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詞典使用者研究屬教學詞典學范疇,與語言學習和教學密切相關。文章在回顧的基礎上提出了國內外語學習詞典使用者研究領域內有待進一步探討的幾個問題,建議我國未來的二語習得詞典使用者研究應該多方吸收國內外相關學科的最新理論和研究成果,探討我國各層次二語習得者在詞典使用過程中的特點和難點,提高二語習得者詞典使用的效率及效果。
關鍵詞:二語習得 詞典使用者 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8)08-135-02
一、引言
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詞典編撰以編纂者為中心的活動逐漸受到質疑,編纂者與使用者的相互關系受到廣泛重視,從用戶視角出發的研究成為詞典學研究的一個新熱點。在我國越來越多的學者從不同方面對詞典使用進行了討論和實證研究,不斷拓寬和加深了對二語習得詞典使用的研究層面。
筆者擬重點分析在國內重要外語刊物①上發表的有關外語學習詞典使用者的實證研究,在回顧的基礎上提出了國內二語習得詞典使用者研究領域內有待進一步探討的幾個問題,建議我國未來的外語學習詞典使用者研究應該多方吸收國內外相關學科的最新理論和研究成果,探討我國各層次二語習得詞典使用者詞典使用過程中的特點和難點,提高二語習得中詞典使用的效率及效果。
二、二語習得詞典使用者研究現狀
考伊曾在其專著中列舉了六項與詞典使用者有關的研究。自1995-2006年這10年間,在教學背景下,國內二語習得詞典使用者研究涉及到了考伊列舉的六項研究中的四項,內容包括:1)語言學信息范疇及其對詞典使用者的重要性;2)詞典使用者及其態度研究;3)學習活動與詞典使用;4)詞典使用者的參考技能研究。
1.語言學信息范疇及其對詞典使用者的重要性。與外語詞典使用者及其使用有關的最早研究始于20世紀70年代末,托馬斯齊克(Jerzy Tomaszcayk)的調查發現使用雙語詞典比使用單語詞典查意義的比率高。巴雷吉(Carla Bareggi)對意大利英語專業一年級學生使用的單語詞典的信息范疇作了調查,發現發音查用率最高,形態,句法和語體的查用率最低。
筆者也曾專門對中國二語習得者使用外語詞典的信息范疇進行了調查,發現受試的非英語專業本科生在基礎英語詞匯學習中頻繁使用了查找策略。而在專業詞匯學習中查找策略的使用頻率偏低。再則,學生使用查找策略的目的也不一樣,比如在基礎英語學習中研究生主要用詞典查證單詞的多種意義和用法;而在專業詞匯中的查找策略大都用來查詢專業詞匯的發音及基本意義。這與張萍(2001)調查結果一致。此外張萍還發現在查詞典認知策略的選擇上,女生不僅查找單詞的基本意思,還注意了解它的引申義;而男生的注意力只在了解基本意義即可。這些研究結果表明,對外語詞典使用者來說,最重要的信息范疇會隨著使用者外語水平、性別、詞典類型、學習任務等因素的變化而變化。
2.詞典使用者及其態度、期望和批評研究。筆者曾對所帶的三個年級的非英語專業大學生進行過問卷調查結果發現大部分二語習得者(78%)偏愛使用文曲星和雙語詞典(即英漢詞典)查閱生詞,認為文曲星的長處在于攜帶與查找便捷,并且文曲星和英漢詞典的漢語釋義對他們來說更便于理解和記憶。這與江曉紅(2003)、陳輝(2001)的調查結果相同,但與國外學者馬雷洛和巴雷吉的調查結果不同,他們的調查顯示大部分的學生對單語詞典比對雙語詞典更滿意,認為前者更可靠、更現代、對表達更有用。
3.學習活動與詞典使用研究。托馬斯齊克(Jerzy Tomaszcayk)是第一個考慮詞典使用范疇的研究者。他對學生的雙語和單語詞典的使用范疇進行了調查,發現閱讀理解和書面寫作是學生使用詞典時進行的最主要的活動,其次是翻譯、聽力理解和口語。我國學者吳霞(1998)發現英語專業三年級學生由于無論精讀課上還是在范讀課上都被頻繁地要求用英文釋義一些句子,因而更多地使用雙解學習詞典(英漢雙解詞典)和單語學習詞典(英英詞典),認為更有利于完成學習任務。趙衛(2004)對非英語專業學生的調查顯示,學生對不同的學習活動應使用不同的學習詞典有一定的粗淺認識。但在四項涉及不同的學習活動所使用的詞典類型的問題中,他們絕大多數傾向使用雙語詞典。
4.詞典使用者的參考技能研究。參考技能指詞典使用者查找信息的能力(Hartmann)。研究者普遍認為,熟練地使用詞典需要一種特殊的“能力”(competence),這種能力就是使用者的參考技能,他只有通過適當的訓練才能獲得(Hartmann)。但趙衛(2004)通過問卷調查或觀察發現,對于如何有效使用詞典,教師在各階段教學中很少對學生進行專門指導,且對于如何指導學生有效使用詞典的方法和內容沒有一個清楚、詳盡的認知和把握,因而不少學生在中、高級階段對選擇何種詞典,如何通過詞典幫助自己記憶單詞十分迷茫。
詞典查閱策略是詞典使用者必備的技能之一(Henri Bejoint)。這10年來國內學者對詞典查閱策略的研究興趣很濃,究其原因在于僅靠課堂有限的教學時數輸入的英語信息是有限的,國內外語環境也無法提供習得者所需要的真實語境,因而我國的二語習得者必須學會使用各種工具,學會如何通過查詞典和各種資料,獲取有用信息,使自己具備獨立獲取英語知識的能力,從根本上解決自己在英語學習中遇到的各種難題。歐梅樂等(O’Malley Chamot)認為學習策略是“學習者用于幫助理解,學習和記憶新信息的特殊思想行為”。我國學者對詞典查閱策略的研究是以學習策略為理論框架的。主要從以下四種角度對詞典查閱策略進行討論:從學習策略的角度,即將詞典使用策略歸納為學習策略之一進行論述(如:文秋芳等);從閱讀策略角度,即將詞典使用策略歸納為閱讀策略之一進行論述(如:張小虎));從詞匯策略角度,即將詞典使用策略歸納為詞匯學習策略之一進行論述(如:吳霞、張樺、張萍、陳輝等);從詞典使用策略角度,即將詞典使用策略劃分為為若干種次策略進行論述(如:趙衛)。研究對象主要是我國以英語為外語的成年人,學習者類型為:非英語專業本科生(吳霞,張萍,張樺等);非英語專業碩士生(張萍);不同性別學生(張萍);善學者和不善學者(文秋芳,張樺等)。探討的問題涉及到以下方面:比如我國外語學習者詞典查閱策略的總體趨勢如何?詞典查閱策略究竟與詞匯成績有多大關系?吳霞(1998)、張萍(2004) 以O’Malley和Chamot的學習策略為理論框架,套用了他們對學習策略的分類方法,將詞匯學習策略亦分為三大類:元認知策略;詞匯認知策略和社會/情感策略。元認知策略高于其他兩類策略,用于評價、計劃和監管策略使用;認知策略與具體的詞匯學習任務相結合,更具體。社會/情感策略包括習得者與他人進行的互動行為和自我情感控制。每一類策略既包含數種具體的策略。查詞典策略即為詞匯認知策略之一,并包含“了解多種意義”、“了解多種用法”等具體的策略。他們在調查中雖然使用了不同的受試對象,研究方法也略有不同,但結果很相似,即我國二語習得者在詞匯學習中較為頻繁地使用了查詞典策略。吳霞、張萍的調查顯示查詞典策略是與詞匯成績最相關的詞匯學習策略之一。
三、對英語教學研究的啟示
詞典使用者是一個復雜的群體,在實驗時很難加以控制,獲得的實驗數據也因此值得懷疑。詞典使用者的使用需求與具體任務相聯系,它可能隨文化、語言和時間的變化而變化。如果詞典使用者在完成任務時,采取合適的查找策略,其需求可以得到滿足。但我們還不清楚詞典使用技能(或查找策略)是由哪些部分組成的,不知道詞典使用技能是人類本能還是通過訓練習得,不清楚為什么一些人的詞典使用技能比別人強。因此不妨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從以下問題著手,使詞典使用者研究更好地為英語教學服務。
1.制約詞典使用策略的學習者因素研究。許多外語教學實踐和研究表明,在詞典使用過程中,無論是優秀的語言學習者還是他的語言學習者都有意識或下意識地選擇和運用了若干詞典使用策略。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優秀的語言學習者使用的詞典使用策略的種類和頻率往往與其他的語言學習者不同。而且即使都是優秀的語言學習者,他們所使用的詞典使用策略的種類和頻率也有所不同。雖然教學環境等外部因素從多角度影響詞典使用策略的形成和使用,但學習者的本體因素,如年齡、智力、語言學能、興趣、態度、動機、個性和認知方式等方面的差異是造成詞典使用差異的重要原因,也是學習者采用不同詞典使用策略的重要原因。因此,對制約詞典使用的學習者因素的研究不可或缺。
2.多種詞典類型的研究。國內已有的很多外語/二語學習詞典使用者研究成果大多集中在揭示外語/二語習得者對普通型詞典,即在正規課堂教學背景下使用的單語詞典、雙語詞典或雙解學習詞典的使用狀況,而對專業詞典和其它參考工具(如:同類語詞典,和各種類型的電子詞典)的研究則鮮有涉及,考察的詞典類型過于單一,對我國外語/二語學習詞典使用類型的研究仍需投入更多的精力。
3.多種觀察對象的研究。這是一個較少引人注意的課題。現在的研究受試的對象通常是語言學習水平較高的人(如英語專業學生或非英語專業學本科生或研究生)。以其它群體為主體的外語/二語學習詞典使用者的調查研究到目前為止國內學者還沒有觸及這一領域,自然也就缺乏實證性研究的知名文獻。這也許是因為國內的外語研究工作者大多集中在高校系統,很少有機會接觸其它群體學習英語的過程。而目前我國的國情是學習者不僅要在大學階段學習英語、使用詞典,更要在今后工作中通過自學提高英語水平,使用詞典不可避免要貫穿整個工作過程。由于范圍相對狹窄,我們就難以期望對我國外語/二語學習詞典使用者的大體情況有所結論,除非我們在更廣的范圍對外語/二語學習詞典使用者進行大量研究,如在工作中需要經常使用英語的公司職員、科技工作者、記者、圖書管理員等。
4.外語/二語學習詞典使用者研究理論的構建。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我國對外語/二語學習詞典使用者的實證研究剛剛起步不久,既缺乏從事詞典使用者研究的專門研究機構和學者,也缺乏真正有深度的理論研究,外語/二語學習詞典使用者研究相關理論基礎顯得支離破碎、不成體系。我國的外語/二語學習詞典使用者研究目前還是以借用國外不同的理論作支撐,從中國外語/二語學習詞典使用者的習得過程對這些理論加以驗證或補充,離形成我國本土化特色的外語/二語學習詞典使用者研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四、結語
詞典使用研究屬教學詞典學范疇,與語言學習和教學密切相關(Hartmann)。對詞典使用者的研究對詞典編撰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目前詞典使用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是詞典使用者與詞典編撰者之間的隔膜所致。因此,加強詞典用戶研究可以有效地掌握詞典使用者詞典使用過程中的特點和難點,更好地提高外語學習中詞典使用的效率及效果。外語/二語詞典使用者研究,任重而道遠。
注釋:
①通過中國期刊網CNKI搜索的8大外語重要刊物為:《外語教學與研究》、《外語界》、《外語與外語教學》、《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四川外語學院學報》、《外語學刊》、《外語教學》、《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
參考文獻:
1.A.P. Cowie. English Dictionaries for Foreign Learners:A History [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2
2.Henri Bejoint. Modern Lexicography:An Introduction[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2
3.O’Malley, J.A.Chamot.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4.R R Hartmann.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Lexicography[M].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5
5.陳輝.非英語專業的中國學生學習英語詞匯的策略——一份分析詞匯學習策略的調查報告[J].外語教學,2001(6)
6.江曉紅.成就動機和歸因對英語學習策略選擇的影響[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3(2)
7.文秋芳.學習者因素與大學英語四級考試成績的關系[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6(4)
8.吳霞,王薔.非英語專業本科學生詞匯學習策略[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8(1)
9.張萍.碩士研究生基礎英語和專業英語詞匯學習策略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1(6)
10.張萍等.英語學習者詞匯觀念和策略的性別差異研究[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2(7)
11.張萍.學習者詞匯策略對詞匯成績的預測規律[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4(12)
12.張燁等.非英語專業本科生英語詞匯學習策略的調查[J]. 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3(4)
(作者單位: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外國語學院 湖北武漢 430056)
(責編:紀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