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
中國經濟短期風險何在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教授 羅德泰爾斯(Rod Tyers)
“美國與歐洲金融沖擊及其對中國影響”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簡報
2008年5月4日
模型研究顯示,中國經濟會因兩個主要出口市場(美國和歐洲)的金融沖擊而變差的看法是不正確的。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不會減慢,甚至可能會提高。
但是,中國經濟在短期中可能會面臨以下一些問題:首先,中國的投資占GDP的比重在目前已經達到45%,因此吸收更多投資的能力可能受到限制;其次,中國在短期內可能會遭遇出口量的下降或增速減慢,因此出口部門企業和工人的利益可能受到一定損害;再次,由于實際匯率等于名義匯率與相對價格的乘積,實際匯率升值會導致人民幣升值或通貨膨脹,或二者兼有,事實上中國已經遭遇了這種情況;最后,新的金融資本將會進入中國,其中一些FDI(外商直接投資)是合法的,但另外一些可能不完全合法、違背資本管制規則,并具有很強的流動性,從而提高了風險,加大了管制難度。
中國政府可以推行一些措施來應對這些問題。一種可能的措施是加強對流入資本的管制。這能幫助中國規避或降低投資熱潮,以及與之相伴隨的實際匯率升值。但如果上述措施難以發揮效力,則中國可以推行另外一種措施——增加儲蓄,亦即加速儲備的積累,從而抵消資本流入對于國際收支平衡所造成的影響。
這一目標可以通過緊縮性財政政策,由中國人民銀行出售對沖債券(sterilization bond)來實現。

宏觀
人民幣均衡匯率實現路徑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 何帆
“匯率浮動 以動謀定”
社科院國際金融研究中心論文
2008年4月28日
在當前形勢下,通過暫時嘗試人民幣匯率完全自由浮動,可以成功打掉市場上對人民幣升值的單邊預期。但最適宜的升值幅度不是一次到位,而是要升到大約一半的位置。這樣,看多和看空的力量勢均力敵,就創造出一個“均衡”的匯率。
然而,即使央行猜測到最合適的升值幅度,仍難以贏得市場信任。因此,讓市場自己選擇,才能完全掃清市場上猜忌的疑云。
首先,市場上大部分人對今年美元兌人民幣升值幅度的預測都在10%左右;同時根據對人民幣無本金交割遠期市場(NDF)的觀察,一年期美元兌人民幣的升值幅度也在10%左右。換言之,讓市場自己去選,也會大體選擇升值10%左右。其次,中國外匯市場上,最大的美元賣方是中國銀行等國有商業銀行,即使人民幣匯率完全自由浮動,也不可能大規模拋出美元頭寸。最后,建議貨幣當局暫時放開匯率浮動,以檢驗市場的多空博弈、體察由波動指向的“均衡”匯率,其后可以通過有管理的浮動匯率,隨時加強管理。看到市場的底牌后,央行再行出牌,就能有更大信心,市場和政府的默契會自此形成。
政策
應對“中國制造”難關
商務部政策研究室 王子先
商務評論“共渡難關,實現中國
制造的順利轉型”
2008年4月30日
去年伊始,“中國制造”面臨的內外部壓力驟然加大。對于各級政府來說,近期一個重點任務應是采取有效政策措施,緩解企業遭到的各方面壓力,減輕調整陣痛。一是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二是循序漸進,推動產業梯度轉移和加工貿易向中西部的梯度轉移;三是將貿易與產業、金融、財稅政策等相結合,為出口創造穩定的政策環境;四是改善出口公共服務,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
金融
銀行業如何防范信貸危機
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 汪利娜
“美國次級債危機的警示”
2008年5月
從國外的經驗來看,借款人的基本特征、還貸能力和抵押物,都與違約率密切相關。香港在亞洲金融危機中資產價格大幅縮水,但是銀行卻沒有出現違約率大幅上升的問題,就是因為香港銀行業,對個人住房貸款有嚴格資格審查標準,借款人購房多是用來自住,職業穩定,收入現金流不變,房產使用價值不變,仍會按期還貸。
中國商業銀行在擴大個貸業務中應避免“政績目標”等非經濟和非理性色彩,減少行政手段介入信貸資金配置,加強對借款人還貸能力的審查,對不同信用風險等級的借款人實施不同的風險定價、借貸標準,包括自有資本金、首付比例、利率、期限等,以促進銀行從服務風險定價向客戶風險定價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