設計、施工表,均需圍繞奧運會開幕時間倒計時。
按照計劃,客運專線必須在2008年5月底全線貫通,7月1日正式通車,以確保奧運會期間行車安全。2006年12月,招標工作完成;2007年1月,九家中標單位同時進場施工。此時,工期僅余17個月。
官方資料顯示,膠濟客運專線基本上與現有膠濟線平行,364公里總長度中,需新建線路173公里、利用電氣化改造后的線路149公里、利用膠濟鐵路原有老線路42公里。建成后,膠濟線將實現全線客貨分離,客運專線時速可達200公里—250公里;濟南至青島將由目前的四個小時車程,縮短至兩個半小時。
一位施工單位技術人員告訴《財經》記者,客運專線一半左右的線路,需在現有線路基礎上加以改造。由于膠濟線本身運輸極為繁忙,在既有線路改造施工時,需修建臨時便線,與現有線路撥接,以保證膠濟線正常運能。
這些便線的使用壽命,多則三四個月,少則一兩個月;線路走向、設計時速亦各不相同。如此情況各異、變化頻繁,身處列車提速時代,對鐵路調度部門的考驗可想而知。
另一方面,為了搶工期,施工單位除從外地項目抽調了大量技術人員增援,臨時雇傭農民工的現象也很普遍,這進一步加大了施工管理的難度。
似乎并非巧合,2007年9月16日,膠濟客運專線ZH-3標段濰坊西到昌樂段因違章施工,就曾發生過一起路基塌陷事故,致使一列貨車15節車廂出軌,幸未有人員傷亡。
2008年1月23日,ZH-1標段安丘至昌邑段發生動車組列車撞人事故,18名正在修建臨時便線的鐵路工人當場被撞身亡。

90度大拐角
一方面是拆遷分歧障礙難以短期克服,另一方面是“奧運工程”工期已刻不容緩。鐵路部門最終選擇了冒險方案
4月29日凌晨,中斷22小時的膠濟線恢復了通車。上午8時左右,一列動車組列車駛至事故路段前方,驟然減速,以不足30公里/小時的速度,緩緩通過“S”形彎道,仿佛一條被掐住咽喉的長蛇。
列車被迫減速,與這條臨時便線的驚人彎度有關;而災難的發生,也在于這近乎90度的大拐角。
《財經》記者調查獲知,彎度的背后,隱藏著鐵路部門與當地村民的爭端沖突。
按照設計單位鐵道部第二勘查設計院的最初方案,臨時便線可緊鄰施工線路修建,這樣“S”形弧度會小得多。不過,這一方案需從和家莊中間穿過,拆遷房屋111戶。
和家莊村黨支部書記王隆治告訴《財經》記者,算上老膠濟線、電氣化新線和這條臨時便線,和家莊周圍已經有三條鐵路通過了,累計有300多畝土地被征用,全村已經成了一個大鐵路工地,晝夜喧囂,不得安寧。
因為拆遷補償問題,2004年,和家莊村民就曾與鐵路部門發生過激烈沖突。
多位村民告訴《財經》記者,2004年膠濟鐵路電氣化改造時,新修線路從和家莊中間穿過,占用土地100多畝,拆除房屋168戶。但鐵路部門只同意支付250元/平方米的拆遷補償,房齡超過50年的還要減半,農田則基本上是無償征用。村民當時全部反對。
2004年7月8日上午,上百名不明身份者突然襲擊了和家莊村民,數十名村民被打傷。憤怒的村民攔阻膠濟鐵路長達90分鐘,數名村民因之入獄。經此抗爭,鐵路部門將拆遷補償提高至350元/平方米,但許多村民依然建不起新房。
一方面是拆遷分歧障礙難以短期克服,另一方面是“奧運工程”工期已刻不容緩,鐵路部門最終選擇了冒險方案。修改后的臨時便線,以兩個近乎90度的大拐角,繞開了和家莊居民區,從鄰村麥地穿過,彎道半徑達400米。
便線施工方中鐵二十局集團第四工程公司一名技術人員向《財經》記者表示,大尚莊特大橋只要四個月就能修好,屆時便線就廢棄不用。便線改從鄰村農田穿過后,雖然彎度增加了,但是不用拆遷,還利用了老膠濟線的四個涵洞,成本降低很多。
村支書王隆治告訴《財經》記者:修這條便線,鐵路部門沒有拆居民一塊磚頭,基本上沒掏補償費。
然而,心存僥幸的人們當時恐怕沒有想到,這條臨時便線的大彎道,就這樣埋下了災難的種子。
致命超速
一系列保證列車安全運行的措施,竟然在短短的時間內相繼統統失靈
2月中旬,這條編號為“DK310”的便線如期建成通車。和家莊村村民注意到,一開始,列車通過速度很慢;幾天后,速度就開始加快。
《財經》記者得知,這段“S”形臨時便線,最初限速僅25公里/小時,后來提高到45公里/小時,進而提升至80公里/小時。這已經是便線設計時速的最高極限。
對于T195次這樣常規限速為140公里/小時的特快列車而言,如果行駛在正常線路上,131公里/小時并非一個危險的速度。但對這段“S”形彎道來說,這個速度無疑是一場災難。
亦有施工單位技術人員認為,T195脫軌,除了速度太快的原因,可能和這條便線剛剛修好、沉降不夠也有關系。
沒有人知道,4月28日凌晨,當T195次列車司機,以每小時131公里的速度駛過這段“S”彎道時,他是否感到了恐懼。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進入彎道前,沒有任何人提醒他即將面臨的危險。而131公里的高時速,也并非司機自己可以選擇。
目前,中國鐵路運輸實行的是以行車調度為核心、以站和段為基礎、鐵路局和鐵道部二級管理的統一調度體制。西南交通大學教授杜文告訴記者,按此制度,T195次列車司機出發前,必須先到北京機務段更新運行監控器IC卡。調度員將列車運行各路段最新限速數據寫入IC卡后,司機才能持卡啟動運行監控器,開動機車。列車運行途中,如果實際速度超過了運行監控器設定的速度,將被強制制動。
換言之,火車開行速度并非由機車司機決定,而是由調度部門決定的。
即使北京調度員因某種原因漏寫了IC卡限速數據,導致列車運行至限速路段,實際限速與運行監控器設定速度不符,則還有兩道最后防線:一是限速路段前站值班員,應通過無線電與機車司機確認限速命令,即所謂“車機聯控”;二是鐵路工務人員應在限速路段現場放置醒目減速信號,便于司機了望執行。
看上去,這似乎是一個環環相扣、滴水不漏的“保險箍”。然而,事實就是這樣殘酷無情:根據國務院事故調查組公布的初步調查結論,這一系列保證列車安全運行的措施,竟然在短短的時間內相繼統統失靈。
4月27日22時50分,沉沉夜色中,當T195次列車緩緩駛出北京站時,安全隱患即已悄然埋下。此后,無論是被其甩在身后的北京鐵路局機務段,還是前方千里之外的濟南鐵路局調度所,或是距離事故彎道咫尺之遙的王村車站值班室,都一次次喪失了挽回悲劇的最后機會。
調度亂象
原本可以避免的安全隱患,在隨后的幾天內,被各種偶發因素不斷放大,所有的安全鏈條逐一脫落,悲劇最終成為必然
稍有鐵路常識者都知道,在既有繁忙線路上施工,施工線路與運營線路夾度小、距離短,施工難度和安全保障難度極大。
膠濟鐵路客運專線自2007年1月開工以來,有九個標段同時施工,近20座特大橋需跨越既有鐵路,其中大部分需修建臨時便線。但是,鐵路部門始終未對膠濟線采取特別調度安全措施,仍然實行常規調度制度。
據鐵道部內部一名技術人員介紹,在鐵路系統內,行車調度命令與客車調度命令由鐵道部下發,而施工調度命令由鐵道部下屬各路局調度所向相關機務段下發送達。如DK310便線的臨時限速命令,就由濟南鐵路局調度所送達北京機務段,再由北京機務段層層下發,直至T195次列車司機。
3月中旬,DK310便線建成通車后,濟南鐵路局曾發布4240號調度命令,對該區域臨時限速80公里/小時。這一速度,正是便線的設計最高時速。
熟悉鐵路調度體系的人士對這一做法提出了質疑,認為鑒于膠濟線大面積改造施工的情況,濟南鐵路局應將路段限速情況列入技術基礎資料,而不能長期以臨時調度命令代替。這種做法,實際上是加大了管理中的安全風險與隱患。
不幸的是,這一原本可以避免的安全隱患,在隨后的幾天內,被各種偶發因素不斷放大,所有的安全鏈條逐一脫落,悲劇最終從隱患變成事實。
4月23日,濟南鐵路局發布《關于實行膠濟線施工調整列車運行圖的通知》(下稱154號文件),決定自2008年4月28日零時起,調整管內部分列車運行時刻。 也許是意識到了DK310便線所隱含的安全風險,154號文同時將DK310便線的臨時限速,改為正式圖定限速。
但是,這份即將在四天后執行的重要調度文件,濟南鐵路局并未通過鐵路系統專門用于數據交換的TMIS系統發送,而是采取了車遞平信的方式遞送。文件最終未能送達北京機務段調度人員手中,原因不明。
材料顯示,4月26日12時零9分,濟南鐵路局調度員根據154號文件,發布了4158號調度命令,要求自4月28日凌晨零時起,取消包括4240號在內的多個施工路段限速命令。
不過,4158號命令并未說明,被取消的4240號限速命令,已在154號文件中變為正式圖定限速。
4158號命令很快通過TMIS數據交換系統送達北京機務段。由于并未接到154號圖定限速命令,北京機務段調度人員便只按照4158號調度命令要求,取消了對DK310便線的限速數據。從而,當T195次列車經過千里之外的S彎道時,它可以按照直達特快的一般限速要求,即在每小時140公里的范圍內運行。
4月27日晚間,T195次列車司機拿著沒有了DK310便線限速數據的IC卡,登上了機車,向千里之外的山東青島進發。
而就在半個小時前,由北京開往青島的T25次列車,亦準點從北京站發出。
T25次與T195次一樣,同樣是北京機務段跨局運行,同樣是開往青島,同樣是直達特快車,時間只相隔半小時,都在零點后通過事故路段。
4月28日零時,濟南鐵路局管內開始啟用調整后的新列車運行圖。于是,T25次和T195次列車,分別成為取消4240號限速命令后通過DK310便線的第一列和第二列外局列車。
目前尚不清楚T25次列車通過DK310便線時的實際速度。其得以安全通過,或是由于司機及時發現了限速標志,主動減速;或是事故路段前站王村車站值班員嚴格執行了車機聯控,及時與司機確認。
只是這樣的運氣,并不屬于T195次列車和5034次列車上遇難的72條生命。
4時零2分,已是黎明時分。在接到多名司機反映該路段車體晃動劇烈、現場臨時限速標志與運行監控數據不符的報告后,濟南鐵路局調度所緊急補發了4444號調度命令,重申了對DK310便線實行80公里/小時限速。不過,這份緊急命令未能及時傳達到T195次列車司機手上。
此時,T195次列車已經逼近事故路段前站王村站。正忙于列車運行圖調整工作的車站值班員,全然不知之前調度公文旅行過程中的致命疏忽,并未與司機確認4444號限速命令,使得最后一個可能扭轉悲劇的機會就此喪失。

疲憊的鐵路
鐵路系統長期依賴于準軍事化手段、靠責任層層加碼實現的“內部改革”,越來越難以為繼
4月30日上午,《財經》記者來到事故路段的前站王村。不大的車站院落里,停著數輛“魯A” 牌照的越野車。身穿警服的調查人員不時進出,空氣中彌漫著緊張的氣氛。
“這里每天都要通過160多輛列車,高峰時每一兩分鐘就有一列。”一位值班調度員緊盯著控制臺,頭也不抬地回答《財經》記者的提問。
在他的前方,擺著濟南鐵路局剛剛下發的4138號調度命令,內容為:4月29日凌晨兩點膠濟線恢復通車起,至4月30日凌晨2時30分止,DK310便線限速30公里/小時;4月30日凌晨2時30分起,至下一調度命令發出時止,該路段限速80公里/小時。
54歲的調度值班員馬繼水告訴《財經》記者,按照調度作業流程,對上述限速命令,值班員需通過列車無線電,與通過的列車司機逐一確認無誤。一旦因人為疏忽沒有確認,則有可能留下事故隱患。
目前,尚不清楚當日值班員未與T195次列車司機確認4444號限速命令的真實原因。不過,業內人士認為,就在T195次列車通過前幾個小時,濟南鐵路局管內列車運行圖全面調整,列車運行時刻、牽引機車、列車車輛、限速區段等,均發生變化。基層值班人員正忙于應付列車運行圖調整。
“428”火車相撞事故發生后,王村車站當日值班員被停職審查。原本就不輕松的馬繼水和同事們,工作壓力更大。他透露,現在,調度室都是三人同時當班。當天上午10點他就過來了,傍晚稍微休息一會兒,起來接著值夜班。到第二天凌晨4點回家睡覺,下午4點,再過來上班。
《財經》記者采訪了上海鐵路局、濟南鐵路局、烏魯木齊鐵路局多位機乘人員,發現每位受訪人員的月工作量,幾乎都在200小時以上。而鐵路系統的規定是,列車司機每月工作量不得超過170小時。
業內人士認為,前幾年,鐵路系統大力推行主輔分離、減員增效等內部改革,但相應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并未跟上。一方面,鐵路基層員工工作強度增加大于工資增長速度,不滿情緒增加;另一方面,也使得鐵路系統長期依賴于準軍事化手段、靠責任層層加碼實現的“內部改革”,越來越難以為繼。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淄博車務段員工告訴《財經》記者,由于勸退了大量臨時性工作人員,新招工作人員又遲遲不到位,淄博機務段只能定期安排員工赴偏遠小車站輪崗。輪上的,往往一去就是三個月、半年,基本上無法照顧家庭。
另一位哈密機務段司乘人員則抱怨,自己幾乎從來就沒有拿過全工資。因為總會有違章的時候。
4月28日凌晨,T195次列車抵達王村車站時,事實上已經晚點近半個小時。按照正常時刻,列車應在4時19分抵達淄博車站。
“鐵路局管內晚點可以做成正點,司機壓力并不大;跨局晚點則直接影響到運行正點率考核,要罰款好幾百元。”一位常年從事機務工作的上海鐵路局員工告訴《財經》記者。
目前尚無從核實T195次列車司機高速行駛,是否有追回晚點時間、避免罰款的因素。但是很顯然,在接近這條危險彎道時,列車絲毫沒有減速的跡象。
1997年以來,中國鐵路已經完成了六次大提速。其中,2004年4月第五次大提速后,中國鐵路機車安排方式發生了重大轉變,絕大部分司機和機車,由原來的本鐵路局范圍內牽引列車,擴充為跨鐵路局牽引列車。大部分直達線路只安排一輛機車、兩名司機牽引到底,連續工作十個小時左右,鐵路系統內部,稱之為“機車長交路”。
由北京開往青島的T195次列車,即屬于這樣的“機車長交路”。自4月27日22時50分駛離北京站起,兩名機車司機已連續行駛了近六個小時。
沒有得到任何前方限速的提示,亦未意識到黑暗中的巨大危險,T195次列車以131公里/小時的夸張姿態,向“S”形彎道飛駛而去,并定格為黑色和血腥。
這輛注定載入中國鐵路史和安全事故史的悲劇列車,慘痛地提醒著人們中國鐵路的沉重現實,警示著鐵路改革的復雜性和緊迫性。■
資料
鐵路重大事故一覽(1971年至2008年)
▲1971年12月7日,451次近郊列車與837次貨車在京廣線琉璃河站發生尾追相撞,造成14人死亡,22人受傷,中斷行車1小時40分。
▲1978年12月16日南京開往西寧的87次列車在隴海線楊莊車站與西安開往徐州的368次列車相撞,造成106人死亡,218人受傷,中斷行車9小時30分。
▲1988年1月17日,三棵樹開往吉林的438次列車,運行至拉濱線背蔭河車站時,因列車制動失靈冒進信號,與進站的1615次貨車發生正面沖突,造成19人死亡,76人受傷。
▲1988年1月24日,昆明開往上海的80次列車,運行至貴昆線且午至鄧家村區間時,發生顛覆,造成旅客及鐵路職工死亡88人,傷202人,中斷正線行車44小時33分。時任鐵道部長丁關根引咎辭職。
▲1988年3月24日,南京開往杭州的311次列車,運行到滬杭外環線匡巷車站時,與長沙開往上海的208次旅客列車發生正面沖突,造成28人死亡,99人受傷,中斷行車23小時。死者中有27名是日本旅客。
▲1989年6月26日,杭州開往上海的364次列車運行至松江和協興間發生爆炸,造成24人死亡,39人受傷,中斷正線行車4小時7分。
▲1992年3月21日,南京西開往廣州的211次列車在浙贛線五里墩車站冒進、冒出信號,與進站的1310次貨車發生沖突相撞,造成15人死亡,34人受傷,中斷行車35小時。
▲1993年7月10日,北京開往成都的163次列車,運行至京廣線新鄉南場至七里營間,與前行的2011次貨車追尾,造成40人死亡,46人受傷,中斷正線行車11小時15分。
▲1994年1月15日,襄樊開往北京的250次列車,運行至漯寶線余官營車站時,與站內停留的3173次貨車發生正面沖突,造成7人死亡,12人受傷,中斷正線行車3小時9分。
▲1997年4月29日,昆明開往鄭州的324次列車,運行到京廣線榮家灣時,與停在該站的長沙開往茶嶺的818次列車相撞,造成126人死亡,230人受傷。
▲1999年7月9日,武昌開往湛江的461次列車,運行至衡陽北和衡陽車站間發生脫軌,造成9人死亡,40人受傷。
▲2008年1月23日,北京開往青島的動車組D59次列車運行至膠濟線安丘至昌邑間,發生重大路外交通事故,造成18人死亡,9人受傷。
本刊記者楊彬彬根據公開資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