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探討了成本核算的意義、成本核算應遵循的原則、成本核算內容以及成本核算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建議。
關鍵詞:成本核算 意義 原則 內容 問題 建議
中圖分類號:F27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8)08-164-02
成本核算是指“在生產和服務提供過程中對所發生的費用進行歸集和分配并按規定的方法計算成本的過程”。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將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各種耗費按照一定的對象進行分配和歸集,以計算總成本和單位成本。
一、成本核算的意義
1.成本核算的正確與否,直接影響企業的成本預測、計劃、分析、考核和改進等控制工作,同時也對企業的成本決策和經營決策的正確與否產生重大影響。
2.成本核算過程,是對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各種耗費如實反映的過程,也是為更好地實施成本管理進行成本信息反饋的過程,因此,成本核算對企業成本計劃的實施、成本水平的控制和目標成本的實現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3.通過成本核算,可以檢查、監督和考核預算和成本計劃的執行情況,反映成本水平。對成本控制的績效以及成本管理水平進行檢查和測量,評價成本管理體系的有效性,研究在何處可以降低成本,進行持續改進。
二、成本核算應遵循的原則
1.成本分期核算原則。主要是分清當月發生和當月負擔的成本費用的界限,從時間上確定各個成本計算期的費用和產品成本的界限,保證成本核算的正確性。
2.劃分資本性支出與收益性支出原則。區分兩者支出的目的,是為了正確計算資產的價值和正確計算各期的產品成本、期間費用及損益。
3.權責發生制原則。從成本角度看,貫徹這一原則,主要是解決分清本期發生的費用是否都由當期產品負擔。
4.實際成本計價原則。一是對生產耗用的原材料、燃料、動力和折舊等費用,都必須按實際成本計價;二是對完工產成品成本的結轉也要按實際成本進行計價。
5.一致性原則。要求所采用的方法必須前后一致,使各期成本資料有一個統一的口徑,前后一致,以便分析比較與考核。
6.合法性原則。指計入成本的費用都必須符合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法令、制度的規定。
7.重要性原則。重要性原則是指對成本有重要影響的內容和項目,把它作為重點單獨設立項目進行核算與反映,力求準確。而對于那些次要內容和項目從簡核算與合并反映。
三、成本核算內容
成本核算包括收入的核算和成本費用的核算。
收入核算包括生產收入的核算、科研收入的核算、內協收入的核算。生產收入科目歸集出售產品獲得的收入,科研收入科目歸集科研撥款,內協收入科目歸集各測試單位試驗費收入。期末將生產收入科目轉入生產結余科目,生產收入科目期末無余額??蒲惺杖肟颇堪雌浒l生成本數轉入科研結余科目,期末科研收入科目可以有余額。內協收入科目轉入內協結余科目,期末內協收入科目無余額。
費用的核算包括原材料的核算、人工成本的核算、其他費用的核算和內部試驗費的核算。
1.原材料的核算。以物資庫提供的材料出庫單為依據,按令號歸集記入各項成本項目,科研令號記入科研成本,內協令號記入內協成本,技術令號記入技術成本,生產令號分兩種情況:基層單位未設二級庫的,直接記入生產成本;基層單位有二級庫的記入二級庫材料,依據基層單位報二級庫材料出庫單分別記入各生產令號成本。個別單位有材料退庫的,用紅字分別沖二級庫材料和生產成本。
2.人工成本的核算。以核對過的人員工資分配表為依據,按令號分別記入科研成本、生產成本、內協成本、技術成本。
3.其他費用的核算。其他非直接費用如水電費、折舊費、管理費等依據不同的費用分配表分別記各相關成本的明細科目。公用承擔的費用按預先制定好的分攤原則,分攤記入各令號的相應成本中。
4.內部試驗費用的核算。因我院有測試加工單位專門承擔院內測試加工任務,有的單位有測試組也提供院內測試加工服務,故存在內部測試收入和內部試驗費用。依據內部試驗費用單記入各令號成本項目的明細項。
成本核算包括產品成本的核算、科研成本的核算、內協成本的核算。
1.產成品的核算。產成品的核算有品種法、分批法、分步法。根據我院產品生產的特點,產成品的核算采用品種法。品種法就是以產品品種為核算對象,歸集各種費用。費用核算已經把料、工、費都在生產項目中歸集,將生產成本在月末完工產品和月末在產品中分配,分別計算產成品成本和在產品成本。按完工產品數量乘完工產品成本所得完工總成本,由生產成本轉入產成品科目。
2.產品銷售成本的核算。產品銷售出去后,開發票確認收入,結轉產成品進入產品銷售成本。月末將產品銷售成本轉入結余科目。將產品銷售成本科目轉平。
3.科研成本的核算。因科研成本核算實行核銷制,月末將前期歸集到科研成本項目轉入科研結余,科研成本科目期末無余額。同時將科研收入轉入科研結余,轉入數為成本數,月末科研收入可以有余額。
4.內協成本的核算。月末將歸集到內協成本科目的費用轉入內協結余科目,內協成本科目期末無余額。
四、成本核算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1.費用核算中,我認為臨時工工資進入研制費用有些不妥,臨時工工資屬人員費用,我認為在工資項目中核算比較合適。
2.通過核算結果,可以發現期末存貨價值較大,占用大量流動資金,資金占用費大量增加,直接影響利潤。
如何減少期末存貨,可以從原材料、在產品、產成品三個方面分析。其一,如何減少期末原材料。我院是以銷定產式生產,沒有必要提前生產,購方單位需要時再生產,生產時再購買原材料,這樣就減少了原材料占用資金的時間,也就減少了資金占用費。如何保證原材料的及時供應,既不提前也不錯后,那需要物資采購部門與供應商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除緊俏商品外,保證原材料的及時供應,這樣節省下來的資金占用費,就是利潤。比如我院熔鑄中心就是其客戶麥格昆磁的一個長期穩定的供應商,既然麥格昆磁能做到,我院也應嘗試去做,也許在實際工作中不合適,這只是我的一點想法而已。其二,如何減少期末在產品。要想減少期末在產品,就要縮短產品生產周期,可以在縮短生產準備時間、縮短產品加工時間、縮短產品轉移時間、縮短產品等待時間、縮短產品驗收時間方面下功夫。如果產品加工時間不能縮短,那生產準備時間、產品轉移時間、產品等待時間、產品驗收時間是可以縮短的。生產周期減少,期末在產品就少,占用資金就少。其三,如何減少期末產成品。需要時生產,不提前生產,也不錯后生產,生產出來的產品及時銷售出去,也就不存在期末產成品。
3.目前我院很多產品已制定了定額,并以此作為成本核算的依據,但還未在成本控制上發揮作用。定額成本計算法的關鍵是如何確定定額差異。定額差異是指產品生產中各項生產費用的實際支出脫離定額成本的數額。實際成本超過定額成本的數額為超支,稱作不利差異;用正數表示;實際成本低于定額成本的數額為節約,稱作有利差異,用負數表示。
定額差異的計算分別是直接材料定額差異、直接工資定額差異、制造費用定額差異三種。
由于我院二級庫管理沒有實行限額領料單制度。材料定額差異用定期盤存法就是隔一定日期,對生產中存余材料進行盤點,根據材料領用數和盤存數計算出一定日期材料的實際消耗,再與定額相比較得出定額差異。如果我院二級庫采用限額領料單,定額差異的計算就可采用限額法。限額法,就是采用限額領料單實行限額領料,若發生超限額的領料需另填超額領料憑證,這些超額領料數就是不利差異;若限額領料單有余額,說明實際消耗低于定額是有利差異。采用限額法,材料的用量差異在平時就可以顯露出來,不必等到期末盤存時才發現差異。這樣平時就可以分析差異原因并及時采取措施。直接材料的定額差異只包括耗用數量上的差異,不包括價格差異,價格差異另外單獨列示。
直接工資差異因工資形式的不同而異,在計件工資形式下,按計件單價支付的工資為定額工資形式,有工時差異與工資率差異兩種。工時差異是實際工時與定額工時之差乘上計劃工資率;工資率差異是實際工資率與計劃工資率之差乘上實際工時。
制造費用定額差異一般以實際發生額與按生產計劃完成百分比調整的費用計劃相比較而得出,定額差異一般由產成品和在產品共同負擔,可按兩者定額成本的比例進行分攤。如果各月月末在產品數量和完成程度較為穩定,定額差異可一部由當月產成品負擔。
定額成本作為成本控制的一種方法,應在成本控制方面發揮作用,以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計算定額差異不僅僅是為了計算產品實際成本,更有利于對產品成本進行切實有效的控制與考核。
(作者單位: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北京 100000)(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