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中國出臺《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
到2020年,中國將建設成為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水平較高的國家。這是日前國務院正式頒布的《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下稱《綱要》)所提出的一個戰略目標。
《綱要》共分為序言、指導思想和戰略目標、戰略重點、專項任務以及戰略措施五部分。
國家知識產權局副局長張勤在6月13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發布會上透露,為解決中國目前經濟發展方式粗放、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缺乏核心技術和知名品牌的痼疾,早在2005年初,國務院就成立了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制定工作領導小組。有33個中央單位參與了此次公布的《綱要》以及20個專題的推動工作。
《綱要》指出,作為短期目標,在未來五年中,中國將致力于實現自主知識產權水平大幅度提高、知識產權密集型商品比重顯著增加以及知識產權保護狀況明顯改善,使全社會初步形成保護知識產權文化氛圍。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中國將進一步完善知識產權制度、促進其創造及運用,并防止其濫用。為此,中國已經確定了在專利、商標、版權、商業秘密、植物新品種、特定領域以及國防等方面的專項任務,并提出了發展知識產權中介服務等九項戰略措施。■
環境
中國強化土壤污染監管
中國環境保護部日前正式公布《關于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見》(下稱《意見》),表示將在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調查的基礎上,加大污染源監管和修復力度。
所謂土壤污染,最主要是污水灌溉帶來的土壤污染以及農藥、化肥的大量使用,造成土壤有機質含量下降與土壤板結。截至2006年,中國受污染的耕地已達1.5億畝,占耕地總面積的十分之一以上。
根據《意見》,被污染的土壤或者地下水,由造成污染的單位和個人負責修復和治理。即使污染單位“因改制或者合并、分立而發生變更”,其污染防治責任也不可被免除。
《意見》還稱,為保證食品安全問題,基本農田、重要農產品產地特別是“菜籃子”基地將成為監管重點。
作為污染土壤治理的數據基礎,2006年,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已全面啟動。到2010年,環境保護部和國土資源部將全面完成該調查,并初步建立土壤環境監測網絡;到2015年,一批有關土壤污染防治的政策法律法規將正式出臺。
科技
中國國家科技獎初評名單公布
6月10日,科學技術部正式公布了2008年度國家初評名單,包括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180項、國家自然科學獎38項以及國家技術發明獎43項。
目前,中國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共包括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等五個獎項,均為每年評審一次。
近年來,由于受評獎標準嚴格以及創新能力滯后等因素的影響,國家自然科學獎和技術發明獎一等獎出現了頻頻空缺的尷尬局面。而從2000年至今,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也僅在2003年和2006年頒發過兩次。
按照程序,今年7月,將由國家科學技術獎勵評審委員會組織復審;在經國務院審批后,正式的獲獎名單將在明年春節前后召開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公布。
新知
地球大陸曾經被毀滅
我們居住的地球已經存在了超過45億年。但迄今為止,科學家從未發現過40億年前或者再早的巖石。
有人猜測,當時地球曾經遭受隕星的密集撞擊,巖石都被毀滅了;也有人認為,或許當時地球表面還只是熾熱的巖漿組成的海洋,根本沒有形成大陸。
不過,美國威斯康星-曼迪遜大學的研究人員,在最新出版的《地球與行星科學通訊》上指出,巖石大陸和液態水,最遲在42億年前就出現了。但是,當時災難性的強風化氣候,給早期的大陸帶來了毀滅性打擊。
由于當時的二氧化碳濃度幾乎相當于目前的1萬倍,因此,當二氧化碳和水結合后,就形成碳酸雨??茖W家表示,即使花崗巖這樣堅硬的巖石,暴露在這樣的氣候條件下,從地質學上來說,也幾乎會在瞬間被溶解掉。
只有化學性質更加穩定的鋯石,才得以幸存下來,并且成為揭開這個謎團的惟一線索。因為在大陸上和海中形成的鋯石,含有的鋰元素的兩種同位素的比重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