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通過說明國際和軍隊建設在我國經濟建設的重要地位,分析了如何協調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各方面間的關系等問題。
關鍵詞:統籌 經濟建設 國防建設
中圖分類號:EO-0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8)08-015-02
鞏固而強大的國防是國家安全的根本保證,正確認識和處理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的關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一個帶有全局性的重大問題。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國防和軍隊建設,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必須站在國家安全和發展戰略全局的高度,統籌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實現富國和強軍的統一。”{1}
一、必須充分認識國防和軍隊建設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中的重要地位
富國和強軍都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戰略任務,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基石。建國初期,毛澤東同志就提出了必須建立強大的國防和強大的經濟兩大發展目標,后來又描繪了“四個現代化”的宏偉藍圖。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鄧小平同志在科學分析和準確判斷國際戰略格局和國家發展形勢的基礎上,提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國防和軍隊建設必須服從服務于經濟建設這個大局的思想。20世紀90年代,江澤民同志提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經濟建設與國防現代化建設兩頭兼顧、協調發展”的方針。新世紀新階段,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又有了新的拓展。胡錦濤總書記高度重視國防和軍隊建設,指出“國防和軍隊建設,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強調“必須站在國家安全和發展戰略全局的高度,統籌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實現富國和強軍的統一。”
國防和軍隊建設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加強國防和軍隊建設,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戰略任務,是維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內在要求,是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的重要保障。在復雜的國際國內環境中,我們黨要帶領人民奮力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更為廣闊的前景,就必須把國防和軍隊建設不斷推向前進。黨的十七大報告科學分析當前我國所處的發展階段,告誡全黨全國,我們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必須繼續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抓住重要戰略機遇期加快發展自己,盡快把經濟建設搞上去,使國防和軍隊建設具備更加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國防建設仍然要服從和服務于這個大局。同時必須清醒認識到,戰略機遇期決不是憑空而來的。面對對外開放日益擴大、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發達國家在經濟技術上依然占據優勢地位、傳統安全威脅和非傳統安全威脅相互交織的嚴峻現實,面對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要求更高的新情況,保障我國和平發展的使命和責任越來越重大,國防和軍隊建設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中的地位越來越突出。
二、必須按照統籌兼顧的根本方法正確處理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的關系
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是相互影響和相互制約的兩個方面,胡錦濤總書記強調指出:“經濟建設是國防建設的基本依托,經濟建設搞不上去,國防建設就無從談起。國防實力是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國防建設搞不上去,經濟建設的安全環境就難以保障。”經過長期實踐,我們形成了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的方針。貫徹這個方針,既是強國之策,也是強軍之道。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從國家發展的總體戰略出發,考慮和設計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發展戰略,合理確定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布局,通過科學的發展規劃和計劃,把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融入國家現代化建設的戰略全局之中,使國防和軍隊現代化進程與國家現代化進程相一致。要注重國防經濟和社會經濟、軍用技術和民用技術、軍隊人才和地方人才的兼容發展,使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相互促進。
準確把握國際戰略態勢和我國安全形勢,統籌安排國家資源,科學確定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的比例關系。在戰略機遇期,要以有效保障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為基礎,在國防和軍隊建設上量力而行、盡力而為;在國防資源運用上集中力量,突出重點,有所為有所不為。要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速度和水平,不斷提高國防建設投入規模,保證國防建設發展不滯后于經濟社會的總體發展,確保國防實力始終能夠滿足國家安全防衛的現實要求。要充分考慮到國防建設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中重要性日益上升的趨勢和要求,高瞻遠矚、居安思危、未雨綢繆,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對國防建設中關系國家長治久安的一些重點領域優先考慮、重點突破、走在前頭。
三、必須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兼顧富國和強軍的雙重目標
實現國家富強,這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孜孜以求的偉大理想,也是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艱巨歷史任務。實現國家富強,根本是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建設雄厚的經濟基礎,使國家富裕起來;關鍵是提高軍隊戰斗力,建設一支強大的現代化正規化革命軍隊,建立鞏固的國防。富國與強軍緊密聯系,共同構成國家富強的兩大基石。一個民族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須有經濟實力作為基礎,保持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但是,經濟發展并不等于國防就自然強大。像我們這樣一個大國,如果不注重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加強國防建設,就不可能獲得應有的國際地位,也難以有效保障經濟建設的成果,而且在諸多方面都會受制于人。只有不斷增強包括經濟實力、國防實力在內的綜合國力,中華民族才能真正走向富強。當然,也不能脫離經濟發展水平盲目發展軍力,那樣會最終損耗國力,影響國家富強。
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要“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實現富國和強軍的統一”。這是對我們追求國家富強的長期歷史經驗的科學總結,反映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內在要求,抓住了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關鍵性問題。深刻理解和堅決貫徹落實這個思想,對于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至關重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作為21世紀頭20年我國發展的總體目標,包括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內容,其中蘊含著強軍的要求。沒有強軍作保障,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就沒有根基。在整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進程中,必須在協調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的同時,著力推進國防和軍隊建設,把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融入國家現代化建設全局,使國防和軍隊現代化進程同國家現代化進程相協調相促進,始終成為國家安全和和平發展的堅強保障,真正實現富國和強軍從歷史過程到發展成果的全面統一。
四、必須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經濟全球化的現實,走出一條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路子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推進軍事理論、軍事技術、軍事組織、軍事管理創新,走出一條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路子。這是十七大對新環境下國防建設道路和模式的揭示。“軍民結合、寓軍于民”是我國一貫堅持的重要方針。我國近30年經濟社會快速持續發展,為創新國防和軍隊建設模式提供了新的條件。必須解放思想,開拓思路,在更廣的范圍、更高的層次、更深的程度上“把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深深融入經濟社會發展體系之中”。走中國特色的軍民融合式發展道路,是我們黨對國防和軍隊建設理論的重大發展,是實現富國與強軍統一的重要戰略抉擇。實行軍民融合發展,可以充分利用社會人力、物力、財力資源為國防服務,同時也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于國、于軍、于民都是有利的。
因此,要堅持改革,不斷完善政策制度,在國防經濟、國防科技、軍事教育、軍事人才、軍隊保障等方面建立軍民融合發展體系,提高國防資源使用效益。統籌國防資源與經濟資源,促進國防經濟和社會經濟、軍事技術和民用技術、軍隊人才和地方人才兼容發展,在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軍隊人才培養、軍隊綜合保障、國防動員等方面努力推進軍民融合、寓軍于民,把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融入經濟社會發展體系之中。針對經濟發展和國防建設中的瓶頸問題,著力實施國家重大科技專項,集中優勢力量盡快在一些關鍵領域取得重大技術突破。充分發揮競爭對創新的激勵作用,時刻把握世界科技發展前沿動態,盡快形成一套能夠在最短時間內把一般經濟科技成果轉化成國防建設成果、把新的經濟技術優勢轉化成國防實力的成熟機制,使富國和強軍的目標和要求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偉大進程中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從而形成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形成良性互動機制。為此,必須將軍隊現代化建設融入經濟社會發展體系,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國防經濟的重要作用,在國家基本經濟建設中體現國防要求,在技術上發展軍民兩用技術,在國防經濟布局上兼顧國防原則和經濟原則,在體制上建立高效的平戰轉換系統。
五、必須堅持用科學發展觀統籌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
科學發展觀是指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科學發展觀的提出是我黨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在認識上的升華,是我們黨執政理念的一次飛躍,它是積極推進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的內在要求。堅持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促進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全方位、多層次的結合,形成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相互兼容、相互促進的互動機制,即“寓軍于民、軍民兼容”的發展機制,實現既促進經濟建設又增強國防實力。這是現階段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內在的規律體現,是中國共產黨人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規律過程中得出的科學結論。
堅持用科學發展觀統籌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就是要確保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之間相互協調,并努力防止在實踐中出現相互偏廢現象。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國防實力要與國家經濟建設的安全環境相協調。沒有一定的國防實力,國家經濟建設的安全環境就無法得到保障。而脫離國家經濟建設安全環境,單純追求國防實力的增長將耗費大量的寶貴資源,影響國家經濟建設的發展。二是國防發展戰略要與國家經濟發展戰略相適應。安全戰略和發展戰略是國家和民族賴以生存和得以延續、保持穩定和走向繁榮的兩個重要支點,只有在國防發展戰略和國家經濟發展戰略相協調情況下,國防和經濟的發展戰略目標才能得以真正實現。三是國防建設投入要與國家經濟的承受力相協調。經濟是國防的基礎,國防建設超出經濟的承受能力,不僅國防建設的目標難以實現,而且經濟發展也將因此受到拖累。四是國防體制要與國民經濟體制相適應。計劃經濟體制和市場經濟體制對國防體制有不同的要求,因此,經濟體制的變遷必然要求國防體制進行相應的改革。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國防體制的改革和完善必須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協調。除此之外,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之間相互協調還包括其它許多方面內容,如國防發展方向要與經濟發展階段相適應,國防政策要與國家經濟政策相適應等。
注釋:
{1}胡錦濤.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2007.10.15
參考文獻:
1.統籌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實現富國和強軍的統一.光明日報,2008.1.14
2.推進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的內在要求.http://www.lunwen.cn/xiezuo/2008/0425/article_111_3.html
3.藺俊萍.新中國成立以來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關系的發展演化及啟示.http://www.gotoread.com/article/?NewID=35AD413F-5CE6-4041-9DB0-E
1887F90804E
4.王冠中.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實現富國和強軍的統一.人民日報,2007.11.18
5.富國未必強國——論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統籌發展.http://club.mil.news.sohu.com/r-shilin-339420-0-0-0.html
6.解讀.統籌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解放軍報,2008.1.14
7.軍事專家.實現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的全方位融合.http://www.ce.cn/xwzx/mil/junmore/200606/07/t20060607_7246101.shtml
8.姜魯鳴.民企進入國防工業信息化戰爭是國家體系的對抗.光明日報,2007.8.29
9.總后勤部學習胡錦濤重要論述課題組.深入學習胡錦濤關于國防和軍隊建設的重要論述.光明日報,2008.5.13
10.推進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的內在要求.http://www.studa.net/jingjililun/080403/10213916.html
11.我國國防經濟如何發展.http://news.sina.com.cn/c/2006-05-31/
03329075239s.shtml
(作者單位:國防大學 北京 100000)
(責編:芝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