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中國的某些地方,真假的判斷,歸根結底幾乎完全取決于權力意志,在政府的金口玉言之外已經無理可言。如此條件、如此背景,哪怕糾正一樁很小的錯誤,也不得不付出極大的代價、不得不等待某位上峰的拍板決斷。只要組織的內部手續不啟動,無論多么正確的主張也難以成立
“華南虎照片”這樣一起稚拙的詐騙案,居然能拖延八個多月,真可以去申報吉尼斯世界紀錄了。
眾所周知,幾乎在陜西省林業廳公布鎮坪縣“華南虎”照片、頒發周正龍獎金的同時,就有很多網民質疑其真實性,并指出了破綻所在。2007年底的輿論調查,提前半年就得出了與姍姍來遲的官方處理報告相吻合的結論。因此,如果有關機構打算要查明真相、糾正錯誤,本來是易如反掌的。
但“紙老虎”卻反咬一口,居然還能嚇退很多有責任、也有能力追究真相的人們。以致像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的傅德志這樣的身在象牙塔里的專家也悻悻然,不得不與那個圖利造假的刁民同樣打賭發誓,以自己的腦袋來擔保實話實說的可信度。
可以說,那臺佳能相機拍攝出來的,遠不只是一種與《戰國策》里龐恭對魏國君主講述的“三人成虎”寓言相類似的社會怪象。那幾十張“華南虎”照片還定格了一系列盛世危言:掌權的各級官員依然可以像秦代權臣趙高那樣指鹿為馬、指年畫為大蟲。
也就是說,在當今中國的某些地方,通過專業機構和技術手段識別真偽、校對正斜的機制已經在相當程度上失靈了。真假的判斷,歸根結底幾乎完全取決于權力意志,在政府的金口玉言之外已經無理可言。如此條件、如此背景,哪怕糾正一樁很小的錯誤,也不得不付出極大的代價,不得不等待某位上峰的拍板決斷。只要組織的內部手續不啟動,無論多么正確的主張也難以成立。
在虎照疑點暴露后,國家林業局不僅沒有主動承擔調查處理的責任,相反,還與陜西林業局合伙把更大的財力和物力投入更不著邊際的尋找真老虎的方面,寄希望于弄假成真的奇跡,試圖靠僥幸來掩飾假老虎的真面目。最近宣布的對13名當地涉案干部的行政處分,不僅制裁很輕微,其理由也很奇妙。例如前陜西省林業廳信息宣傳中心主任關克被免職的原因居然不是“護假”,而是所謂“違反組織紀律,開設個人博客,參與爭論”,簡直匪夷所思。由此可見,自上而下的部門監督、內部問責機制已經在相當程度上失靈了。
“打虎”派法律學者郝勁松接二連三啟動外部問責程序,要求依法公開有關信息,指陳當地公安部門以其他名義拘留周正龍的根據和期間存在正當性瑕疵,直至提起公益訴訟,但都被置之不理或拒之門外。即使在按照組織手續宣告處理結果的6月29日,警方發言人也特意強調:“虎照造假事件系周一人所為,沒有發現公職人員和其他村民參與造假的事實”,竭力把追究法律責任的范圍僅僅限定在周正龍一個人身上。由此可見,自下而上尋求司法救濟的訴訟機制也已經在相當程度上失靈了。
當各種制度化糾錯的可能性都被大打折扣的時候,理應受到廣泛尊重的權威就會分崩離析,因而社會的誠信度也會大幅度下降,風險則會大幅度增加。在這樣的境況里,抵抗無序化的力量只能到制度之外去尋找、到人民當中去尋找。這次“虎照事件”表明,網民的相互作用和集體作用構成了發現和追蹤違法行徑的主要動力,網絡輿論構成了一種非正式的、至關重要的民主監督機制。該事件的處理盡管已經延宕大半年,但并沒有不了了之,應該歸功于互聯網政治。
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也就可以反過來看清楚對關克給予免職處分的那個葫蘆里究竟賣的是什么藥了。把開設個人博客參與爭論界定為“違反組織紀律”并給予免職處分,其實或多或少也流露出些許對網絡輿論的報復心理,或有意或無意為將來壓縮電子言論空間預留了一道伏筆。
但是,倘若“虎照門”這樣丑陋的鬧劇,最后居然還能進一步演變成這樣的結局,那就不難想像,所有的糾錯機制很可能都將在中國毀于一旦。于是乎,“權力定真假”的流弊勢必愈演愈烈,直到引起誠信危機總爆發;于是乎,政治體制的轉型只能“硬著陸”。
然而,迄今為止,我們還是有理由保持審慎的樂觀態度。實際上,“打虎”派的勝利已經向整個社會昭顯這樣的道理:自由的、公開的信息流通可以減少個人詐騙以及有組織的操縱等不正當行為的成功概率。網絡空間里有一個無所不在的“虛擬陪審團”,可以極大地減少事實認定方面的誤差和法律推理方面的盲點。在網絡輿論與法律程序之間進行持續性互動的場合,濫用裁量權的機會勢必短缺,已經失靈的糾錯機制比較容易復原,再顢頇而蠻橫的強權也將逐步現出紙老虎的原形。
另外,圍繞“三人成虎”的大辯論其實在不經意間打造出了一個全國性的虛擬公共領域,也樹立了現代公民社會的新型自由言論的權威。在一定程度上,“打虎”派的勝利已經證實了這樣的事實:理性的網絡輿論如果善用,可以幫規章制度長出牙齒來,可以通過監督和表達這兩種方式去影響決策,可以采取眾志成城的方式防止社會誠信度的下降,可以加強秩序賴以維持的問責系統。固然,這只是一種隨機化的直接民主的雛形,但卻指出了一條與政黨政治不同的民主化路徑的可能性,并為創新的制度設計提供了豐富的思考線索和經驗素材。
在制度創新的層面觀察和思考虎照事件演變的全過程,一定會注意到,數碼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為中國社會帶來的最大變化是,透明度的增大、關系距離的縮短使得各級政府都具有了可問責性,并且明顯地提高了溝通和協作的效率以及確定性。這樣設定的情境能夠充分限制欺騙和武斷的余地,也會在相當程度上阻遏結構性腐敗的蔓延,還有利于克服猜忌、犬儒主義以及逆反心理,促進人與人之間達成互信和共識。
只有當自發的誠信和制度化的信賴恢復和發展到一定程度時,“有法必依”和“有錯必糾”才會成為天經地義,趙高指鹿為馬的陳年舊事和龐恭“三人成虎”的規諷寓言才會逐步淡出視聽,不再構成現實中的近憂、遠慮以及荒誕劇。■
“華南虎照”大事回放
2007年10月12日,陜西省林業廳召開新聞發布會,宣稱該省鎮坪縣城關鎮文彩村村民周正龍拍到了野生華南虎的照片,照片多達70多張。林業廳在組織專家對照片進行鑒定后,證實照片是真實的,遂向外界隆重發布。
就在這次新聞發會上,陜西省林業廳發給周正龍2萬元的獎金,同時表示將進一步開展對華南虎的科學研究,并爭取設立華南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在陜西省林業廳新聞發布會的第二天,色影無忌、天涯等網絡社區內陸續出現一些帖子,對“華南虎照”的真實性提出質疑。
這些帖子迅速在網絡上掀起一股對“虎照”鑒定的熱潮。大部分網友都認為“華南虎照”是假的。
除了網友,一批專家學者也對虎照的真實性提出疑問。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傅德志在網上發表文章,敢以“腦袋擔保”虎照系偽造。
2007年11月16日,一名四川攀枝花的網友聲稱有了新發現,周正龍拍攝的“華南虎照”與一張年畫幾乎一模一樣。
但面對質疑,與“華南虎照”有關的政府官員態度異常堅決。
鎮坪林業局局長覃大鵬表示:“絕對沒有人敢參與造假的事情。”
陜西省林業廳野生動物保護處處長王萬云說:“我們經過權威認定,照片真實可信”。
陜西省林業廳信息宣傳中心主任關克在博客上發表“是什么把真老虎變成了紙老虎”等文章為周正龍辯護。
陜西省林業廳副廳長朱巨龍稱,如果“華南虎照”有假,“我第一個引咎辭職。”
“華南虎照”的拍攝者,52歲的周正龍對質疑更是十分強硬,聲稱愿“拿人頭擔保”虎照的真實性。
而國家林業局對于“華南虎照”的真偽則不愿表態。2007年12月4日上午,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林業局新聞發言人曹清堯稱“國家林業局的主要職責是野生動物的保護和資源調配。我們的行政職能不能調位,也不能越位”;與會的國家林業局副局長祝列克甚至將“華南虎照”與英國尼斯湖水怪的照片相提并論,稱“人們并不知道那些照片是真是假,而更關心的是水怪存不存在”。
伴隨著“虎照”真假之辯,一場借“華南虎照”振興地方經濟的行動已經展開。
2007年10月17日,即“虎照”發布后第五天,鎮坪縣就劃定了華南虎核心保護區。10月18日,該縣通過陜西省林業廳開始向陜西省政府和國家林業局申請建立國家自然保護區。有鎮坪林業局人士稱,如果自然保護區獲批,將得到2000萬元的國家資金。這筆錢相當于這個山區小縣年產值的四分之一。鎮坪縣經貿局局長謝坤元則公開表示,自然保護區一旦設立不但能帶來建設資金,更能帶來大批參觀的游客。
不過,在輿論堅持不懈的質疑下,在多次正面回避對“華南虎照”表態之后,國家林業局和陜西省政府終于在2007年12月底提出要求,迫使陜西省林業廳啟動了第二輪對“華南虎照”鑒定。
2008年2月3日,陜西省政府辦公廳對陜西省林業廳提出通報批評,稱其草率發布重大信息,引起媒體和公眾質疑,致政府公信力受損,而干部參與爭論也有損政府形象。
近五個月后,2008年6月29日,陜西省政府終于召開新聞發布會,對“華南虎照”調查處理情況進行通報。調查認定,“華南虎照”系周正龍一人偽造,其已因涉嫌詐騙罪被逮捕。此外,“華南虎照”涉及的13名各級官員皆因“失職”受到行政處分。其中,陜西省林業廳副廳長朱巨龍、孫承騫被免職,野生動植物保護處處長王萬云、信息宣傳中心主任關克被撤職。
但“華南虎照”造假的具體內幕到底如何?周正龍等人最終的處理結果是什么?這些問題目前尚無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