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內禽流感三襲香港。嚴控過程中,港府與活雞銷售業者的博弈是另一項挑戰
從事活雞零售行業長達28年的香港人黃偉泉,已經十天沒有工作,原因很簡單:香港自6月11日起對市面上所有活雞檔下達了禁售令。
6月7日,香港漁農自然護理署(下稱漁護署)對市場進行禽流感例行檢查時,在深水埠保安道街市三個活雞攤檔抽取的糞便樣本中,發現了H5N1禽流感病毒。
四天后的6月11日,香港特區政府又分別在香港北區、屯門區和南區的另外三個零售街市,以及早前查出禽流感病毒的保安道街市的另外一個雞檔抽取的樣本中,也發現了H5N1病毒。
這是2003年來香港首次發現H5N1禽流感病毒,且疫情已呈擴散之勢。
香港上一次禽流感暴發是在1997年,疫情致使六人死亡,150萬只家禽被撲殺;2003年2月,香港再現禽流感病毒,兩人受感染死亡。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2003年以來,包括中國、越南、印尼等15國在內,共有383人感染了禽流感。
緊急防疫
疫情又現,對于多年來在嚴防禽流感上不遺余力的香港特區政府來說,不啻于當頭一棒。政府當即采取緊急防疫措施,包括提出活雞檔須實行“日日清”在內的緊急辦法。
6月7日,在發現禽流感當天,香港食物及衛生局局長周一岳即召開記者會,宣布立即屠宰并銷毀保安道街市超過2000只家禽,并將原本每月兩次的街市清潔日提前,全面清洗香港各街市的零售點,加強巡視各零售點、批發市場和本地農場;派員前往內地了解供港禽類有無受到影響,并暫停進口內地活雞輸港和暫停本地養雞場活雞的輸出。

在多個街市均發現病毒蹤跡后,政府進一步采取措施,屠宰香港市面所有可出賣的活雞。6月11日,政府共屠宰了約3000只活家禽并加以銷毀,同時還銷毀了4700只已經由攤販屠宰過的家禽和1.27萬只冰鮮家禽。在隨后的調查中,香港漁護署和食環署追本溯源,調查了所有相關的批發商、本地養雞場和供港活雞的內地注冊農場,在這些地點都沒有發現禽流感病毒的存在。
據世界動物衛生組織的指引,香港從6月11日開始,暫停從內地進口活雞21天;本地家禽農場的活雞也被勒令禁售。
同時,香港政府決定效仿澳門“日日清”的作法,即活雞不留過夜,每日清洗零售攤檔,減少病毒積聚蔓延的可能。但這一主張遭致業界強烈抵制及反對黨狂轟。兩周來,香港禽流感防疫戰已升級為政府與業界的對抗。
病源之疑
疫情現身后,病源成為當局追查的重點。
和內地以往發生的禽流感情況不同,香港這次僅僅是在雞的糞便里面發現了禽流感病毒,市場上未見病雞和死雞。
香港大學微生物系主任袁國勇對《財經》記者表示,這種情況存在幾種可能性:不完全免疫雖然使家禽避免了禽流感的病癥,卻不能夠阻止病毒的傳播。也有可能是,有商販發現病雞之后,沒有按照規定上報政府,而是私自將病雞處理掉。
分析認為,不完全免疫的原因有兩個。其一,港大微生物系教授管軼認為,給活雞注射的疫苗有可能失效。
據悉,香港自十年前開始實行注冊農場制度,規定內地供應香港的生禽必須來自這些注冊農場。注冊農場主要設在廣東省,一律執行嚴格的措施保障生禽的健康和衛生。后來香港特區政府規定,冰鮮雞、冷藏雞和新鮮的禽蛋供應也要遵守類似的注冊農場制度。為了防范禽流感,從2003年開始,政府對注冊農場和本地農場的家禽實施了防疫注射計劃。家禽在成長過程中,會接受數次禽流感疫苗的免疫注射。
但食物與衛生局局長周一岳否認疫苗失效的可能性。港大微生物系主任袁國勇也對《財經》記者表示,疫苗沒有失效。他提出的第二個有可能的原因是,患病的雞來自注冊農場以外的源頭,經走私渠道進入香港市場。
有業內人士告訴《財經》記者,走私雞在香港市場非常普遍,由于監管上有困難,沒有人知道市面上的雞只有多少是經過防疫的健康雞、還有多少是來源不明的走私雞。
香港媒體還提出了另一種質疑。據當地媒體報道,香港活雞市場一直供不應求。去年以來,有餐飲業界代表不斷向政府施壓,要求放寬從內地輸入活雞的管控。這些代表提出的理由是,香港處理禽流感經驗豐富,認為政府對進口活雞管控得過分嚴苛,不合時宜。今年4月,香港食物與衛生局放寬廣東雞輸港限制,規定廣東不論是否暴發H5N1禽流感,只要輸港雞場沒有牽涉在內,便可繼續輸雞來港。相對過去只要在廣東任何地點出現疫情,香港立即禁止從廣東進口活雞21天的做法,這極大地放寬了管制。
香港媒體評論稱,周一岳在明知廣東出現疫情仍放松管制,是“自毀長城,令十年力抗禽流感道行一朝喪”;而錯上加錯的是,在6月7日發現病毒后,未即時全港禁售,直到四天后病毒蔓延方下禁令。
業界對抗
屠宰、銷毀及禁售只是處理疫情的第一步。接下來怎么辦,成為各界的爭論焦點。
香港特區政府之前曾多次表示,取締生禽市場、建立中央屠宰是解決香港禽流感問題的終極解決方案。去年11月,食物及衛生局宣布,將于今年年中就中央屠宰工廠項目公開招標,預計將在2011年之前在香港實現活雞中央屠宰,在市場上銷售鮮宰雞以取代活雞銷售。但由于未能和業界就有關賠償達成一致,這項計劃目前沒有實質的進展。
立法會議員黃容根并不認同推行中央屠宰。他說,香港毗鄰深圳,兩地工資成本懸殊。在香港中央屠宰的成本是每只雞10港元,在深圳只有0.50元人民幣,相差20倍。加上其他中間環節的費用,香港本地屠宰后整雞的售價是在深圳屠宰后運來香港售價的3倍。市民會很自然選購在深圳屠宰的雞。
活雞零售商黃偉泉也不贊同中央屠宰。他說,在香港建造中央屠宰廠成本要在2億港元以上,回本要最少14年。私人投資可能性很??;政府投資則會被質疑是浪費納稅人的錢財。
無論是最終實現中央屠宰還是以冰鮮雞代替活雞供應,都將意味著香港從事活雞飼養、批發和零售行業的至少4000余人的生計會受到影響。
6月14日,香港立法會召開特別會議,邀請本地家禽批發、零售、運輸行業的代表和政府、立法會議員共商禽流感事件的對策,會上政府方面提出“日日清”方案。但零售業代表稱,這項措施會使零售雞販無法經營而結業。會場外,有200多名受影響的業界人士示威,反對“日日清”,同時也對停售活雞三星期表示不滿,稱此舉使得業界蒙受1億港元的損失。但周一岳態度強硬,表示如果業界不愿意,政府會考慮緊急立法來處理。
事實上,在禽流感問題上,賠償問題一直是病毒之外香港特區政府面臨的最大挑戰。
2005年,為逐步取締生禽市場,香港特區政府曾經推行一項自愿退回雞牌計劃,讓從事養雞和零售的業內人士自愿退回牌照,并領取一定的賠償金。根據攤位和養雞場的面積來核算賠償金額,零售商和養雞場主最多可以獲得50萬港元和450萬港元的賠償金。計劃實行之后,已經有約370多個零售業主和100多個養雞場交出了牌照。目前,香港共有50個雞場、63個批發商、469個零售雞檔和300輛運送活雞的車輛。
時隔三年,由于通貨膨脹等因素,業界的開價早已今非昔比。作為港九新界家禽批發零售商會的主席,黃偉泉對《財經》記者說,如果這次政府要求業界退回牌照,他們要求的賠償金額會是2005年的10倍。
“如果是強制性的退牌,賠償金額要求當然要高一些。我們如果上交了牌照,就別無生計了。”黃偉泉對《財經》記者說。
在香港民建聯議員黃容根看來,即使以高昂的賠償金額為代價,養雞業人士也不希望退出這個仍有利可圖的行業,特別是那些做家族生意的人。
此外,對于禁售令及屠宰令給行業造成的直接及間接損失,行業代表也提出不同的賠償要求。
周一岳就賠償問題的回應是,需要向業界了解所要求的賠償金額是如何計算得來的,“我們不會像在街市講價那樣,我們應該有一定的機制,例如營業額是多少,損失是多少,怎樣才算合理。”
在各方爭論不休的情況下,黃容根與養雞業代表一起向政府提出了替代方案。首先是恢復香港本地的活雞供應,然后可在政府的監管之下,實現從活雞輸出、定點宰殺到零售“一條龍”式的服務,整個過程也可以實現消費者與活雞隔離,減少病毒傳人的機會?!案匾氖牵屵@個行業不至于消亡?!?/p>
6月7日后,香港養雞場現有的150萬只活雞被暫停上市。業內分析,這些雞可能難逃被屠宰銷毀的命運?!斑@對香港的養雞人士來說并不公平,因為這150多萬只活雞都是健康的,養雞戶每天還要支付高額的飼料費用和人工費用?!秉S容根說,政府對于禽流感反應迅速是應有之義,但不能將全部責任都讓業界來承擔。
就在香港業界與特區政府的討論莫衷一是時,6月17日,廣東省江門市一鴨場發現3800多只鴨病發死亡,證實為高致病性禽流感發作。這為香港懸而未決的禽流感之役又增加了一絲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