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溫州民營企業進入一個轉型期,其標志是調整產業、產品結構,轉變生產方式,進行理念創新、制度創新和管理創新。溫州的民營企業家以科學發展觀作指導,在挑戰中尋找機遇,在困境中尋找出路,在宏觀調控中創新發展思路。
關鍵詞:民營企業 面臨新問題 發展創新路
中圖分類號:F27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8)09-212-01
一、溫州民營企業面臨的新情況和新問題
今年一季度,溫州經濟增長幅度回落,增長幅度為15.7%,其回落趨勢與全國全省基本相似,基本符合國家宏觀調控的預期方向。主要問題是民營企業面臨著新情況和新問題:一是產業、產品結構問題,如服裝、鞋革、塑編、汽摩配、禮品、印刷等技術含量較低的行業,對國家宏觀調控的影響力比較大,面臨著洗牌的壓力,大約有20%的小企業處于停產、半停產狀態。二是高新技術份額小,且基本上處在產業鏈的低端,增長勢頭不明顯,難以發揮產業導向和領軍作用。三是節能減排帶來的淘汰落后產業的任務,制革、陶瓷、電鍍等行業有10%企業處于關停狀態。四是企業成本壓力全面加大,促使企業效益明顯下滑。原材料價格上升,勞動力成本加大,能源漲價,融資成本加大,企業基本結束低成本生產經營的時代。五是人民幣匯率加速升值,對出口企業造成重大壓力。綜合來看,溫州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處在一個重要的轉型時期。
這個轉型期一個重要標志是優化產業、產品結構,轉變生產方式,實行理念創新、制度創新和管理創新。溫州的企業有8萬多家,但規模企業只有6400多家,不到10%,90%是10人左右的小企業,面對現實,企業轉型的路子怎么走,這是溫州企業界面臨的共同課題。
二、溫州民營企業發展新思路
民營企業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作指導,在挑戰中尋找機遇,在困境中尋找出路,在宏觀調控中創新發展思路;明確發展方向,完善治理結構,提升管理水平,開展自主創新,提高核心競爭力。
1.走“企業上市”之路。企業上市是企業做強做大的重要標志,世界經濟500強,絕大部分是上市公司;世界各國的頂富,也同證券市場有密切的聯系。企業上市對于改善融資環境,樹立企業形象,擴大企業知名度,增強企業股權流動,實現股權價值提升,規范企業管理,引進留住人才,促進企業做強做大,進而推動區域經濟發展都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現在浙江省已有上市公司150多家,江蘇省無錫市、江陰市和浙江省的紹興市,上市企業都在20家以上,形成了區域性板塊。溫州市已上市企業只有7家,第一批準備上市的有18家,第二批準備上市的有20家企業。溫州擁有一批優秀企業,全市規模企業有6400多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有47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有277家,市級高新技術企業有359家,明星企業有100家,其中許多企業具備上市條件,特別是創業板即將推出,上市門檻有所降低,這對溫州民營企業來說是個難得的發展機遇,要充分利用資本市場,做強做大企業,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2.走“跨國經營”之路。溫州第一次創業,溫州人走遍全國,在全國范圍內實現要素組合,使全市個人資本從4511萬元上升到6000億元。溫州第二次創業,溫州人要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在世界范圍內實現要素的優化組合。溫州有60多萬華僑分布在全球的90多個國家和地區。現在已批準設立境外企業有390家,分布在歐洲、亞洲、南美洲、北美洲、非洲的50多個國家和地區。現有跨國經營路徑有:①在境外建設中國商品城;②在國外創辦工業園;③在國外開采各種礦產;④收購國外原始森林;⑤國外工程總承包;⑥兼并國外企業;⑦境外上市。
溫州目前已在美國、俄羅斯、荷蘭等國家創辦了14個商品城。目前,中國在境外建設19個工業園,其中溫州占3個,即溫州康奈集團投資20億元在俄羅斯建設遠東康吉工業園;樂清通領集團投資1億美金,在美國亞特蘭大建設拉瑪郡工業園;溫州前江投資公司在越南建設的龍江工業園。在國外開礦的有多家:南非溫州同鄉會會長黃建文投資2000萬美元,獲得南非10平方公里的銅礦開采權;溫州人控股的中非能源公司獲得25000公頃的鉻鐵礦99年的開采權;溫廣壽集團投資4200萬元在朝鮮從事鉬礦開采。安信集團2004年收購巴西10萬公頃的原始森林。溫州德嘉木業公司在剛果中標,獲得63萬公頃的林業開發權。2006年瑞安市的瑞立集團在美國納斯達克科技板成功上市,溫州民營企業首次進入美國華爾街。
3.走“以民引外,民外合璧”之路。這條路是提升民營企業有效途徑。如正泰集團與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合資組建“通用正泰溫州電器有限公司”;德力西集團與法國施耐德電器公司合作,成立德力西電器公司;意大利“杰尼亞”著名品牌公司與溫州嘉利特公司合作;世界頂尖鋼筆生產企業瑞士凱蘭帝公司與溫州人可工貿公司合資生產高檔鋼筆等等。所有合資、合作過程中,民營企業在引進國際資本的同時,引進先進理念、先進技術和先進管理,在一個“民外合璧”的平臺上使民營企業全面得到提升。
4.走“高新技術與傳統產業的‘嫁接’”之路。現在,溫州市正處于工業化的中期,經濟發展階段是不可超越的,即溫州經濟不能超越工業經濟求得高科技的全面到來,又不能坐等工業經濟充分發展后再來籌劃高新技術的發展。知識經濟是后工業社會的主導經濟,就是說處在工業社會的溫州不可能出現知識經濟的全面到來,但知識經濟的成果完全可以被溫州企業所利用,以加速溫州工業化的進程。擺在溫州企業界面前的一個重要的現實問題,是在產業現代化中如何正確對待傳統產業。2005年溫州市工業產值是3500億元,高技術產業只占全部工業產值的1%~2%。“十一五”規劃綱要工業總產值要達到6000億元,而高新技術增加值力爭達到280億元,高新科技增加值只占工業增加值的11.2%。這就告訴溫州企業家:方向性的問題一定要把握好,基礎性的產業要緊緊抓住,不能把千億以上的存量資產(傳統產業)丟在一邊不管,而熱衷于幾億、十幾億、幾十億的增量資產的高新技術的投入。不能出現兩頭不著落的現象:大量的存量資產(傳統產業)得不到改造,面貌依舊;而高新技術產業的比重很小,又形不成氣候。這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值得注意的問題。
當前,溫州的傳統產業的技術含量距國際水平的制高點尚有很大距離,也就是說還有很大的技術發展空間,發展余地還很大,只要把高新技術與傳統產業“嫁接”這篇文章做好了,使知識經濟的理念滲透到傳統產業的生產、經營、管理、服務各個環節,前途還是光明的。如一只木制方向盤采用電腦軟件,引進國外先進加工工藝就能為奔馳、凱迪拉克等高級轎車配套;又如一臺縫紉機裝入芯片和液晶顯示器,就成為機電一體化的多功能產品;一臺高性能的縫紉機相當一輛寶馬車的價值,產品暢銷日、美、歐市場。溫州皮鞋是傳統產品,納米功能鞋是高新技術嫁接于傳統產品后的產品,溫州“吉利達”鞋業公司,面對歐盟反傾銷,在去年廣交會上出新招,22項國家技術專利打造一雙納米功能鞋,這種鞋具有分解腳部分泌物、換氣迅速、調節溫度的獨特功能,招來一批又一批國外客商,顯著提高了產品價格,增強了企業效益。
5.走“產業集群”之路。要進一步發揮現代化生產的專業化分工協作優勢,通過生產、銷售、信息、服務全方位、多環節的“聯合”和“合作”,做到既提高產品質量,又節省交易費用。現在溫州幾個年產值在300億以上的產業如服裝業、鞋革業、汽摩配、高低壓電氣,走的基本上是“產業集群”之路。
6.走“大企業、大集團”的“衛星企業”之路。溫州許多中小企業生產整機條件不具備,但是生產配件是有條件的,應該成為大企業和集團公司的“衛星企業”,走“小而專”“小而轉”之路,明確企業定位,當好配角。
7.走“科技小巨人”之路。通過企業的兼并重組,實現優勢互補,走科技“小巨人”之路。
8.走“獨立經營”之路。根據千差萬別的市場需求,聯系民營企業自身的特色和擅長,搞好市場細分,走獨立經營之路。
(作者單位:浙江喬治白服飾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溫州 325000)
(責編:鄭釗)