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互動傳媒大股東挪用資金案,彰顯中國企業海外上市的監管漏洞
上市僅一年,東京證券交易所(下稱東交所)首家中國概念股——亞洲互動傳媒有限公司即曝出挪用資金丑聞,公司甚至面臨著摘牌的危險。
6月26日,亞洲互動傳媒有限公司(Asia Media Company Limited,東京交易所代碼:2149,下稱亞洲互動傳媒)在其日文網站發布信息稱,該公司全資子公司——北京寬視網絡技術有限公司(下稱寬視網絡)1.069億元人民幣的定期存款中,有1800萬元已用于償還另外一家名為北京海豚科技發展公司(下稱海豚科技)的部分貸款,而剩余資金亦面臨著無法收回的危險。
海豚科技是亞洲互動傳媒CEO崔建平的關聯企業。
事情的起因是,在未經董事會同意的情況下,崔建平私自挪用公司資產,以寬視網絡1.069億元人民幣定期存款做擔保,為海豚科技從銀行貸款1.03億元人民幣。據悉,這筆款項部分已被崔建平用以償還其個人債務。
6月23日,亞洲互動傳媒召開董事會,崔建平辭去公司及關聯子公司的代表職務。在經過調查后,該公司表示,將對崔建平追究民事及刑事兩方面的責任。
受丑聞影響,亞洲互動傳媒的股價一路下跌。然而不無蹊蹺的是,6月30日,股價一度狂漲,以每股72日元收盤,較前一日上漲30日元,漲幅達71.4%,最高值達到72日元。
隨后,連續三日上漲,7月2日,以每股122日元收盤,較前一日上漲20日元,漲幅達19.6%,最高值達到151日元。該公司財務部人士對《財經》記者表示,“對股價上漲表示意外。”
在上市之初,無論是承銷商野村證券還是東交所,均曾對亞洲互動傳媒多有推介,希望通過設立一家標桿企業,吸引更多的中國概念股到東京上市。
亞洲互動傳媒的丑聞,顯然為這一設想蒙上了陰影。
“東京第一股”
寬視網絡由崔建平于2002年4月在北京設立。2004年7月,亞洲互動傳媒在英屬百慕大群島設立,通過受讓股權,寬視網絡成為亞洲互動傳媒的全資子公司。
2007年4月26日,亞洲互動傳媒在東交所正式掛牌,成為首家在東交所創業板上市的中國本土企業。
亞洲互動傳媒上市之初曾受到日本投資者熱捧,上市首日開盤價為672日元,前六個交易日翻了1倍,融資額度約5700萬美元。當年7月19日更最高上探至2055日元,然而此后一路暴跌,6月25日收盤時每股僅為65日元。
關于此次違規挪用資金為海豚科技提供貸款擔保,亞洲互動傳媒原CFO張儀昭對《財經》記者表示,是崔建平本人向公司承認的。
崔建平早年畢業于清華大學,1994年組建海豚科技。盡管他于2004年起不再擔任該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但工商資料顯示,崔的胞妹崔延平仍然擔任該公司的董事。
亞洲互動傳媒還披露,崔建平此前也曾利用寬視網絡為海豚科技的短期債務提供擔保。
目前,崔建平仍是亞洲互動傳媒的第一大流通股股東,持有股權2160萬股,所占股達36.65%。
據悉,崔建平的個人股票也為其個人貸款用作股份質押。
挪用資金事件引發了一系列連鎖反應。繼崔建平辭職后,6月23日,該公司駐日代表兼日本事業副總裁馬克和被任命為首席執行官。
此前兩天,剛剛于5月上任的首席財務官張儀昭宣布辭職,該公司財務部長王越被選為代理CFO。該公司原有的獨立董事已全部辭職。
先期投資亞洲互動傳媒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紅杉資本創始合伙人張帆,也于6月21日辭去董事職務。紅杉資本由于在該公司上市不久后即拋售,因而已獲得了10倍的回報。
6月25日,亞洲互動傳媒公告表示,由于要修改財務數據,該公司無法于法定期限的6月30日前,向日本關東財務局提交2007年年報。
東交所當日隨即宣布,將該股列入“監理”名單(退市風險警示),提醒投資者注意該股有可能被摘牌。
該公司將于7月31日前提交2007年年報。如果再繼續拖延的話,亞洲互動傳媒將被東交所摘牌。
一位日本業內人士對《財經》記者表示,日本投資者對中國企業的印象在此案后將發生巨大變化。而且,中國企業今后的日本上市之途也將面臨更多考驗。
前車未鑒
對于此次挪用資金案,東交所和承銷商在上市前無從察覺,但崔建平并非沒有前科可查。在國內的公開報道中,崔建平就曾與其妹崔延平持股的宏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交易所代碼:600503,下稱宏智科技)發生過多次資金糾紛。
2003年6月,宏智科技在未經董事會同意、未簽合同的情況下,通過旗下公司向海豚科技支付了520萬元。宏智科技2003年12月31日的股東名冊顯示,該公司第二大流通股股東是崔延平,持有40多萬股流通股。
此前,宏智科技于2002年12月31日在海通證券北京中關村營業部指定購買3453萬元國債(資金賬戶為:106778),后來演變成一場曠日持久的無頭案。
2003年10月24日起,宏智科技多次向海通證券申請辦理撤銷指定交易手續,但均被拒絕。
經多次查詢,海通證券于10月27日向宏智科技出示了一份以宏智科技名義出具給北京天楊投資有限公司的委托函,內容為前者將上述資金賬戶內的國債等資產交予北京天楊投資公司進行國債買賣、回購,委托時間為2002年12月30日。海通證券依據該份委托函,拒絕為宏智科技辦理撤銷指定交易的手續。
經過多輪爭執之后,2006年,已更名為新智科技的上市公司將海通證券中關村營業部告上法庭,要求判令被告償還本金3417.212017萬元并支付逾期付款違約金531.034745萬元。
新智科技的代理律師,北京縱橫律師事務所的沈志耕告訴《財經》記者,海通證券中關村營業部在法庭上表示,這筆錢最后經過復雜運作后,落到北京海豚科技手中。
2007年12月24日,新智科技就此案對外發布了調解方案:本金部分中的2100萬元由海豚科技返還給新智科技,剩余的1317萬元,根據新智科技與“海通證券中關村營業部”各自承擔一半的原則,由“海通證券中關村營業部”共計償付本公司680萬元(含相應利息),其余部分新智科技自行承擔。新智科技放棄其他訴訟請求。
海通證券的代理律師陶武平表示,海豚科技及崔建平在此案中牽扯甚多,原屬上市公司宏智科技的資金經過“亂七八糟”的方式最終落入到海豚科技手中,資金規模至少在數千萬元以上。
對此,崔建平則對《財經》記者表示,“現在還不是說出真相的時候。”
在亞洲互動傳媒案爆發之后,日本證券界對于宏智科技案未于事先披露極為不滿,亦對承銷商和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是否盡責提出了質疑。
更重要的是,此案暴露了中國企業海外上市中存在的監管漏洞。亞洲互動傳媒在境外注冊,不屬于中國證監會的監管范圍,兩地間存在著監管盲點。業內人士分析,東交所今后將會加強對境外公司上市前的審查。
一位東交所人士對《財經》記者表示,東交所一直重視亞太地區企業的上市推廣工作,首家中國上市公司出現這樣的丑聞,“太遺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