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針對新時期高校合同管理中暴露出來的常見問題,進行分析,提出了應對策略。目的是有針對性地加強高校的合同管理,避免和減少因合同管理不當造成的風險和損失,維護高校的合法權益。
關鍵詞:高校 合同管理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8)08-100-02
新時期的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契約經濟、合同經濟。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國家包辦大學的局面終于打破,改變以往“等、靠、要”的依賴思想,建立了以“國家統籌規劃和宏觀管理,學校對社會自主辦學”的新體制。在新的體制下,各高校自主辦學權利加大,高校與市場經濟的融合也進一步加深,與此同時,與高校有關的合同糾紛也日益增多。高校合同糾紛的發生,除了一些客觀的原因外,還有學校管理方面的原因。因此,高校適應新時期市場經濟的要求,加強高校合同管理,維護高校的合法權益是十分必要的。
一、新時期高校合同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法律意識淡薄,風險意識不強。高校合同管理是對以高校自身為當事人的合同的訂立、履行、變更、解除、轉讓、終止等行為的審查、監督、控制的總稱。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的確立和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迅速發展,一些高校管理人員由于受計劃經濟觀念的影響,對市場與合同、合同與合同管理等合同法律關系缺乏認識,法律意識淡薄,風險意識不強。在訂立和履行合同時往往離開合同法律,以一種“應付審計、走過場”的目的草率簽訂合同,想怎么寫就怎么寫,想怎么簽就怎么簽,致使合同履行過程中的糾紛和違約現象時有發生,給學校造成了許多不必要的損失。如某高校在簽訂一份“關于學生宿舍熱水供應系統工程對外承包合同”時,雙方約定:校方提供場地和出讓熱水收費權為前提,由承包商負責全部熱水系統的投資和日常維護,確保熱水供應,享有10年的熱水收費權,10年后該熱水系統歸學校所有,日常所耗用的水電費上繳學校。由于校方經辦人法律意識淡薄,風險意識不強,自認為承包商會自覺繳納水電費,所以在簽訂合同時沒有明確如何繳納水電費等相關條款,結果承包商以各種理由拖欠水電費,使學校利益受損。
2.合同管理混亂,無專門管理機構。一些高校對合同管理不夠重視,沒有設置專門的合同管理機構,造成合同管理十分混亂。同時,對合同管理全過程缺乏必要的監督,致使各部門之間各自為政,缺乏統一的管理。如:基本建設項目合同由基建管理部門管理、房屋租賃和維修合同由后勤部門管理、儀器設備物資采購合同由校產管理處管理、對外協作辦學由各二級學院管理等等。這種多頭管理、多頭對外的管理體制,使一些合同不能及時歸檔和保存,單位領導和財務等相關部門不能全面了解對外簽訂合同及合同標的金額,給單位帶來潛在的經濟風險和法律糾紛等隱患。
3.合同主體不當。《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規定,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是我國合同的主體,都具有簽訂合同的主體資格。法人必須是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依法獨立享受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然而,高校下屬非法人單位或職能部門、各院(系、部)、實行內部承包或實行目標責任制管理的部門,未經授權擅自對外簽訂合同是現實中高校普遍存在的問題。在現行司法實踐中,對于學校下屬單位或部門對外簽訂的合同,無論是否加蓋學校印章,也無論學校是否授權,如果合同已實際履行,則往往被認為事實上已生效。而且因學校下屬非法人單位或職能部門、各院(系、部)、實行內部承包或實行目標責任制管理的部門,不具有獨立的民事主體資格,合同的權利義務最終往往要由學校承擔。因此,高校必須在合同主體上加以規范和重視,避免和減少因合同主體不當造成的損失。
4.合同內容不嚴謹,條款不完備。合同內容不嚴謹,條款不完備,就容易產生歧義和誤解,導致合同難以履行或引起爭議。依法訂立的有效合同,應當在體現雙方的真實意思的基礎上,盡可能地做到基本條款完備。基本條款包括:標的、數量、質量,價款或者報酬,履行期限、地點和方式,違約責任,解決爭議的方法等。因此在簽訂合同時,一定要仔細審查合同條款是否完備、內容是否嚴謹、合同條款表述是否清晰、措詞有無含糊、前后有無矛盾等。簽訂合同時不僅要講好話,還要講丑話;不僅要講正面的,還要講反面的。只有這樣,一旦發生合同違約時,才能確保高校合法權益不受損失。
5.印章使用不規范。合同專用章,顧名思義就是用于簽訂合同的印章,代表學校行使對外簽約具有法律依據的職能,合同上加蓋合同專用章,表明雙方當事人對訂立合同的要約、承諾階段的完成和對雙方權利、義務的最終確認,從而確定了合同經當事人雙方協商而成立,并對當事人雙方發生了法律效力,當事人應當基于合同的約定行使權利、履行義務。實踐中,許多高校沒有對合同專用章加以重視,常以行政章代替合同專用章,甚至用經辦部門印章代替合同專用章。這樣濫用印章,容易產生合同糾紛,使學校利益受損。如某高校個別部門領導未經學校批準,擅自用印為其他單位和個人進行擔保或注冊提供便利,結果給學校造成嚴重損失。
二、加強新時期高校合同管理的對策
合同關系自始至終是一種法律關系,合同管理也應當是自始至終的全過程的、全方位的管理。加強對高校合同的管理,可以有效地預防合同糾紛、規避財務風險、保障高校的合法權益。對于新時期高校合同的管理,筆者認為,應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必須建立和完善合同管理制度。要使合同管理規范化、科學化和法律化,首先要從完善制度入手,加強高校合同管理制度建設,規范高校合同管理行為。依據《合同法》制定切實可行的高校合同管理制度,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一是制定統一的合同管理制度,以制度的統一來規范高校的合同運作和經營行為。高校可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建立健全與合同管理相關的配套制度。如:合同審批管理制度、合同訂立和履行程序、合同專用章使用管理制度、合同監督檢查和責任追究制度、合同檔案管理制度等等。二是明確和完善合同管理部門的職能。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設置一個專門的合同管理機構或部門,負責高校合同的管理、檢查、指導和監督等工作。明確合同管理工作中各部門、人員的工作職責及權限,以及有關合同簽訂的辦事程序和辦事規則,確保高校合同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規范操作。三是重視合同資料的管理。應用計算機建立合同登記臺賬,對每份審查的合同及時登記,同時記錄審查過程中提出的修改意見等。建立合同資料歸檔制度,每年對當年形成的合同文本及附件、合同臺賬、合同糾紛處理等資料及時整理歸檔,為以后查閱使用提供方便。
2.加強合同管理人員的培訓,提高法律意識。合同管理人員業務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合同管理的質量。因此,必須重視合同法律知識培訓,提高合同管理水平。首先,要加強對各級管理人員合同法規知識的宣傳教育,促進各級管理人員轉變不合時宜的思維和模糊認識,增強法制觀念和風險意識。其次,依照合同管理人員應具有的素質條件,選擇本單位的優秀人才擔任合同管理人員。再次,是根據本單位與市場的實際情況,定期或不定期組織合同管理人員進行合同相關知識、法律法規的專業培訓。通過培訓,使合同管理人員掌握合同訂立與管理的一般技巧,提高對合同管理的認識,促使高校合同管理人員和經辦人員的合同法律意識不斷增強,業務水平不斷提高,保證合同的簽訂質量。
3.加強合同管理的監督和檢查,確保合同管理工作規范運行。高校合同管理制度管理得好壞,一是看有制度,二是有制度看是否堅決按制度執行。合同利益是高校整體的,具體落實一般是某個部門或某個責任人的,合同行為是否到位不僅要靠自覺性,更要有外在的監督機制。因此,在合同行為實踐過程中,要加強監督檢查,建立齊抓共管的合同管理約束機制,以保證合同的有效履行。在日常合同管理中,要檢查合同管理法規與有關法律貫徹執行情況,以及檢查合同簽訂和履行情況。通過檢查監督可以發現問題,分析尋找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采取確實有效的針對性措施,保證全面正確履行合同,提高合同履約率,避免和減少合同糾紛。
4.建立懲罰與獎勵機制。要將高校合同管理好,建立懲罰與獎勵機制是必要的。合同質量管理與經濟責任制掛鉤,實行誰主管、誰負責,誰承辦、誰審查、誰負責;誰蓋章、誰負責;誰轉款、誰負責的層層把關負責制,要求參與簽訂合同的人員要廉潔自律,公平、公正,嚴守紀律,維護學校合法權益。對那些在合同管理過程中盡職盡責、成績突出的合同管理人員應予以獎勵;對那些在合同管理過程中玩忽職守給學校造成經濟損失或導致合同糾紛的應給予紀律處分或經濟處罰,情節嚴重或經濟損失重大者可直接追究其法律責任。
5.設立法律咨詢機構或聘請法律顧問。高校建立法律咨詢機構或聘請法律顧問是學校管理法治化的必然趨勢。它不僅可以為合同的簽訂提供法律咨詢服務,對合同文本的條款認真推敲和對合同從形式、資金、法律、專業技術等方面進行實質性審查,確保合同條款準確、公正,減少合同糾紛。還可以承擔對學校合同管理人員進行教育培訓的職能,從而提高其業務素質,強化合同從簽訂到履行的全過程管理監督。
總之,新時期隨著高校與市場經濟的進一步融入,高校要改變計劃經濟時代的管理觀念,加強合同管理,以適應市場和提高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建立和完善各項合同管理制度,設立法律咨詢機構,加強法治教育,提高法律意識,則是高校完善合同管理、依法治校的必由之路。
參考文獻:
1.徐元亮.加強經濟合同管理工作的幾點認識.[J].江蘇水利,2004(7)
2.宋少君.企業合同管理常見問題與對策.[J].化工之友,2007(7)
3.李守君.加強經濟合同管理的策略研究.[J].商場現代化,2007(4)
4.趙明珠.加強法律意識教育,規范高校技術合同.[J].研究與發展管理,2003(4)
(作者單位:桂林醫學院 廣西桂林 541004)
(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