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商業銀行的票據業務近年來得到了較快的發展,對于經濟和金融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然而,隨著票據業務的發展,其風險也逐漸暴露出來。文章對商業銀行票據業務快速發展的原因進行了研究,同時對票據業務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了分析,并對防范票據業務風險、促進票據業務健康發展提出了相應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商業銀行 票據業務 風險防范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8)08-200-02
商業匯票是出票人簽發的,委托付款人在指定日期無條件支付確定的金額給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據。商業匯票的付款人承諾將來在匯票到期時承擔付款義務的行為稱為承兌。根據承兌人的不同,商業票據可以分為銀行承兌匯票和商業承兌匯票。銀行承兌匯票由銀行作為承兌人,商業承兌匯票由銀行以外的付款人作為承兌人。商業匯票開出后,持票人為了資金融通,可以將未到期的承兌匯票向銀行貼現,銀行按照市場利率水平和申請貼現企業的資信狀況進行定價,向申請貼現企業收取一定的貼現費用。銀行還可以將企業貼現的票據向同業轉貼現,或向中央銀行再貼現,或者進行回購貼現。票據市場根據業務種類的不同可以劃分為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一級市場是票據承兌市場,二級市場是貼現市場。
作為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票據市場近年來得到了較快的發展,對于經濟和金融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人民銀行的數據顯示,截至2008年第一季度,我國企業累計簽發商業匯票1.5萬億元,同比增長5.3%;累計貼現2.9萬億元,同比增長11.6%;累計辦理再貼現17.8億元,同比增加12.3億元。期末商業匯票未到期金額2.5萬億元,同比增長7.3%;貼現余額為1.2萬億元,同比下降33.4%;再貼現余額為36.3億元,同比增加30億元。
一、票據業務快速發展的原因
商業匯票作為一種國際通用的信用工具和支付手段,具有結算和融資的雙重功能,對于商業銀行和企業來說,商業匯票業務具有以下幾方面的優勢:
一是貼現手續簡便靈活,費用較低。與貸款業務復雜的審批流程相比,商業銀行辦理票據業務手續簡便、靈活,而且籌資費用較貸款更低,是企業滿足自身流動性資金需求的理想手段。
二是商業銀行開展貼現業務的資本占用低。現行的資本充足率計算方法規定,金融機構持有的資產中,銀行承兌匯票的風險權重有0%、20%、50%、100%四個檔次,而貸款的風險權重除個人住房抵押貸款為50%外,其他對個人和公司的債權都為100%。根據計算公式,資本充足率=資本凈額/加權風險資產+市場風險資本*12.5,在資本凈額不變的情況下,減少高風險資產增加低風險資產可以有效提高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票據貼現業務低資本占用的特點可以較好地滿足商業銀行對于資本充足率的剛性要求,因此近年來我國商業銀行的票據業務規模迅速擴大。
三是商業銀行可以通過票據業務拓展客戶關系。票據融資因其手續簡便、門檻低、周轉快等特點而受到眾多企業特別是商貿企業和民營企業的青睞。由于票據業務與信貸、結算和國際業務具有較強的關聯性,商業銀行可以通過大力開展票據業務來實現業務和客戶的快速拓展,建立廣泛的客戶關系,既可與企業建立資產業務關系,又可以此為契機拓展企業的負債業務和中間業務。
四是銀行增強自身流動性的有效工具。商業銀行在保證盈利性的同時必須維持良好的流動性,票據具備流動性強的優點,是商業銀行進行流動性管理的有效工具。在流動性缺乏時,商業銀行可以根據需要利用票據轉貼現業務融入資金,增加流動性,而在頭寸寬裕時,則可以買入票據增加收息調減流動性。
五是票據業務可以降低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不良貸款率是指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在其貸款總額中所占的比率,在不良貸款總額不變的情況下,可以通過增加貸款總額來降低銀行的不良貸款率。根據現行會計制度的規定,票據貼現與轉貼現都計入貸款總額,因此,商業銀行大力開展票據業務以改善不良貸款指標數據已經成為一種最為有效的手段。
二、票據業務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在票據業務快速發展的同時,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也逐漸顯現出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1.票據的真實性查詢困難。由于我國尚未在商業銀行之間建立銀行間的票據信息查詢網絡和信息共享機制,各商業銀行之間難以實現必要的票據信息交流,商業票據的真實性查詢困難。票據的真實性問題包括兩個方面,即真假匯票問題和票據背后是否有真實的商品交易問題,銀行難以鑒別票據是否具有真實的貿易背景,是否存在偽造、虛開增值稅發票,偽造、變造貿易合同和虛假的銀行查詢查復書等問題。近年來,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偽造、變造票據、“克隆”票據、票據“調包”等手段,通過到銀行貼現,騙取銀行信貸資金,特別是利用高科技手段“克隆’票據的出現,更加大了對票據真偽辨別的難度,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經營票據市場業務的風險。
2.票據業務風險內控不夠嚴格。近年來,隨著票據業務的迅速發展,一些商業銀行將關注的重點放在票據業務的市場拓展上,對票據業務風險內控機制不夠嚴格,對票據業務的操作和管理、票據風險的識別和防范缺乏一整套切實可行的管理制度和風險防范控制管理流程。在開展票據業務的過程中,管理基礎薄弱,操作的規范性有待提高,票據的簽發、審核把關不嚴,在辦理票據業務時忽視對票據記載事項合法合規性、背書和票據真偽的嚴格審查和核實。未對企業的業務經營、發展前景、財務收支狀況、信用狀況和擔保實力進行充分的調研和深入的分析。同時,缺乏在調查、審查、審批及事后管理各環節的監控,從而導致了票據風險的產生。
3.承兌業務手續費不足以覆蓋風險。對于商業銀行而言,簽發承兌匯票按票面金額的0.05%收取承兌手續費,而貼現業務的收益較高。在承兌過程中,由于人員素質和技術方面的限制,銀行難以鑒別票據是否具有真實的貿易背景,而且由于承兌匯票等表外業務風險隱蔽性強,大多數銀行對表外業務風險的識別和管理還未達到對表內業務風險的管理水平,因此承兌市場的風險較大。銀行承兌作為一種信用產品,雖然無須占用資金,但卻承擔了票據業務鏈中的所有信用風險,它在計算資本充足率時的風險權重與貸款同為100%。,銀行承兌匯票業務的風險和收益不對稱,不利于控制承兌業務的風險,也不利于票據市場的規范發展。
三、防范票據業務風險的政策建議
1.推進《票據法》等法律法規的修訂完善,加強票據業務制度建設。有關部門應在深入調研和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針對當前票據業務發展過程中的新情況、新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對《票據法》等票據業務法律法規加快修訂,完善其中關于承兌、貼現、轉貼現和再貼現的有關內容,并制定相應的實施細則,對貿易背景真實性的審查、承兌手續費的收取、票據查詢、票據業務的授權授信等內容做進一步的明確規定和修訂,增強制度的可操作性,推進商業銀行票據業務管理水平不斷提高。
2.完善商業銀行內控制度,強化票據流程管理。加強商業銀行內控制度建設,對現有票據業務管理制度進行梳理和診斷,建立和完善票據業務內控管理制度和相應的操作流程,加強對票據業務流程中關鍵節點的管理和控制,形成對票據業務風險的事前預警、事中控制、事后監督和稽核。一方面要加強對企業的發展前景、經營狀況、資信狀況和擔保實力的調查和分析,進行有效的風險預控;另一方面要建立完善的查票、驗票、簽票、票據交接、資料審查、業務審批等業務操作流程,認真審查票據業務是否對應真實的貿易背景,并加強對票據要素相關性和真實性、增值稅發票、合同內容以及票據業務合法性的審查和核實。
3.加強商業銀行票據業務的信息化建設,提高對票據風險防范能力。一是加強商業銀行內部票據信息化建設。構建商業銀行的票據信息平臺,將散落在商業銀行內部各個部門中的票據信息進行及時的收集、分類、傳遞、分析和反饋,使營銷管理、風險管理和托收等部門能夠及時掌握最新票據信息,為風險防范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二是建立商業銀行之間的票據信息共享平臺建設。各商業銀行通過該信息平臺公布各自在票據業務過程中出現的“應付不付”企業名單、票據托收安全銀行、票據風險案例等信息,并且協助查詢票據的真實性,通過商業銀行之間的信息共享和交流提高抵御票據風險的能力。三是,大力發展票據防偽技術。銀行應加強票據防偽技術的研究和應用力度,整合內外部技術資源,設計與開發鑒別票面真偽的軟件程序,為票據防偽提供可靠的技術保障,有效防范票據風險。
4.加強票據風險教育和培訓,提高員工的風險意識和風險防范能力。商業銀行應把加強員工職業道德培訓和思想教育作為票據風險管理的重要措施,不斷提高員工的思想道德素質。風險管理部門應認真剖析歷年發生的金融要案,從中吸取經驗和教訓,提升員工的風險意識,規范票據業務流程,大力推進合規經營。加強對票據業務人員的培訓和業務交流,通過防偽知識教育增強員工防范票據風險的能力。同時在制度上增強對業務人員行為的監督和制約,防止內部員工作案,保證票據業務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于永斌,李晶華.防范銀行票據業務風險之我見[J].黑龍江金融,2006(11)
2.葉明杰,蔡天華.我國商業票據業務發展的理性思考與研究[J].世界經濟情況,2005(23)
3.靖伯路,戴霞,李宗海.票據業務的風險與防范[J]. 現代金融,2007(5)
4.楊淑清,劉紅霞.票據詐騙的風險防范研究[J]. 金融會計,2008(3)
(作者單位: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煙臺開發區支行山東煙臺264006)
(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