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科建設是高校工作中的核心,要制定出合理有效的學科建設規劃,既不能脫離歷史,也不能否認建設的時間過程;既要營造學科“生態”,又要堅持特色發展不動搖。只有以建設創新隊伍為重點,使資源配置向重點學科傾斜,才能獲取學科建設的標志性成果,實現預定目標。
關鍵詞:學科建設 規劃 可執行性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8)08-108-02
一、學科建設規劃制定的必要性
學科建設是一項關系高校發展的綜合性、全局性、長期性的基礎建設,是高校建設和發展中的一項根本性的戰略任務,對于提升高校的辦學層次和社會聲譽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在實踐中各高校也非常重視學科建設,很多高校都提出了“以學科建設為龍頭,隊伍建設為核心”的口號,學科建設的重要性已經不言而喻了。
從學科本身的發展來看,當今學科體系的典型特征是新學科不斷出現、交叉學科迅速發展,而且正朝著更加綜合、更加分化的方向邁進,已成為一個層次紛繁、縱橫交叉、極端復雜的網絡,這也決定了加強學科建設的緊迫性。
從學科建設的實踐來看,極具復雜性、系統性,涉及很多因素,比如學科定位、學科結構、學科建設的最終目標、學科建設的保障等問題。由此可見要實施好學科建設工作是有難度的,而這些問題又恰恰是學科建設規劃要回答的問題。因此對高校來說,要想把學科建設工作推向新階段、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必須因學科、因地域制宜,制定出符合學校實際情況的學科建設規劃,并加以認真實施。
二、樹立科學發展觀,遵循學科建設規律
每個規劃的制定都會涉及到指導思想,有人認為指導思想大都是虛話、套話,在我們看來指導思想確實決定著對具體對象的認識和實施思路問題。對于學科建設規劃起碼應該回答以下幾個問題:
1.學科如何向前發展。這是規劃首先必須回答的問題,需要明確如何強化學科與學科體系、強化后的學科狀態、學科的持續性發展等一系列問題。但在回答這些問題時不能拍腦袋,要遵循其應有的規律。學科建設作為高等學校的中心工作,是一種復雜的、系統的社會活動,更應該如此。當前遵循規律的前提在于認識規律,大凡學科發展好的高校,都是自覺遵循了學科發展規律的。
2.學科定位。學科的定位是一項復雜的戰略,它關系到學科建設的成敗,如何定位是每所高校不得不面對的艱難選擇。學科建設的定位應根據學校的整體定位來確定,學校的整體定位也是通過學科建設的定位來體現的,高等學校的定位應根據學校的整體定位來確定,學校的整體定位也是通過學科建設的定位來體現的。高等學校的定位還必須從學校的基礎和條件出發。當然,并不是說一個學校所有學科建設的定位都是一樣的,而是指一個學校綜合整體學科水平的定位,并具體落實到某些學科上。
3.不能忽視學科發展的歷史繼承性。做規劃實際上就是畫藍圖,對一定時間內學科建設所要達到的狀態、對未來期望做出一種描述,規劃也是對歷史的延續。每個高校都有自己的發展歷史,在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傳統學科和辦學特色。正因為這種對歷史的延續性,在制訂規劃時必須正確總結高校過去和現在學科所處的狀態和特征,正確分析學科所取得的成績、積累的經驗和存在的不足,只有這樣才能實事求是地確定學科定位,才有可能達到預定目標。
4.不能忽視學科實施的時間階段性。學科建設的過程是一種積累的過程,對于規劃中所提出的目標不可能一步到位,也不可能到時間了就能到位,需要有一個逐步實現的過程,也因為規劃是對未來期望的描述,必須規劃好未來的時間,并確保目標變成現實,因此規劃必須對學科建設進行分階段規劃。
三、合理規劃學科結構
1.學科結構。對于一個具體高校來說,學科結構一般都有一些偏重,各種學科全面發展的高校可能還沒出現,因此從組織形式上講,所有的學科應該由有限的幾根主線串起來,最終表現出一種合理的結構。針對高校的學科建設成就,一方面要看重點學科、博士授權一級學科和博士點、碩士點數量,更重要的是看結構是否合理。學科結構關系到高校具體學科所構成的比例關系和組合方式,包括學科的數量、布局以及相互之間的聯系等。科學合理的學科布局、富于創造性的學科狀態、先進的學科水平所構成的學科環境,是推動高校持續發展和進步的重要力量,也是先進的學科水平得以保持和發展的重要條件。學科規劃中應該理清學科關系,明確各學科是需要重點建設的特色學科還是需要重點發展的主干學科或重點扶植的基礎學科等。通過合理規劃和一定時間的建設,各學科要形成互相支撐、互相促進的學科“生態”,形成學科群。所以在制定規劃時要避免追求“大而全”的學科結構目標。
2.特色學科的重點發展方向。一般高校的學科體系中既會有特色學科、主干學科、基礎學科之說,也會有一般學科、重點學科之說。特色學科是能夠體現高校辦學特色和優勢的學科;主干學科是能夠反映高校綜合實力、與地域經濟發展需要密切結合的應用學科;基礎性學科是能夠增強原始創新能力的理論學科,也是特色學科、主干學科發展的基礎學科。在學科建設中對特色學科的重點傾斜是能取得共識的,但往往會忽視對一般學科特色方向的建設。因此在建設特色學科的同時,要從實際出發規范學科內部主攻方向,堅持有所為和有所不為,使一批學科能異軍突起。
四、重點建設創新隊伍
1.學術梯隊。高等學校的層次與實力,是由它的學術隊伍的水平與能力體現出來的,一個學科能否持續發展也是由其學術隊伍的結構決定的。因此,學科梯隊建設是學科建設的核心和主體,也是學科能否持續發展的關鍵,“沒有一流的隊伍,就沒有一流的學科”,規劃中應積極倡導形成由一批研究能力強的知名教授和優秀中青年骨干組成的學術梯隊。
2.學科帶頭人。學科帶頭人是學科建設的靈魂,是學科梯隊的“領頭羊”,是關鍵之關鍵。我國一些高等學校學術隊伍不合理的重要方面就在于作為大師級人物或著名學者的學科帶頭人的缺乏。規劃中應倡導德才兼備、學術造詣深、治學嚴謹,善于教書育人、學風正派、富有開拓精神,具有承接科研項目的能力和學術成果的積累,并具有較強的教學和科研的組織管理能力的學科帶頭人。
五、資源配置有傾斜
實驗室和經費等構成了學科建設的資源。世界著名大學之所以取得舉世矚目的學術成就,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其擁有世界一流的實驗基地。我國高校由于學科建設歷史較短,一些學科的超常規發展要在一個較短的時間內完成高水平基礎學科和新興學科的建設,以形成新的學科優勢,對各種資源的需求與大學在多重目標下對有限資源分配形成了矛盾。在這種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全面出擊顯然是不切實際的,世界上也沒有哪所大學在所有學科上占據優勢,如何在資源優勢上彌補經費不足、實驗基地落后、資源應該往哪個方向傾斜等,這是學科規劃中需要明確回答的問題。
1.向特色學科傾斜。規劃中應該明確大力發展優勢特色學科的觀點,特色既是高校的“立足之根”,又是學科的“競爭之本”。規劃中應努力規范學科體系和學科內部主攻方向,以形成“重點突破、全面推進、以點帶面、共同發展”的局面。
2.向學科的重點發展方向傾斜。學科方向是學科建設的凝聚劑,只有形成共同的學科方向才能形成梯隊。各學科要按照自身內涵,明確重點突破方向,追蹤學科前沿,謀求全方位發展。
3.向學科基地傾斜。學科基地是學科建設的搖籃,是學科帶頭人、學科梯隊成長的搖籃。建設學科基地不僅能強化實驗教學,為研究生培養提供工作場所,更重要的是能形成科研基地,形成高層次人才事業留人的根據地。資源應該向學科基地傾斜。
六、學科評估
1.評估是做好學科建設的反饋手段。學科建設作為一項系統工程必然需要反饋。學科評估就是根據目標和標準,通過系統收集有關信息,進行定性、定量地分析,找出問題,解決問題,總結經驗,制定改進措施,用無形的力量保證學科建設的質量,促進學科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定期評估是學科建設目標能夠實現的保障。
2.評估的結果。學科建設和學科評估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解學科現狀,另一方面是為了建設重點學科。重點學科的建設一般應分級管理,即:國家級、省部級、校級三個層次。通過評估、考核和評選等方式,滾動推進,不斷提升。
七、規劃的可執行性
1.目標的可及性。任何一個規劃都涉及到目標,在目標的制定過程中,應充分考慮高校的學科基礎、積累、資源,也要充分挖掘潛力,做到物盡其用、才盡其用。但不能好高騖遠,不切實際。關于學科目標既要注重在形式上的突破,更要注重標志性成果的獲取,實現形式與內容、目的與手段的統一。學科建設目標應該表現出一種志向,應該以“形成標志性的學科成果,培養杰出學科帶頭人”為目標。因此學科建設的目標主要表現為杰出的學科帶頭人,知名的學科方向和創新團隊,有影響的學科基地,一定數量的重點學科、博士授權一級學科和博士點、碩士點,結構合理的學科群。
2.資源的可保障性。當前,高等學校正處于一個高度競爭的環境中,學位點與重點學科的質量與規模是衡量高校學科建設水平的主要指標。為此,許多高校將籌碼加在了學位點授權的爭取活動中,將一切精力投入到如何獲得學位點的工作中。爭點之前積極準備,甚至將大部分資源投入到該點的建設中而忽視其它現有學科的發展,一旦學位點授權的爭取成功就萬事大吉,如何建設似乎無人問津。這是資源缺乏保障的一種表現,要規避這種現象。學科建設是有投入的,學科建設規劃中應科學預算投入問題,做到既有保障而又能細水長流。當然,有投入就得考慮效益問題,一般希望在同樣的投入下能夠帶動多個學科的發展。為此,規劃中應提倡綜合考慮到學校的實際情況、學科背景和成功的實踐經驗,各學科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要盡力尋求與特色行業的結合、與特色學科的結合,從而實現本學科自身特色的突破,同時實現多學科的協同發展,使學科建設效益最大化。
3.學科的持續發展性。學科建設是學校發展中的一項基礎性工作,不是一種短期行為,必須考慮其可持續性。學科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學科建設的協調性作保障,只有突出特色,加強主干,發展基礎,才能實現學科的可持續發展。
(作者單位:中原工學院 河南鄭州 450007)(責編: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