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分析農村信用社信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關對策建議。
關鍵詞:農村信用社 信貸管理 問題 對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F83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8)08-199-01
農村信用社在農村金融體系中處于基礎性地位,是農村金融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經營好壞直接關系到農村金融的穩定,關系到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村信用社作為經營信貸的特殊企業,經營風險是其固有特性,隨著改革的深入,各種深層次的矛盾逐漸暴露,各種阻礙農村信用社進一步發展的因素特別是政策和體制制約因素更加突出和明顯,這些矛盾和困難正成為制約農村信用社發展的癥結。信貸管理工作是農村信用社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在日常工作中,農村信用社在信貸管理中存在許多不足,函待完善和加強。本文想就提高信貸管理水平,有效防范和化解信貸風險談一些粗淺認識。
一、農村信用社信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信貸業務操作不規范。由于部分信用社信貸業務經辦人員責任心不強或業務不熟練,在簽訂借款合同時,不按規定嚴格履行相關審查義務,導致貸款難以收回。一是未讓借款人及擔保人簽名,僅憑印章辦事,忽視了借款人與印章名稱的一致性、合法性和真實性,造成借款合同不實,貸款到期后,收回無著落。二是有的借款人經營規模小,盲目選項,卻要求大額貸款,信用社忽視對借款人的資產、經營狀況和經營能力的考察,將款貸出,又缺乏有力的監督、跟蹤手段,結果由于企業經營效益不佳,無力還貸。三是息入本金,以貸收息。借款到期后,有的借款人因暫時無力償還,就與信用社協商,變息為本,重新更換合同,一些信用社不加審查,盲目聽從。四是對最大單戶借款人嚴重超比例發放貸款。有的信用社對同一客戶貸款余額甚至超過本社資本凈額的100%,借款人一旦發生風險,后果不堪設想。
2.貸款擔保抵押不實,抵押合同流于形式。近年來,農村信用社對鄉鎮企業發放了大量的以廠房、機器設備等固定資產作抵押的貸款,這些抵押品一不經資產評估部門評估,二不經房產管理部門辦理過戶手續,三不經公證機關進行公證,且變現能力差,造成抵押難以兌現,導致貸款損失。有些自身不具備貸款條件的借款人,找來有資信能力的單位作擔保,信用社疏于對擔保單位資格的審查,結果導致擔保無效。
3.信貸人員數量不足,隊伍素質不高。信貸人員面對分散的客戶群,在數量上已顯得捉襟見肘,加之信貸人員知識老化,缺乏現代金融意識和創新意識,在這種人力資源狀況下,信貸資金無疑處于極大的風險當中。
4.法律意識淡薄,不善于依法管貸。對已經形成呆滯的貸款管理不善,具體表現為對依法起訴的貸款一是訴前準備不足。信用社事前沒有采取向法院申請查封、扣押資產等資產保全措施,又不注意保密,致使債務人轉移、隱匿了財產,最后只得到勝訴的一紙空文。二是起訴不及時。有些債務人雖然存在,但已嚴重資不抵債,早已處于停產或關閉狀態,其財產往往早已流失或“合法”地轉移出去,有的甚至已被吊銷了營業執照。此時再起訴,只能是贏了官司輸了錢。三是抵押物價值不足,質量差。有的放款時對抵押物評估不實或超質押率放款,其結果往往造成訴訟后部分債權懸空,執行難度加大。四是法律知識欠缺,超過訴訟時效。在審理借款合同糾紛案件中,部分案件因超過訴訟時效,貸款喪失了訴訟權,從而造成資金損失。
二、對策建議
1.按信貸原則辦事,落實貸款責任。一是要嚴格按照資產負債比例管理發放貸款,建立資本充足率、資產流動率及同一借款人的借款限額比例等指標,對資產、負債之間的組合關系進行科學的匹配;積極開展農戶小額信貸工作,在實現較好經濟效益的同時,分散風險,降低風險。二是要嚴格按照《貸款通則》建立一套科學完整的貸款操作管理機制。嚴格執行審貸分離制度,確定貸款的調查、審批、決策各環節的職責及所承擔的相應責任,把信貸管理人員的責、權、利有機結合起來。三是要依據《擔保法》的要求,切實做好對貸款擔保抵質押品的登記,對抵質押品的變現償債能力、保證單位履行債務等情況嚴格進行調查核實。四是對貸款實行“包放、包收、包效益”,信用社主任要與信貸人員簽訂信貸風險責任書,并繳納一定的風險責任金,把貸款管理與個人經濟利益緊密結合起來,增強信貸人員的責任心和危機感。
2.規范擔保手續,提高抵押品質量。保證擔保必須以擔保有效性為前提,以提高擔保人擔保能力為突破口,合理選擇擔保人,真正發揮擔保在保障貸款安全方面的作用。抵押品質量優劣直接關系到依法收貸的效果。一方面積極探索、完善貸款企業法定代表人個人資產抵押的方式方法,有效遏制和防范借款人的道德風險,對借款人產生更強的約束力;另一方面對于固定資產、房地產的抵押要進行合法的評估及有效的公證。
3.加強信貸隊伍建設,切實提高信貸人員素質。一是信用社主任要提高對加強信貸隊伍建設的認識。二是要經常開展有針對性的崗位培訓,對急需人才要舍得花錢進行專門培訓;從正規院校畢業的金融專業人才中,選拔一批愿意進人信用社這個大家庭的優秀人才,充實到信貸崗位上;定期對信貸人員進行考核和資格認定,合格者上崗。對新調人信貸崗位的人員要有一定的試用期,試用期滿經考核合格獲得上崗證后才能上崗。三是要實行信貸員等級管理。對不同等級的信貸員分別授予不同的貸款權限。四是要建立健全激勵機制。對信貸人員應實行工效掛鉤,以勞按效定酬,建立完善的目標責任制,崗位責任制,業務考核制度和獎懲制度。只有這樣,信貸隊伍才能保持純潔,才能充滿生機,才能提高信人員的工作責任感和積極性。
4.做好訴訟可行性分析,盡量減少貸款損失。一是在起訴前要詳盡調查對方的財產和經營情況及受地方保護主義的影響有多大,對可能的訴訟結果要有個較為準確的分析、掌握和了解。二是要做好保密工作。無論是對內部人員還是代理律師都要約法三章,嚴明紀律,在秘密的情況下調查清楚對方的財產狀況,為防止起訴后被告有充足時間轉移財產,對符合條件的一定要申請訴前資產保全,或者在訴訟過程中申請資產保全,請求法院對被告可能轉移的財產采取查封、扣押、凍結等保全措施。三是在債權債務已然虛置,未判明被訴主體資格的情況下,不要盲目起訴。四是在合同內容與法律法規相抵觸并已全部或部分失效時,在訴前要積極進行補救。
5.加強監督管理,有效規避風險。一是夯實監管工作基礎,充實監管人員。要把業務素質全面、政策水平高的干部,充實到金融監管一線上來,并在監管實踐中不斷提高監管人員的業務水平,在日常工作中加強對監管人員的業務培訓及政治學習,造就一支廉潔高效、團結協作、善于監管、敢于處置的監管隊伍。二是強化現場監管,敢于揭露問題。監管部門在對信用社的監管中,要注重監管質量,努力提高監管水平。三是加強非現場監管,做好信貸風險分析和預警工作。對于達到風險警戒線的機構,應列為重點監管對象,采取有針對性的監管策略,對風險進行有效控制。
(作者單位:新密市農村信用聯社 河南新密 452370)
(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