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闡述商機的涵義,識別商機的標準,分析各種商機的類別,探討尋找商機的途徑。
關鍵詞:商機的識別 商機類別 尋找途徑
中圖分類號:F713.5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8)09-035-01
一、商機的涵義和識別
商機指產生利潤的機會,簡單地說,即賺錢的機會。從商業上說,多數人不認識的叫“機會”,大多數人都認識的叫“行業”。所以商機也可以理解為“多數人不認識的賺錢機會”。
真正的商機(好項目)具備四個基本特征:合理的投資回報率;有較長的生命周期和可持續發展能力;較少的不確定因素和制約因素;較強的可操作性和控制性。
假商機的特征:進入市場的門檻很低;描繪的商業前景很美;以沒有商機風險誘惑人。假商機屢屢得逞的原因:投資者從投資到明白真相有一個時間差,等你明白過來時,制造假商機的人已不知去向。杭州一家號稱中國最大玩具租賃連鎖店,自稱在全國有100多家分店,投資3.6萬元,4個月可收回全部成本,是一筆“沒有任何風險的生意”。加盟者收到的卻是一批質地很差的玩具,等醒悟過來后,店主早已逃之夭夭。
嚴格說來,除完全的騙局之外,商機難說真假。有一個項目是不是商機,要看對誰而言。一個看起來不錯的商機,如果把握不準,就會成為陷阱;一個看來不怎樣的項目,若經營得當,就能不斷賺錢。商機的迷惑性在于:局部優勢的膨脹掩蓋整體變數(不確定性),讓投資者認識不足將造成慘重損失。
投資者面對商機要學會理性思維:這個商機我有能力去把握?我有無足夠的資金、人力去運作?運作中有無足夠的暢通渠道?有無持續經營的可能性?一旦競爭加劇,情況發生重大變化,我有沒有能力駕馭它?
二、商機的類別
短缺商機:短缺是經濟牟利的第一動因。一切有用而短缺的東西都可以是商機。時間商機:在當需求表現為時間短缺時,時間就是商機。如飛機、高速公路、互聯網等都是為節省時間。價格與成本商機:貨往高價賣,水往低處流,用低價物替代可滿足的需求就是商機。方便性商機:方便是人類的一種需求,所以,人們會“花錢買方便。”手機費比電話費高,但手機即時性好,使用方便,手機就是商機。基礎性商機:引起商機的商機,這對長期投資者是很重要的,如社會制度、基礎設施建設、商業規則等。戰略性商機:中長期商機,如新農村建設、轉變生產方式都是戰略性商機。關聯性商機:如房地產業同鋼鐵工業、水泥工業、裝飾業、家電業具有“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相關性。房地產業發展帶動鋼鐵工業、水泥工業、裝璜業和家電業的發展。系統性商機:電信業的繁榮,帶動IT廠商、配套商、服務商的系統商機。文化商機:各民族的習俗和文化各具特色,如中華民族的春節,外國人的圣誕節,少數民族的“潑水節”,漢族的元宵節、端午節都可提供商機。回歸性商機:人們崇尚時尚,但經歷一個時期,出現遠古物的重現,或在遠古物基礎上創新,如古幣同藝術品結合,創造出新的商機。災難性商機:如長江流域發水災,溫州人到災區推銷再生晴輪衣褲和毛毯,因為價廉物美,很受災民的歡迎。創新性商機:國家要成為創新國家,從八個方面開展創新活動,這為能為創新活動服務的人提供了大量商機。
三、尋找商機的途徑
從變化中尋找機會:環境的變化會帶來許多商機,如產業的科技進步,人口結構的演變,價值觀和生活形態的變化都會帶來新的商機。
從人們“苦惱”、“困擾”中尋商機。如雙職工沒有時間照顧孩子,尋找建立家庭托兒所的商機;沒有時間買菜,產生了送菜公司的商機。
市場細分中找商機:對市場客戶進行細分;如政府職員、大學教師、中小學生、退休老人等等,研究各自的需求特點,就會發現各種商機。
從窮人中找商機:常言道:“便宜無好貨,好貨不便宜”,“好貨,還要便宜”這非常規經營之道,這是商人向顧客讓利,是企業做大做強的高明所在。窮人產品的共同點——保質最低價。如窮人面膜(SKII),窮人瑞士表(SWATCH),窮人奔馳車(CEFIRO),窮人手機(PHS)。
從自我改變中尋找商機:商業的機會永遠來自兩方面:一是使用頻率的提高;二是使用功能的增加。企業商機在于使消費者改變自已的行為,有了衣服還要更多新衣服。要做到這一條,最重要是企業自身要不斷改變自己的行為,即根據市場變化,不斷調整企業的產業和產品。
追趕潮流是企業家的特點,追趕潮流不是趕時髦,是因為新潮流中孕育著巨大商機。商業中追趕潮流有兩種:一是追趕稀缺資源的潮流,如做獨生子女的生意,賺獨生子女的錢;二是追趕創新的潮流,如賺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高新技術產品的錢。
從突破中尋找機會:要打破常規,但要遵循常理。如“一日三餐飯”的常規可以打破,但“人要吃飯”的常理不能打破,在投資經商的過程中,客戶需求的機會才是機會,與自身的能力相匹配的機會是真正的機會,“市場鴻溝會埋沒好的機會”。如蒙牛推廣“特侖蘇”,開始,在上海、北京是一星期賣不了一箱,他們沒有放棄原定策略,勇敢地堅持下來,結果產品的市場占有率處于壟斷和半壟斷地位。這件事告訴人們:要獲得突破性發展,要有非常堅持,只要事業符合常理,符合客戶需求,符合你的能力,就應該不斷地堅持下去。
(作者單位:蒼南縣海涂圍墾開發有限公司 浙江蒼南 325800)
(責編:鄭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