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從高職院校圖書館讀者需求服務存在的問題入手,詳細分析了高職院校的讀者群的閱讀需求特征及內容,探討了有關對策,以助于圖書館建立以讀者需求為導向的服務格局,滿足讀者多元化、多層次的信息需求。
關鍵詞:高職 圖書館 讀者需求
中圖分類號:G25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8)08-148-02
高職院校圖書館由于建校時間短,底子薄,在為讀者服務的過程中存在這樣那樣的不足。
一、讀者需求服務存在的問題
1.內容比較單一。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信息量呈幾何級數增長,讀者迫切希望圖書館能提供經過技術和智力加工后的數據、信息、事實和知識單元,以及專題綜述、預測報告、決策參考等二、三次文獻,以快速、全面、準確地滿足自己的信息需求。高職院校圖書館限于人力、物力和技術方面的因素,對文獻信息的加工力度不夠或幾近空白,即使意識到了讀者的信息需求,也無能為力,工作內容只能停留在傳統的外借內閱,單純地提供一本書或一份報刊,文獻信息服務的知識含量和技術含量低,不能參與科技活動與市場交流。
2.方式比較呆板。目前,高職圖書館的服務基本上還是以閉架或半開架服務為主,給讀者自主擇書的余地較少,限制了部分讀者的讀書自由。閱覽室和書庫以陣地服務為主,被動地坐等讀者上門,工作只是簡單的借借還還,就更談不上利用現代化手段為讀者服務了。不是以自己的工作來滿足讀者的需求,而是以讀者的需求來滿足自己的工作,全部工作處于被動局面,服務環節缺乏智力和技術的投入,缺乏開拓精神和創新意識,沒有向主動服務、開拓服務的軌道上轉變。
3.技術手段相對落后。隨著網絡信息時代的到來,許多高校圖書館在資金和技術的支持下,紛紛向網絡化方向發展,但高職院校圖書館由于各種原因,只能扼腕嘆息。雖然過去完全靠手工操作的局面已被打破,計算機、光盤等設備開始應用于服務讀者工作,文獻載體類型也較以前有所變化,但這些僅僅是小范圍、淺層次的應用,有些圖書館連計算機書目查詢系統都沒有,讀者借閱書刊僅能憑手工翻閱各種圖書卡片,更不用說圖書館在網絡建設方面取得進展了。
4.工作人員的價值觀念不統一。高校圖書館的人員構成本來就不夠合理,而高職院校圖書館由于歷史遺留下來的和現實的問題,以至被人笑談為所在學校的“家屬大院”。人員素質的參差不齊必然帶來工作人員的價值觀念的不統一。雖然大多數工作人員恪守本職,兢兢業業,默默工作,無私奉獻,但是也有部分工作人員的工作一切向錢看,愛與學校其他部門作橫向比較,比較的結果只能讓他們倍感失望,進而影響工作;有些工作人員個體意識極強,越來越重視自己的價值、欲望和利益等,不講究協作精神和團隊精神。
5.讀者學習需求少。網絡時代,互聯網對傳統的圖書館帶來了不小的沖擊。大學生往往喜歡從網上獲取信息。部分學生對專業學習的熱情不高。從圖書館借閱統計中可以看到,專業類圖書的借閱率遠遠不及小說文藝類高,這表明讀者(主要為大學生)在利用圖書館時,學習的主動性不強,專業學習需求反而有所減少。另一方面,由于擇業的競爭性極強,許多學生參加了本科自考,閱讀除消遣、娛樂外,幾乎都泡在自考資料上。
二、讀者群個性需求分析
1.讀者群個性需求分析。在校大學生讀者是一群19~26歲左右(包括剛畢業的研究生教師)的青年人。低年級學生思想活躍、求知欲強,愿意接受新事物,思想觀念有較強的可塑性,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正處在逐步形成的階段,憑感覺辦事、憑興趣學習的傾向比較明顯。知識結構上表現為,轉入專業知識學習后,對于相關學科知識接觸不多,所以知識面相對比較窄,由于知識面的局限性,學習中缺乏豐富的想象力。另外,這個群體普遍存在著對社會環境適應能力差,對網上世界很感興趣,但缺乏對不健康內容的抵制能力。高年級學生在思想、意識、心理分析和人生目標等方面已趨于成熟,在知識結構方面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懂得了知識積累的重要性,這就需要高職院校圖書館掌握這一群體的需求,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高校圖書館是學生的第二課堂,肩負著教育育人、服務育人的重任。針對讀者情況應從以下三個方面提供服務。首先,要營造一個優美的讀書環境,把大學生求知的興奮點吸引到圖書館來。從硬件建設來說,圖書館的建筑及布局要體現濃厚的文化色彩,配合主體建筑風格搞好周邊綠化、雕塑、噴泉等。館內布局簡潔明亮,裝修典雅大方,各種功能的大廳一應俱全。例如,學術報告廳、演播廳、電子讀物閱讀室、多媒體閱覽室、多媒體放映廳等。從軟件建設來說,就是要千方百計地提高服務質量。例如,一塊指示牌、一條提示性標語、一只鐘表、一份讀者須知、一本資料索引等等,從各個方面滿足讀者的文化需求、娛樂需求和休閑需求,充分體現對讀者的尊重和關懷,使讀者進入圖書館就能受到美的教育。其次,豐富的館藏是圖書館吸引讀者的物質基礎,是拓寬大學生知識面的保障。現代圖書館的館藏除了紙質圖書外,還有現代的電子文獻、虛擬圖書、網絡圖書等等,構成了浩如煙海的信息資源。特別是校園網的開通和因特網的連接,更是彌補了館藏的不足。豐富的網上信息資源極大地開拓了大學生的視野,小小鼠標點擊著龐大的世界。高校圖書館在注重館藏的同時,還要特別注重特色建設。在辦館思路上追求個性化和特色化,做到注重特色文獻學科館藏,例如,司法類院校,應根據學院專業課特點和學科建設增加館藏。在充分發揮圖書館文獻采集人員作用的基礎上,可通過網上發布,征求讀者需求信息,確定館藏建設目標,保證館藏資源和讀者需求的基本一致。
2.對信息服務的需求。高校學生作為我國信息社會未來最重要的主體力量,他們深深懂得,在未來的信息社會里,誰的信息能力強,誰就能取得發展的主動權。當前社會上有一種提法,叫做“擁有文化,擁有信息,擁有一個燦爛的明天”。學生們非常渴望在校期間能夠得到這方面的鍛煉和提高,這就要求高校圖書館在信息服務方面要不斷提高,不斷創新。從圖書館方面來說,信息服務一直是高校圖書館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什么是信息服務呢?信息服務大體可分為兩個階段:在現代電子技術未興起之前,信息服務是通過紙質文獻的傳遞來實現的。現代電子技術興起后,以計算機硬件及通訊設備為依托,以應用軟件為手段,以信息資源為對象,以電子文獻的形式提供給用戶的服務。信息服務的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信息能力。所謂信息能力,一般來說是指人們獲取信息、吸收、加工信息、利用并創造新信息的能力。據調查,我國高校學生的信息能力普遍較低,缺乏高效獲得信息的必備知識和技能。具體表現為:(1)信息檢索能力差。(2)外語水平低。(3)有些學生憑興趣接受信息。目的性、專業性不強,信息獲取面較窄。(4)普遍存在對信息的內容、質量分析、鑒別能力差的問題(5)缺乏信息積累能力和信息創新能力。針對這種情況,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引導和培養:一是要培養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主要包括:提高信息檢索能力。二是培養學生對信息的吸收、加工和利用能力。應培養和引導學生對信息的準確度、相關度和實用性進行科學分析,正確吸收,以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三是培養學生的信息創新能力。在信息化社會里,信息的價值與日俱增,信息創新能力已經成為未來人才的必備能力。
3.學生是高校圖書館的主要讀者群體,也是最活躍的讀者群體。他們對知識養料的需求全面而廣泛,吸收容量大,消化速度快,具有強烈的知識、信息需求欲望。其主要的表現特征為:
(1)需求的階段性。不同年級的大學生,由于所學內容不同,學習要求不同,對大學環境的適應程度也不同,導致對閱讀需求也有所不同。
新入學的大學一年級學生面對幾十萬冊,甚至上百萬冊的圖書館藏書,往往不知如何獲取所需的書刊。因此,其閱讀需求帶有盲目性、隨機性和不確定性。他們到圖書館借閱書刊,除了指定參考書以外,大多閱讀文藝作品,以滿足消遣的需要。在浩如煙海的藏書面前,什么都想看,什么都要借。
二年級的學生,已進人專業知識學習階段。他們對與專業課程有關的專業書刊有著強烈的閱讀需求。所以其專業性閱讀興趣開始形成,渴望獲得更多的專業知識。閱讀傾向趨于明確穩定,閱讀需求水平逐步由低層次向高層次發展,逐漸不滿足教材上現成的結論,需要廣泛閱讀各種觀點,各種流派的參考書,從中加以比較、分析,得出自己的看法與結論。他們的學習生活向深入和豐富發展,喜歡閱讀課外書籍,涉獵其他學科的知識,以拓寬自己的知識面。但也有些學生失去了剛入學時的新鮮感與興趣,他們不僅對課堂上專業知識的學習不努力、不感興趣,同時對圖書館也是難得踏進一步。
(2)需求的集中性。大學生閱讀需求集中性的特點,主要表現在教學用書品種和復本集中,讀者人數集中。教師給學生開出的參考書大多是指定的。即在同一時間內,眾多的學生對內容相同的幾種主要教學參考書集中需要閱讀參考。這種情況在考試階段和撰寫論文時表現得更為突出。
(3)需求的廣泛性。根據當代社會的發展要求,高等教育在人才培養上,變專才教育為通才教育和專才教育相結合。對大學生要求不僅有較扎實的專業基礎,還要有較寬的知識面。要求大學生有較強的工作應變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
當今大學生的閱讀需求呈現了一種廣泛性特征,其閱讀范圍向多樣化方向發展。根據對我院695名大學生的調查,其閱讀動機排在第一、第二位的是學習知識和擴大視野,完成學業僅排第三位,再次是消遣、求職和科研,而且前兩位所占比例達65%,這說明大學生對知識的渴求,重視拓寬知識面,注重掌握與專業相關的知識或其他方面的知識。而閱讀動機反映在對各學科文獻閱讀需求上,出現了多學科、多范圍的傾向。大學生閱讀的文獻除了英語、計算機和文學類較多外,對哲學、心理學、社會學、經濟學、歷史學、藝術、文化和自然科學等方面的書籍都有所涉及。
4.教師閱讀需求的特征。大學教師擔負著教學和科學研究的雙重任務。在教學上,教師要根據專業設置、培養目標等要求,認真鉆研教材,精心組織教學;在科學研究上,教師要根據科研課題,掌握跟課題有關的國內外研究水平、研究成果和研究動向,以取得最新的科研成果。而要順利地完成這兩方面任務,就要求教師結合教學和科研課題,搜集、查考各種專業書刊和有關文獻。
教師在高等學校肩負著雙重任務。他們首先是教育工作者,通過專業教學,培養學生;同時又是科研人員,結合專業教學,承擔具體研究任務。從教學和科研兩方面及其結合中,系統閱讀和廣泛參考專業文獻資料。他們需求的專業文獻,總的來說,具有全面系統、廣泛專深的特點。教師讀者由于不同的年齡、不同的職稱,擔負著不同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并且處于自身發展的不同階段,因而表現出不同的閱讀需求特點。
老年教師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幾十年,是各專業的學者,積累了豐富的教學工作經驗,有深厚的學術造詣,主要負擔著書立說,指導青年教師,培養研究生的工作。許多老年教師,還親自負責科學研究和學術交流活動。老教授們經過多年積累,個人的專業藏書比較豐富,比較系統,他們利用圖書館的目的主要是查找有關新的、外文的或歷史的文獻資料,最好是有人代查。
中年教師年富力強,身居教學、科研第一線,負擔著繁重的教學、科研任務,以及自身的知識更新與提高等。他們對圖書館的利用較多,需求的內容范圍主要集中在本專業或與本專業相關領域的圖書資料,面不廣泛,但專深、系統、新穎。
青年教師是教師隊伍的新生力量。青年教師大多在教學第一線,擔任教學輔導工作,成為中老年教師的助手。他們大多數教齡較短,基礎知識、專業素養、教學經驗發展不平衡,還不能完全適應教學和科研工作的需求。青年教師精力旺盛,思想敏銳,進取心強,學習勤奮,善于博采各家之長。青年教師是圖書館最積極的利用者。他們利用圖書館的時間最多,文獻內容最廣泛,借閱數量最大,他們利用圖書館的目的是尋找教學用參考書,以及提高自己學識水平的相關書刊,尤其青睞電子圖書、電子期刊,以利于他們增長知識,提高教學水平,早出成果。
近年來,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許多教師對專業書刊及相關文獻的需求更為迫切,需要系統閱讀和廣泛參考專業文獻資料。概括起來,教師對閱讀需求有以下幾個特征:
(1)全面系統。就文獻的內容而言,教師需要與科研、與教學研究課題有關的專業文獻資料,也需要相關學科的文獻資料。教師為了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為了使自己的科研成果在本學科處于領先地位,對本學科、本專業各不同觀點、不同學派的文獻資料也需要系統地查閱、掌握。教師還需要系統地了解本學科本專業發展歷程、研究現狀、存在的問題和發展趨勢。
(2)專深具體。教師在高校從事不同學科、不同專業的教學工作,他們承擔的科研項目也和自己的專業有關,其閱讀活動往往圍繞著教學內容和研究內容組織開展;對專業文獻的出版情況及圖書館收藏比較熟悉,對閱讀目的較為明確。所以,他們對文獻資料的需求帶有明顯的專業性,閱讀需求所涉及的閱讀范圍具有指向性。
(3)新穎及時。大學負有培養高層次、高水平人才的使命。這就需要教師隨時掌握文獻中反映學科和專業的新成果和新動態。同樣,教師從事某一課題研究時,最迫切需要的是盡快了解這一課題當前研究動態,以便能準確判斷自己的研究課題,以使自己的研究成果達到領先地位,因此教師對最新的專業文獻是歡迎的。所以教師對文獻的時效性要求很強。
5.網絡時代高校學生讀者信息需求的特征。近年來,網絡化的飛速發展為學生獲取信息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從高校學生信息需求的情況顯示,學生的信息需求呈現出迅速增長和多元化的特征。主要體現在:
(1)內容的全方位。網絡環境下,信息與情報的概念已滲透到文化教育和科學研究領域。因此,研究型學生除需要與他們學術研究方向一致的信息資源外,還需要其他方面的信息。而求知型的學生既需要與他們專業有關的基礎性課程和專業性課程信息,又需要計算機科學、英語以及一些相關科學和交叉性科學信息。娛樂型需求的學生對信息需求更無邊界,什么好玩、刺激,則選擇什么。總之,信息需求的內容廣泛,形式多樣,涉及到多學科、寬領域,充分體現了當代科學發展的高度綜合性。
(2)形式的多樣化。過去,傳統型信息需求者總是從圖書、期刊等單一的信息形式上尋找問題的答案。而網絡環境下學生信息的需求已擴展到會議文獻、學位論文等文獻上。對信息的載體形態也由原來的單一向多樣化轉變。從信息的獲取渠道上看,數據庫、互聯網的信息已成為重要的信息源。
(3)結構的多層次化。高校學生由于所處的社會、家庭、學習等環境不同,加之自身素質、心理因素等因素的影響,勢必會造成自身信息需求結構的多樣性和多層次性。從學科內容看,既有基礎性的又有專業性的要求。從需求層次上,也分高深、中級和普及三級。除此之外,在載體、交流渠道、文獻類型、服務方式和語種信息需求上都呈現出多樣化和多層次性。
研究讀者的閱讀需求,分析高校圖書館讀者閱讀需求特征,掌握讀者需求的心理特征和需求內容,有利于高校圖書館依照讀者的實際需求,準確入藏信息價值高、知識容量大、實用且時效性強的文獻資源;有利于高校圖書館開展形式多樣的服務方式,建立以讀者需求為導向的服務格局,滿足讀者多元化、多層次的信息需求,充分發揮高校圖書館的服務功能和教育功能。
參考文獻:
1.張子平.高校圖書館讀者閱讀需求及服務.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5(5)
2.吳江華.高校圖書館讀者隱性需求問題的探討.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05(4)
3.彭玉華.網絡時代高校學生讀者信息需求研究.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報,2005(2)
4.陳蘭欽.高校圖書館學生讀者權益保護的幾個熱點問題探討.情報探索,2005(1)
5.石武強.服務技巧與讀者工作.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4(6)
(作者單位:河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圖書館 河南鄭州 450011)
(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