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八國峰會于7月7日至9日在日本北海道洞爺湖舉行。如何應對全球氣候變暖,是峰會的主要議題。此前為本次峰會做準備的各部長級會議,也均圍繞這一議題展開。
5月底召開的八國集團環境部長會議,強調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應該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加強合作。為實現“低碳社會”,所有國家都有必要進行技術革新,改變生活、生產和消費模式以及改造社會基礎設施。但是,會議未就削減二氧化碳排放設定明確的中期目標。
6月中旬舉行的八國集團財長會議,通過了《八國集團關于加強公私金融機構參與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計劃》,認為為了更有效地應對氣候變化的挑戰,國際金融機構應當增加投資,同時強化私營金融機構和市場機制的作用。會議就此取得的成果之一是成立了“氣候投資基金”,它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幫助發展中國家使用先進清潔技術的“清潔技術基金”,另一部分是支援相關國家實施保護森林等計劃的“戰略氣候基金”。在今后三年內,日本、美國和英國將分別出資12億美元、20億美元和8億美元;加上其他國家的出資,該基金總規模估計約100億美元。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應邀出席在八國峰會前舉行的八國集團同有關國家領導人對話會。他在出席此次會議前夕,6月27日,曾主持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安排的內容是全球氣候變化和中國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建設。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研究員羅勇、清華大學低碳能源實驗室教授何建坤進行了講解。胡錦濤強調,必須以對中華民族和全人類長遠發展高度負責的精神,充分認識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堅定不移地走可持續發展道路,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全面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