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美國來說,目前的高油價使得在近海開采石油的收益已遠遠大于成本,是時候解除近海開采禁令了
過去一年里,能源價格大幅上漲,其中油價漲了1倍多,美國汽油價格升幅更高達25%。
為此,參議員麥凱恩和總統布什呼吁,取消已經頒布27年的對在美國近海開采石油天然氣的聯邦禁令,參議員奧巴馬卻認為應當繼續執行。麥凱恩還稱,他正在重新考慮他從前反對在阿拉斯加北極圈區域開采油氣的立場。另一方面,為了應對油價暴漲,奧巴馬提議對石油公司征收超額利潤稅,麥凱恩卻持反對意見。那么,如何從經濟學角度分析這些提議呢?
支持維持近海開采禁令的人們擔心,近海開采和石油泄漏會造成魚類死亡,破壞海灘和其他海岸區域。的確,近海開采存在潛在風險。但是否取消禁令,需要在開采石油獲得的收益,與可能引發的環境問題和其他風險之間做出權衡。風險并沒有因能源價格上漲而減少,但開采石油的收益卻因之而明顯增加。
近海開采提升了美國石油和天然氣的供給,使美國可以降低石油進口,從而減少了美國人轉移給石油和天然氣出口國的財富。國內能源供給增加,也增強了美國的能源安全。萬一中東和尼日利亞等主要產油區受到恐怖襲擊,減少了石油生產,美國不致陷入石油短缺。
即便從明天起,立即在近海開采石油和天然氣,美國人也得花費數年時間等待這些油井、氣田投入生產。這是因為,在海上搭建平臺和安裝設備都需要較長時間。現在取消禁令,在一兩年內,人們感受不到其價值。只有過了十幾年后,人們才會發現,取消禁令使美國應對能源價格上漲和供給可能中斷等風險的能力增強了。
一些石油專家預測,未來幾年石油價格將漲到每桶200美元。在上次專欄中,我曾經說過,油價上漲幅度不可能這么大;確切地說,油價將從目前的水平回落。不過,只要在未來十年里,全球經濟仍然保持快速增長——這很可能成為事實——石油價格就將遠遠超過20世紀90年代的水平。
油價居高不下意味著,近海開采帶來的收益和其他收益很可能會大大超過頒布近海開采禁令時開采石油的收益。這是因為,當時的油價比現在低很多,即便在排除通貨膨脹因素后,仍然如此。
美國進口石油的需求不斷增加,以及油價的不斷攀升,可以解釋為什么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美國進口石油的花費增加了5倍多。這也是為什么從成本收益的角度出發,在選擇是維持近海開采禁令還是允許開采時,人們會偏向于選擇允許近海開采。雖然量化近海開采的風險要比量化收益難得多,但是我相信,收益已經遠遠大于成本,足夠使人們有動力去開采近海石油。
以挪威和英國兩個國家作為例子。它們已經允許其國內石油公司在北海開采石油很多年了,迄今還沒有遭遇過什么重大的環境破壞。無論如何,最終都將是由石油公司做出選擇,它們會判斷開采的收益是否大于開采的風險,因為它們可能會遇到因石油泄漏而引起的訴訟糾紛。不過,這些公司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要開工了。
對石油公司征收超額利潤稅,將打擊它們尋找更多石油的積極性,從而使禁令取消增加石油供給的效果大打折扣。一旦超額利潤稅被征收,這種政策就會持續很多年。那將打擊人們勘探石油的積極性,因為生產石油的利潤很大一部分將被稅收抽走。1980年,總統吉米卡特(Jimmy Carter)對石油公司開征暴利稅,以避免它們從“兩伊戰爭”造成的高油價中獲利過多。
國會研究處(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為國會提供研究報告的智庫)的一項評估顯示:稅收使國內石油的產量大幅縮減,并使進口石油大幅增加。1987年,人們認識到暴利稅的弊端,同時國會廢止了暴利稅。現在,人們卻忘記了當年的教訓。自從2005年卡特里娜颶風使得汽油價格上漲開始,國會議員們常常試圖通過立法,對石油公司征收超額利潤稅。
即便是那些非常擔心使用石油會導致全球變暖或者其他全球污染的美國人,現在應該也不會愿意阻止美國石油公司在近海或者美國其他領土開采石油。美國石油公司的產量減少,全球石油供給減少,將導致世界油價繼續上揚。但其他國家會增加石油產量,來彌補美國減少的產量。其結果是,全球變暖和全球污染狀況并不會因為美國公司減少生產就得到多大改善。然而,與此同時,美國卻向中東、俄羅斯、委內瑞拉和其他產油國轉移了大筆財富。這不是人們愿意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