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不僅對中國的發展意義重大,而且具有國際意義。它開辟了經濟欠發達國家擺脫貧困的新模式,有力地推動了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歷史進程,對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產生了積極影響,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寶庫。
[關鍵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實踐;世界意義
[中圖分類號]D6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408(2008)010-0045-03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敝袊厣鐣髁x道路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總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概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理論與實踐兩個方面,初步地比較系統地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的問題,創造性地探索和總結了社會主義建設的一般規律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特殊規律,從而實現了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實際相結合的歷史性飛躍,開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境界,為我們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繼續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指明了方向,也具有重大的國際意義。
一、開辟了經濟欠發達國家擺脫貧困的新模式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指引下開創了一條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為世界各國特別是欠發達國家現代化提供了一個嶄新的模式。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實施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帶領人民艱苦奮斗,推動我國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續快速發展。我國經濟從一度瀕于崩潰的邊緣發展到總量躍至世界第四、進出口總額位居世界第三,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發展到總體小康,中國人民穩定地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廣闊道路,國家的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
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不斷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改善,中國模式已經成為世界矚目的一種經濟和政治現象。媒體和學者論著中的“北京共識”、“北京模式”等語言被高頻率使用,在資本主義仍然占據世界主導地位并被西方國家自詡為“人類文明的主航道”的今天,在蘇東劇變誘因的刺激下以當代資本主義的結構性變化和新科技革命為視角和參照系,“形而上學”方法論盛行的“反思”和“重新認識”社會主義成為一種風潮的背景下,這些議論背后透射出的事實是,“北京模式”成為一種不同于“西方模式”或西方人思維中的“蘇聯模式”的一種新模式。各國的具體國情不同,決定了現代化沒有統一的模式,各個國家為達到現代化的目標而選擇的模式是多種多樣的。但是,中國現代化的成功理論和實踐,對那些與中國國情類似的國家和地區進行現代化建設,無疑提供了啟示與借鑒,尤其是為廣大第三世界人民樹立了榜樣??梢允顾麄兛吹剑l展中國家走社會主義道路,確實可以加快科技和生產力的發展,可以加快增強綜合國力,可以加快改善人民生活,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可以避免資本主義的兩極分化和其他種種弊端,從而吸引、促進他們奮起走社會主義道路。
中國模式有很多獨到之處。比如,在全面改革中堅持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各項改革應采取逐漸推進的方式進行,把對外開放和對內改革結合起來,注意政治體制改革和經濟體制改革的銜接,充分發揮改革的正效應和盡量減少改革的負效。再比如,中國鄉鎮企業的發展不僅為農民帶來了大量收入,有效減小了城鄉收入差距,還為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大量資金、保障了農業發展,并且還成為了中國出口創匯中不可或缺的力量。雖然,中國在發展過程中也存在諸如經濟可持續發展、地區差距等不少困難和問題,這些困難和問題也是其他發展中國家遇到的難題。中國解決這些困難和問題的思路與對策,也對各國也具有重要的影響。借鑒中國發展模式中的成功經驗,有助于一些國家消除貧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國模式的推廣具有更多的現實意義,對于發展中國家探索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提供了借鑒。
正如有人所講的那樣,“中國的經濟改革和開放,為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的經濟發展,打開了一條生路,也為全世界經濟停滯、生產落后的國家做出了光輝的榜樣。實行經濟改革開放,在今天的地球上已形成一股風氣,開創了第三世界國家擺脫貧困落后的新途徑?!倍碇杏褏f主席季塔連科博士曾熱情地致電《光明日報》說:“中國改革開放所取得的偉大成就對全世界具有深遠意義。中國改革的經驗無情地駁斥和推翻了西方一些政治家和學者關于‘世界應以歐洲為中心,只有歐洲的發展模式最具發展前途’的錯誤說法。中國的經驗為世界文明指出了一條新的希望之路,使世界許多發展中國家的人民看到了希望。”
二、有力地推動了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歷史進程
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就強調指出,現在世界上真正大的問題,帶全球性的戰略問題,一個是和平問題,一個是發展問題。20世紀以來的世界發展歷史也證明,社會主義是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保障,社會主義最需要和平與發展,沒有社會主義的參與和支持,世界就不可能安寧,和平與發展只能是一句空話。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和發展,是貫穿整個20世紀的重大歷史事件,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不僅使馬克思主義理論得到廣泛的傳播,而且極大地改變了世界政治格局的力量對比,打破了資本主義一統天下的格局。事實也證明,二戰后之所以沒有發生新的世界大戰,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社會主義國家的存在與發展。兩種制度共處,使資本主義感到了壓力,為了維護自身利益,它們不得不調整政策,對國內人民部分實行福利制度,以緩和國內階級矛盾。因此,社會主義國家和廣大發展中國家,成為制約帝國主義國家發動戰爭和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中國人民一向愛好和平。爭取和平,維護和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外交理論和我國外交工作的立足點,也是我國對外政策的主要目標。毛澤東早在中共七大報告中,就把“保持世界和平”作為“中國共產黨的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則”之一。新中國成立后,由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更加需要一個穩定的、和平的國際環境,毛澤東一再宣告新中國將執行和平的外交路線。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在對世界形勢、時代主題做出科學判斷的基礎上,都強調:要把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推廣到所有國家之間的關系中去;國家無論大小、富貧、強弱都應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各國人民的事務應該由各國人民自己管理,堅決反對國際社會中以大欺小、以富壓貧、以強凌弱的強權政治;中國是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應當為爭取世界和平做出“非常偉大”的貢獻;中國不稱霸,要以平等態度對待別國,同樣尊重別國的平等地位。這些重要觀點及其實踐,無疑對促進世界的和平和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指導下,經過30年的艱苦奮斗,中國成為一個舉足輕重的、對世界產生巨大影響的國家。解決全球1/5人口的生存發展問題,這本身就是對世界和平、發展、進步事業的重大貢獻。中國的強盛,越來越成為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的一個積極因素。另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的“一國兩制”構想,更是為解決國家歷史遺留問題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途徑,受到國際輿論的廣泛贊譽,被認為是解決當今世界難題的好方式,對維護世界和平具有重要的積極作用。
中國還是全球和地區穩定的重要力量。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高舉和平、發展、合作旗幟,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恪守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強調世界上的各種文明、不同的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彼此尊重,在競爭比較中取長補短,在求同存異中共同發展。努力構建持久和平與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遵循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恪守國際法和公認的國際關系準則,在國際關系中弘揚民主、和睦、協作、共贏精神。堅持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協商,共同推進國際關系民主化;經濟上相互合作、優勢互補,共同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均衡、普惠、共贏方向發展;文化上相互借鑒、求同存異,尊重世界多樣性,共同促進人類文明繁榮進步;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強合作,堅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戰爭手段解決國際爭端,共同維護世界和平穩定;環保上相互幫助、協力推進,共同呵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中國已成為一些重要的國際和地區性組織的重要成員,在朝核問題等其他一系列國際和地區問題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隨著甲國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世界對中國經濟關注的程度也與日俱增。聯合國舉行會議討論世界經濟問題時,總是離不開中國經濟發展的話題。中國在促進南南合作方面也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中國同廣大發展中國家建立了廣泛而友好的合作關系,中國與非洲的共同發展、患難與共,在半個世紀里結出了累累碩果,不僅彼此提高了國家建設水平,也改變了世界政治生態,使非西方世界在世界政治中的地位顯著提升。這些都是中國為維護世界和平、推動世界經濟共同繁榮做出的貢獻。
三、對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產生了積極影響
從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看,在蘇聯解體、東歐劇變,世界社會主義運動處于低潮的情況下,國際敵對勢力鼓吹“社會主義大失敗”,企圖在盡可能短的時間里在世界上消滅共產主義意識形態和社會主義制度。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的成功,就是向世人昭告:當今世界,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沒有過時,科學社會主義仍然是迄今為止人類社會最先進的社會制度,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仍然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
蘇東劇變后,中國成為西方敵對勢力實施“西化”、“分化”的主要目標,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加緊對我國進行意識形態滲透,灌輸和推銷西方資產階級的經濟、政治政策和價值觀念。在這種背景下,鄧小平指出:“整個帝國主義西方世界企圖使社會主義各國都放棄社會主義道路,最終納入國際壟斷資本的統治,納入資本主義的軌道?,F在我們要頂住這股逆流,旗幟要鮮明。”他還豪邁地宣稱:“只要中國社會主義不倒,社會主義在世界將始終站得住?!彼f,“社會主義經歷一個長過程發展后必然代替資本主義。這是社會歷史發展不可逆轉的總趨勢,但道路是曲折的。從一定意義上說,某些暫時復辟也是難以完全避免的規律性現象。一些國家出現嚴重曲折,社會主義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經受鍛煉,從中吸取教訓,將促使社會主義向著更加健康的方向發展。因此,不要驚惶失措,不要認為馬克思主義就消失了,沒用了,失敗了。哪有這回事!”這充分表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英雄氣概和堅定信念。事實業已證明,社會主義事業在中國的蓬勃發展,對世界社會主義的復興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改革開放以來,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正是由于我們在實踐中牢牢把握住“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又根據我國實際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這一關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成就斐然,舉世矚目。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出現了欣欣向榮的局面,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煥發出了勃勃生機和無限活力,這在世界社會主義運動低潮時期是一個偉大的奇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功實踐和創新,展示出了社會主義的復興之路和希望之光。
中國共產黨人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不僅突破了蘇聯模式,而且正確對待和分析世界各種制度的優劣,通過及時了解世界范圍內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發展趨勢,大膽借鑒和利用人類文明的優秀成果,堅持不懈地推進對外開放,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僅包含著豐富的內涵而且具有自己的鮮明特點。許多國家都認識到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的關鍵,在于探索符合客觀規律和本國國情的社會主義道路。越南、古巴、老撾以及朝鮮都鮮明地提出了要走有本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的口號。古巴改革伊始就強調要借鑒中國的經驗,但強調從古巴的實際出發,不能照搬照抄??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探索了一條充滿活力和生機的社會主義發展新道路,使社會主義的旗幟仍然在中華大地飄揚,這使人們看到了世界社會主義運動新的曙光和希望。這必然有助于世界上的共產黨人和社會主義國家的人民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的信念,鼓舞人們繼續探求適合本國國情的社會主義理論和社會主義道路,從而推進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
四、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寶庫
十月革命后列寧多次強調:“我們的革命是開始容易,繼續比較困難,而西歐的革命是開始困難,繼續比較容易?!边@里所說的“開始”指的是奪取政權,“繼續”指的是建設社會主義。后來歷史的發展充分證明了列寧這個預見的正確性。20世紀,社會主義出現了兩大歷史難題:一個是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無產階級奪取政權的問題。在這個世紀,無論是通過暴力革命,還是試圖和平過渡,這些國家沒有一個獲得成功;一個是經濟文化落后的國家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在這個世紀,這類國家先后發生了俄國革命、中國革命以及其他一些國家的無產階級革命并取得勝利。它說明,在這類國家中無產階級奪取政權的問題獲得了解決。但是,這些國家在建立社會主義制度以后,怎樣建設、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經過幾十年的探索,雖然積累了一些寶貴經驗,但從總體上始終未能很好地解決,致使許多社會主義國家長期處于困難和困惑的境地。
馬克思曾經指出:“正確的理論必須結合具體情況并根據現存條件加以闡明和發揮?!倍鞲袼挂舱f:“我們的理論是發展著的理論,而不是必須背得爛熟并機械地加以重復的教條?!眻猿挚茖W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本身要求我們根據它的精神實質,不斷結合中國不斷變化著的實際,努力探索解決新問題的答案,從而也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從根本上避免“離開中國特點來談馬克思主義”,或者說“離開中國特點來談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我們才能真正自覺地做到把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應用于中國的具體的環境。
中國共產黨在80多年革命、建設、改革的奮斗歷程中,堅持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兩次歷史性飛躍,產生了兩大理論成果。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新民主主義革命中,實現了第一次歷史性飛躍,形成了毛澤東思想。以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領導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次飛躍,先后形成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作為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以新的內容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寶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大意義就在于,它首次比較系統地初步回答了像中國這樣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國家,在建立社會主義制度以后,怎樣建設、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以及無產階級執政黨建設的一系列重大問題,從而在這個難題上取得了歷史性的突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人正是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才成功地并不斷地制定出符合國情的路線方針政策,才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越走越寬廣。從社會主義思想史的發展看,這個理論體系揭示了社會主義的本質和發展規律,成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這個理論體系,在中國指導實踐獲得了巨大成功,無疑對其他社會主義國家具有重要借鑒意義。
責任編輯 黎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